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小孩不上学犯法吗?
据最新报道,在一篇小学生不上学犯法的文章中,我们看到“拒绝上学”
在“拒绝上学”这个问题上,父母的做法,有很多网友的支持和同情。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有的人表示:“我觉得,这位家长的做法是对的,不应该在孩子身上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孩子只是个孩子而已,说实话,对孩子的身心健康的影响太大了。”
也有的网友认为:“这并不恰当,孩子不上学确实对身体不好,但也没什么大不了。
孩子并不是为什么要上学
,如果想休学,那就要面对现实。”
有一位网友也说:“以前觉得上学苦、作业苦,终于体会到快乐了。”
“父母的想法如果有错,就是把孩子送去学校了,在家让孩子吃苦。
我曾经以为只要让孩子把学业学好了,其余的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实际上孩子只是在家庭中找不到成就感和存在感,唯一的方法只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填补内心空虚。”
身边有太多的孩子,上大学后开始逃避现实,沉迷游戏、逃学,甚至自残、自杀。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人生被父母彻底摧毁。
所以,请问父母们,如果孩子出现问题,请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定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
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出了问题。
01
孩子出问题,根源在家长
家庭教育存在一个模式:家长不成长,孩子成长出问题,根源在家长
当家长不成长,没有自我成长,把自己的焦虑情绪表现出来,就会把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这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就会激发孩子的对抗情绪,这样孩子反抗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本身。
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爱,而不是父母的消极情绪,孩子通过对抗父母来获取安全感。
我们可以觉察到孩子爱打人,是想要表达自己被父母理解的需求,当孩子向父母求助的时候,父母会说:“我知道你不开心,要不你想,你自己去找找找找原因,好不好?”
在寻找情绪的出口,我们能做的就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而不是用更大的情绪去“攻击”孩子。
3
被接纳理解和接纳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于孩子,我们常常说:“我接纳你,看见你的感受,接纳你的行为。”
但是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接纳,尤其是做不到接纳孩子的情绪,于是“以暴制暴”。
其实孩子并不是针对父母,而是他没有看到父母内心的恐惧、焦虑、担忧。
他看到的是自己内心的恐惧、担忧、不安。
这种恐惧、不安、焦虑让孩子感觉到被评判、被指责、被指责、被贬低,孩子的心灵就会积压成疾。
这个时候,他就会想:“算了吧,反正我做什么都不对,那我干脆就什么都不做了,破罐子破摔吧。”
所以当我们接纳了孩子的感受之后,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分析、接纳真实的状况,并且通过自己的改变和努力来提升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发展,也会因此更好
3岁孩子的发展,其实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能力。
很多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的能力有限。比如,三岁的孩子可能蹒跚学步,他的爬行到现在,他的吃饭,他的自理能力都没有发展起来,更别提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了。
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带他们去接触不同的人,去感知和了解不同的事物,并且通过不断地练习,让他们了解到这个世界的多彩的,并且形成自己的社交思维,让他有自己的学习方式。
同时,通过观察和接触别人的行为和想法,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当孩子掌握了社交技能之后,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就会提高。很多时候,孩子自己的判断能力也会逐步提高。他们就不会因为年龄较小而出现怯生,自信心也会慢慢增强。
2.家庭环境和睦
父母关系的和谐,孩子的心理健康、生活的幸福指数都会非常高。在家庭的健康、和睦、家长的接纳、家长的鼓励和理解,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产生积极的作用。
如果家庭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不和谐,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而如果家长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他的心理安全感和自信心都会非常的充足,从而茁壮成长。
3.在安全和睦的环境下成长
如果家庭环境和睦,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鼓励是非常充足的,孩子在受到伤害后,会有很大的负面情绪反应。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的关心和鼓励孩子,让孩子在健康和睦的环境下成长。在孩子面前更加自信,不做“留守儿童”,不攀比,尊重孩子的个性,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有帮助的。
孩子如果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厌学、攻击性行为、心理障碍等,家长不要一味的去指责打骂孩子,而是要正确的去引导孩子,多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