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学孩子抑郁情绪严重,我想起曾经在女儿被确诊时的这段日子。
但有一个创伤和冲突点却在:
女儿从小体弱多病,成绩一直下滑,我不愿给她补足,尤其是晚上,一让她写作业就会哭。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刚开始她还以为我是因为焦虑导致身体不舒服,所以提前了解了病情。
但开学没几天,又恢复如常。
我常常说,你应该学习的没学到,应该还是应该学习的没学会。
女儿也摇头。
每天上学前,她都拖拖拉拉,一点效率都没有。
我给她的班主任打电话,希望我能帮助她缓解压力。
但我对她的态度却是“以硬碰硬”,态度差的话,她不会开口说话,勉强能说会话。
但我在一旁观察得没发现,那几天里,确实没发现什么异常。
后来,我和孩子的老师就给老师做工作,让老师和家长积极配合。
那次,我带着孩子去参加家长会,老师在家长会上说了一句话:“有些事,你和孩子讲了无数次,不管用,只能让孩子的自我认知扭曲,才能慢慢形成正向引导。”
老师是一位有着十余年初中教学经验的班主任,她曾针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撰写过一篇论文。
她说:“老师是有着十二年经验的人,她们和家长的共同点是,要懂得放手、保持自我成长。”
因为她认为,在孩子的教育上,只有让孩子学会独立,他才有机会去真正独立。
放手之后,才是孩子独立、自主的开始。
聪明的父母都会明白:没有谁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开始,父母就应该成为孩子的教练。
而教会孩子独立的父母,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双手托举孩子的未来。
父母越能陪孩子走得更远,给孩子更多的陪伴,就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4
让孩子懂得“自食其力”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提到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其中,品格方面的因素被大量的人所占据比重最大。
1.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孩子出生前,会进行早期教育。
2岁以前,孩子对父母是十分依赖,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行为。
3岁以前,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如果父母能够做到言行一致,那么孩子也会跟着模仿。
因此,很多时候,家长的行为习惯决定了孩子的习惯。
家长做到言行一致,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才能有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4岁以后,孩子开始进入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谁?
如果孩子在这个阶段,发现自己原来很喜欢看书、看漫画书,喜欢看闲书,那么孩子在这个阶段会对书特别感兴趣。
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形成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这个过程也就形成了孩子的性格。
反之,如果家长整天只知道玩手机,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孩子自然也会有样学样,不会有大概率去热爱阅读。
5岁之前,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在你的身边,除了你,没有人会跟着你,甚至是被排斥。
孩子在三岁之前,通过父母的引导,能够培养他的阅读兴趣,对他将来的成长有帮助。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还是一味的去制止孩子,反而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在后来遇到困难时,就更加不会喜欢读书,也就更加不喜欢思考了。
所以说,阅读是孩子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基础,如果你一直在孩子阅读中干涉,那就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抵触心理。
所以,如果你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你就必须要在孩子三岁之前,有意识的培养他的阅读兴趣。
在孩子学龄前,最好的阅读能力是让他保持兴趣。
比如说,孩子喜欢看绘本时,可以让孩子自己设计故事内容,然后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在孩子五岁左右,就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绘本,阅读绘本和故事书的内容最好是放在相近的位置,这样对孩子的阅读兴趣才会更有吸引力。
2. 孩子写作业时,家长要陪孩子一起写作业
家长的陪伴,不仅能让孩子更有安全感,还能让孩子对作业更加熟悉,家长也会发现,孩子写作业时,遇到不会的题,不再是寻求父母的帮助,而是会向父母求助。
父母要花时间陪伴孩子写作业,孩子写完作业,家长会检查孩子,还能以孩子的速度进行巩固知识点,这样的陪伴有助于孩子提高写作业的效率。
而且,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写作业自然就会更加的有耐心了,也不会再拖拉磨蹭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