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男孩不上学
大家都知道,初中这一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问题最严重的时期,因为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各种各样的问题交织在一起,让这个年龄的孩子们,情绪波动大,敏感,焦虑不安,同时因为学习任务重,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们,充满着矛盾和痛苦,他们往往有下面几种表现,看看你的孩子中了几条?
第一,情绪极不稳定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进入初中的孩子,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他会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认为自己是个坏孩子,从而出现了自残行为,有的甚至出现了自残自杀的倾向。
第二,经常出现危险的念头
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并不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所以容易产生危险的念头,比如:
远离电源插座、远离锐利器、远离有毒物品、远离有毒食物、远离有毒炉子等。
第三,变得暴躁易怒
经过前两步,孩子已经掌握了合理的情绪宣泄的能力,此时父母就要及时进行引导。
首先,当孩子情绪出现波动时,告诉他这种情绪是正常的。
然后再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感受,尽量把情绪表达出来,哭和笑能够缓和情绪。
最后,在孩子激烈的情绪爆发时,告诉他为什么会感到愤怒。
这时,千万不要阻止孩子的情绪表达,只需要温柔地告诉他:“你生气了”或者说“我知道你很难过”即可。
必要时带孩子去心理科就诊
02
转移注意力
针对孩子大发雷霆、摔东西、撒谎,我们该怎么办?
在保证孩子的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父母可以让孩子远离引发他焦虑的事物。
例如,如果孩子骑自行车摔倒了,不要马上把他带去医院,可以等他的情绪稳定下来再带他去。
然后,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帮助孩子,比如带他出去玩、安排他做喜欢的事、陪他看电影、买他想要的东西等。
如果实在想给他做的事不让他做,也可以给他个替代品,如给他玩具和零食,分散他的注意力。
03
稳定情绪
最后,我们还要对孩子的焦虑情绪表示理解。
很多父母遇到孩子焦虑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比孩子还要焦虑,并且马上开始对孩子的焦虑反应进行打压。
比如,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不要害怕,你看你都紧张什么。”
这样的回答其实就是在打压孩子的焦虑感,因为孩子担心考不好会让家长不满意,甚至是质疑自己。
但这样的做法不仅不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反而还会破坏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
在《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书中提到,不要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而是要帮助孩子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纳孩子的不足。
当孩子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时,他们会通过逆反心理来维护自己的自尊。
而这时父母的批评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更加质疑自己,甚至会更加自卑,所以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给予鼓励。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孩子才能更加自信,也会更加努力。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批评孩子,也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进行积极引导,学会以理服人。
4、学会沟通,学会协商,和孩子达成共识
作为父母,要懂得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学会和孩子协商,当孩子犯错时,要第一时间和孩子协商,让孩子明白自己犯的错,只有在父母的宽容、理解的环境下,孩子才会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而不是和父母顶嘴。
结局:
父母和孩子达成共识,父母教育孩子,要相亲相爱,互相包容。
父母和孩子达成共识,孩子才会在教育的过程中,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积极改正错误,也能从中学会为人处事,避免错误。
结局二:
父母和孩子都变得懂事了,孩子们变得听话了,孝顺父母,成为了家中的小太阳,很多父母也就开始高高兴了,更加宠爱有加了,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只要让父母开心了,很多父母都会去照看孩子,去养孩子,帮孩子做家务,带孩子做早教,去报早教班等等。
结局三:
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听话,越来越优秀,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越来越科学,越来越值得参考。
结局四:
父母对孩子是真的爱,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孩子听话,希望孩子可以成才,可是父母本身的言行不一致使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想让孩子乖乖的听从父母的话,这就比较容易发生亲子间的矛盾。
有时候孩子并不是故意不听话,只是他们对于父母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父母越是让他们做什么,他们越是想要挑战父母的权威,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迫使父母必须配合自己,从而证明自己是“乖孩子”。
此时父母的说教,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内心充满了抵触和抵抗,甚至会产生一些报复心理,这样一来就更加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