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女生早恋玩手机不上学,不上学导致情绪偏激、行为偏激,不学习,认为学校老师和家长都针对她。现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群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只是学生,很多家长也是手机控,加上受疫情影响,学生们长时间在家里,也没有户外活动的时间,接触手机的机会大大增加。
前几天,四川眉山一位15岁男孩为了给游戏充值,竟然偷偷刷走妈妈银行卡里1万多元,竟然花掉了1万多元,这笔钱是他外公辛苦攒下的积蓄。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蔺秀云认为,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和关心,以至于亲子之间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误会。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疏于管教”,让孩子沉迷于电子产品
电子产品的使用频率,对孩子的吸引力往往远远大于父母的陪伴。
当父母经常性地使用电子产品时,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和父母是有距离的,甚至认为,电子产品是非常“好玩的东西”。
美国人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在家里,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孩子更喜欢玩手机。
有50%的孩子,在10岁前,都曾有过被父母责骂的经历。
这意味着,在父母的责骂声中长大的孩子,更加容易沉迷于电子产品。
甚至有些孩子,在父母责骂声中长大,变得越来越内向,甚至性格暴躁,时常将父母拒之门外。
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中,记者采访了一些在学校中成绩很优秀的学生,发现他们的家庭教养方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孩子们成为‘懂事’的人”。
当孩子不听话时,很多家长会对孩子说:“不许哭,憋回去。”
可事实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渐渐产生“懂事”的心理。
为什么要压抑自己的情绪?
孩子长期处在压抑的环境下,容易形成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
有的孩子之所以主动学习,是因为压抑了自己的情绪,总是怕自己说出错误的话会被家长责骂。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会责骂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不要跟老师说话,你怎么这么没用。”
或者家长会以爱之名,来给孩子贴标签:“你怎么这么笨。”
孩子听到这些标签,就会产生“我不行,我不敢”的心理暗示。
孩子就会习惯性地认为,自己是一个不行的人,认为自己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不如别人。
当孩子出现这种心理暗示时,就会造成孩子对自我评价低,性格内向,不敢和人交往。
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很强,根本无法抵抗外界的诱惑,非常渴望独立。
3、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我们会发现孩子厌学,有时候就是因为他有厌学的情绪。
如果孩子因为不能忍受不了学习的压力而产生厌学,那么孩子的厌学情绪就会越发的严重。
当孩子的学习受到父母的批评和指责,孩子会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往往会被父母带着走。
那么孩子厌学的情绪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01
父母过高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非常容易给孩子造成孩子压力过大。
父母的期望越高,孩子就越会出现越学渣积累负面情绪,最后形成了抑郁症。
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过一个概念,叫做”过度期望”。
指出了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根源。
期望过高会给孩子带着很大的心理包袱,因为学习压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孩子被迫成为父母期望的样子。
甚至有的孩子为了提高成绩,还会产生激烈的压力,一想到要到了“考上好大学”就会出现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如果孩子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那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不适当的期待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孩子的压力太大,但是孩子没有办法选择,所以会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导致压力越来越大。
孩子在学校中没有朋友,不能融入到集体中,久而久之会变得孤僻、沉默,不愿跟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心里话,容易产生抑郁症。
所以,不要总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也不要把别人家的孩子作为标杆。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适时地肯定他,给他自信的力量,
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远离抑郁症。
相信孩子是需要鼓励的,父母的理解和尊重会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并且更加懂得尊重别人,更加喜欢亲近父母。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