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的日志,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利于孩子养成好习惯。好习惯是孩子将来成功的保证。
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习惯。
而好习惯则是从低年级开始的,特别是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如果一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说教、指责、批评、唠叨、督促,经常被呵斥、批评、埋怨、打骂,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慢慢地,孩子会习惯这种说教的氛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孩子就会习惯这种说教,这种环境也就不容易养成好习惯了。
好习惯的养成除了要有意识地培养,更重要的是要以身作则。如果家长没有为孩子树立榜样,那孩子很难培养出好习惯。
只有家长以身作则,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环境,孩子自然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言传身教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所以,家长必须举止文明、思想观念一致,言行一致。
因此,家长要做好自己的榜样作用,用自己的行为习惯来影响孩子,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慢慢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自己的威信,
这样才能影响孩子。
1、多关心、多陪伴
家庭教育是最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有些家长在工作忙碌的时候,为了弥补孩子,为了让孩子不吵闹,会给孩子买很多玩具,但是孩子是自己的,给孩子买玩具的理由往往是给孩子买玩具,让孩子自己玩手机。
家长们却忽略了,过多的关注孩子成长的话,孩子反而会出现问题,而且会养成一种依赖心理,不利于孩子性格的养成。
2、以身作则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都整天抱着手机,对孩子采取其他的措施,也不听孩子解释,孩子会有样学样。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应该过多的沉迷于手机,也不应该让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要知道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差,这样会影响他们的未来发展。
3、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不要玩手机了!赶紧写作业!”这是很多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话,基本都会这么说。这种语气和命令的语气都是错误的,会让孩子们产生叛逆心理。
同样的,他们不想写作业,如果家长一直让孩子玩手机,他们想玩的意愿,可能会更加强烈,甚至会对家长产生敌意。
面对孩子玩手机的请求,不同的家长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而大部分的家长呢,则是采用一种命令的语气,这样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妈妈是在指责我。
这个时候,孩子很可能会选择敷衍了事,而不是去思考父母的责骂是出于自己的原因,这就使得孩子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衡感。
2. 认为自己在孩子心中没有地位
看过一个视频,地铁上一个七八岁的男孩坐在一起,小男孩表现得极为兴奋,完全不顾周围人的异样。而小男孩的妈妈却说:“孩子的妈妈带他出门遛狗的时候,别的孩子都围着你转,这位妈妈却连看都不看孩子一眼。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是会导致孩子缺乏同理心,认为周围的人都和他一样,人都在关注他,从而降低了自我意识,无法融入群体,变成被孤立的那个人。”
在父母看来,孩子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心里有很强大的共情意识,他们总是希望身边的人理解他们,想成为孩子的朋友,不想成为他们的歧视对象。
所以,在这样的心态下,父母对孩子的冷漠相对应该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因为孩子永远不会和父母分享他们的喜悦,也永远不会认同父母的感受。
父母对孩子冷漠应该怎么办?
首先,让孩子感觉自己被爱
我们自己的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和自己的家人一样,冷漠,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怎么可能敢和自己的亲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感受呢?
所以,不要对孩子冷漠,要多陪孩子,多和孩子互动,多关注孩子。
只有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他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父母也才会对他进行及时的教育,让孩子改正错误,让他成为一个内心有爱的孩子。
最后,帮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
孩子的好习惯需要从小养成,想让孩子拥有好的生活习惯,父母就要起到模范作用,平时在家里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教会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当孩子习惯被培养时,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好,
毕竟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只有父母优秀才能教育好孩子。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