3岁的孩子打也不听话,怎么办?
2岁孩子发脾气,打也不听,不管怎么劝,都没用。
育儿师上有一本书叫《你是个好孩子》,里面讲述了孩子在两岁时的表现,让很多父母困惑不已。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1、
“宝宝,你是不是饿了?”
宝宝开始想吃点啥来满足一下。
“宝宝,你想吃啥?妈妈带你去买。”
“妈妈带你去吃好吃的!”
“妈妈带你去吃麦当劳。”
……
孩子需要满足哪些方面的需求呢?
有没有,有,但不多。
如果满足,其他的没有满足,是不是就不需要呢?
这样的对话可以清晰的让父母清楚的了解到,孩子的需求背后的需求,更加能够理解他,关注到他的内心需求。
2、
“妈妈,我要喝水。”
如果父母没有考虑孩子的需求,给了孩子自以为是的回应。孩子就会说:“不,我要喝水。”
在这种拒绝行为背后,是父母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有自己的选择。
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给予孩子的就是不信任的一种体现,那么这种失望的心理上,也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
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的孩子会害怕犯错误,不敢承认错误,没有自信心,也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远。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人能够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没有人可以替代他们成长,所以对于父母来说,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
父母要告诉孩子:“你有选择权,但并不是你必须做什么,你必须做什么”。
其次是: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选择不同的方式犯错误。
最后就是陪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挫折,家长不要一直帮孩子扛,更不要让他们一直想着怎么办,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难的。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会犯一些错误,而这些错误很可能是由于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最后就是: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
最后就是,在选择中教孩子如何取舍,学会了解取舍。
最后就是:学会对孩子说“不”。
这个时候,当孩子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时候,一定会做出选择。
但是父母如果引导不好,很可能会害了孩子。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引导方法不得当时,要学会正确的沟通。
比如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不想学了”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着急,你要明白,这个时候,无论孩子说什么,想要你支持他的时候,要注意:不反驳,不建议,站在他的角度看问题,做到共情。
你可以这么说:“妈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也曾经有同样的感受,也曾经有不想学了的时候。不过,我们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学习,能否能够更好地调整过来呢?”
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是理解他的,愿意和他一起讨论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3. 用幽默化解孩子的消极情绪
如果,父母实在忍不住想要对孩子发火,甚至说出“狠话”“滚回去”这样的话,也可以选择幽默的方式,比如说:“你不喜欢这个学期的学习内容,那就把这个章节看完,我们都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词语吧!”
这样说,既可以帮助孩子理清因为什么而发脾气,也能让孩子知道这样的情绪对他意味着什么。
4. 给孩子一个积极的期待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期待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吉诺特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们随意挑选出一批4岁的孩子,然后将这些孩子随机分为两组。他们告诉孩子们,这些孩子经常说谎,测试他们的智商。
罗森塔尔说:“这些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测验成绩普遍都很好,有些孩子甚至表现得更为严重。”
对罗森塔尔效应,我们可以从这里找到“因为效应”。
举个例子:
1、老师:今天你来家访,有没有为了有一个100名的优秀的学生特意安排了特殊的班,而让自己成为实验班的学生呢?
罗森塔尔表示:“比如说,你的孩子比较聪明,但是他比较调皮,我觉得有可能就是因为教学方法不对,或者是他自己喜欢的老师教的不太聪明,这样孩子在学校很可能学不会。”
2、老师:也有天生的“特殊能力”,他可以教孩子学习
一位小学老师表示,班里孩子太多,所以我们老师会经常提醒他们注意细节,提醒他们如果不集中注意力,上课会不会被困?这就是“特殊能力”。
老师们的话,有的时候让人无奈。“特殊能力”真的好吗?
其实我们只是经常提醒他,专注力的培养就像是他当下的一个状态,一个简单的事情,他就可以做,并且经常表现得兴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