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车上玩手机 加油!
“ 我儿子很喜欢玩手机,觉得手机很有趣,好像不会得病了一样。” 骑车时,
父母的手机“叮叮当当”响了。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30天改善孩子沉迷网瘾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第三类、帮孩子建立手机网络使用规则:让孩子在正常上学,正常完作业,正常作息,正常晚上交出手机的前提下,有界限的合理的使用手机网络,这也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这是属于民主智慧型。
不少家长表示,自己在陪伴孩子时,也不会玩。
那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有些父母认为,
“孩子也需要玩,你跟孩子说他也不听,应该学会言传身教,一言一行,才能教育好孩子”。
的确,言传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
然而,因为父母玩手机而忽略了孩子,孩子反而变得“不乖”。
在手机问题上,大人尚且都能控制自己,何况是孩子呢?
其实,父母们不必太相信“手机是怎么来的”,孩子有自己的“认知”,要从孩子的视角,去看孩子使用手机。
从心理学上来说,孩子“认为自己被禁止、被禁止”,孩子开始探索这个世界,他会跟你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渴望获得知识的时候,你会发现,手机早已变成了一个充满诱惑的屏障。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如果父母相爱,孩子会充满幸福感。”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成长营养,来自父母的陪伴、关爱、陪伴和鼓励。
而现在大多数孩子,跟父母的相处时间少之又少。
有的孩子甚至在父母面前毫不示弱,背地里却沉迷于手机,视手机为洪水猛兽。
而另外一些父母,则不然。
他们总是口口声声说自己忙于工作,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什么事都替孩子包办,忙忙碌碌碌碌,却从未有过关注孩子,需不需要关心一下孩子的内心。
这类父母养出的孩子,怎么可能优秀?
05
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好的成长养分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
父母将孩子的成长与父母同步,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学会给予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高质量陪伴,是指:与孩子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一起运动,一起去野外散步,一起去阅读,一起去运动,陪伴孩子度过空虚的时光。
从小在没有陪伴的情况下成长的孩子,会把用玩手机的时间和快乐建立连接起来,一样的道理。
最后一种,是:父母喜欢玩手机。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在中国,说孩子父母是原件,这一点在网上流传甚广。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平时要么就是手机陪伴孩子,要么就是出去聚会,要么就是刷朋友圈、打牌、打麻将。
所以,让孩子少玩手机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看父母怎样才能做到!
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多看书、多学习、多运动,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那么,孩子就不会过多依赖手机,孩子也就不会沉迷手机了。
最后一种,是父母认为孩子玩手机太耽误时间了。
有的家长认为,这个理由听起来就合理,但孩子确实是需要学习的,玩手机时间确实是非常不利于学习的。
之前有个新闻曾经很火,7岁的小男孩玩手机的时间太长,一个暑假过后,他的成绩从班级第一名直接滑到班级倒数第二名。
其实,在国内,很多孩子都存在这种情况,只是国内家长多方面的原因,让孩子沉迷手机,才是问题的根源。
01
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手机?
我们回想一下,孩子的很多行为是从模仿大人开始的。
有一对父母,为了让孩子不打扰自己,就把手机给孩子玩,让他安静下来。孩子不听话,就用手机给他看动画片,孩子喜欢游戏,就用手机给他玩游戏。
结果孩子越来越上瘾,父母发现这个问题之后,换了个方法,就把手机给了孩子。
结果孩子拿到手机之后,天天就一直玩游戏,甚至吃饭都顾不上吃。玩游戏也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这个问题父母解决了,但是以后父母就很担心了,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在玩游戏,还跟几个同学聊游戏,几个同学就围着他,讨论游戏人物的时候,他说其实游戏都是假的。
事实上,现在很多孩子的网络游戏,是他们的社交需求没有被满足。
一个人的社交需求,从动物的角度来说,就是渴求得到别人的关爱、尊重和保护。孩子就像鱼一样,需要水和空气。
而这种需要,在游戏中就不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因为他们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
如果孩子沉迷游戏,父母要反思的第一件事就是,是否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有机会获得成就感。
这一点非常重要,来自于你自己对孩子的认可。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