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抑郁的新闻已经是相当普遍,原因是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这些家长其实自己也知道,但是他们没有办法,只是在孩子身上找不到缘由,自己也无力解决。
前几天有一位家长来问我,她说她家儿子上初中了,平时很听话,但是学习成绩不好,最近突然变得很叛逆,上课不听讲,但是在家就是一个玩游戏,看电视。
和他沟通了几次,也没什么效果,而且孩子根本不听她说的,一管就跟她对着干,她现在很无奈。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以上五点是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4年来经验的建议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你认可吗?
分析
这位家长很可能不是个例,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都有同感,孩子一叛逆,家长就非常焦虑,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亲子关系紧张。家长就会感觉到,孩子越是不听话,家长越发焦虑,就会把这种焦虑转化为对孩子的高压政策。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高压政策,其实就是对孩子欲望的一种刺激,而且欲望的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压力会让孩子感觉到超出自身能力范围内的无力感。
父母过分的高要求,很容易把孩子内在的自我和外在事物对立起来,这会让孩子感受到一种不被信任、不被接纳的感觉。
“我为你好”
“你要听我的”
“我让你去死”
“要让你不听我的,那你就是白眼狼!”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做都可以,反正爸爸妈妈会来烦我的,长此以往也就习惯了,不再承担对父母的愧疚。
04
负面情绪是孩子焦虑的来源
心理学家发现,往往孩子在焦虑时,会做一些与恐惧无关的事情,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
很多焦虑的孩子往往都是由于父母对其焦虑的反应所导致,例如:
父母担心孩子会受伤;
孩子担心自己做不好;
孩子担心自己成绩会下降;
孩子担心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因此,当父母对孩子感到焦虑时,他们可能会督促孩子去做事,试图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让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预期去生活,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
而实际上,这只是父母的本能反应,就像是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思想工作时,也会想要孩子听自己的话,因此,当父母有这些行为时,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控制了。
孩子的角色和身份是由父母共同完成的,因此,当孩子处于自己的角色中时,他们更加焦虑的可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是父母本身。
因此,父母要明白,孩子与父母都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并不是“孩子”的一切。
父母也是需要独立的个体,即使有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入孩子的生活,但是要能够理解和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2. 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而不是去操控孩子。有的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叛逆是因为自己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所以理所当然地给孩子安排好一切。
这时候,孩子的想法也许并不是父母所认为的,但是他们确实是有想要的,所以父母不要总是去剥夺孩子的想法。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予更多的理解,和孩子之间平等的交流,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以朋友的身份去尊重他,只有如此,孩子才会尊重你。
3. 帮孩子平稳的度过叛逆期
作为父母,我们也要对孩子的叛逆期有一定的了解,只有知道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才能帮孩子顺利度过叛逆期,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朋友家的女儿12岁,刚上初中二年级,平时就有叛逆的行为,也不知道怎么跟爸爸妈妈沟通,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问她:“妈妈,为什么我的青春期一点都不叛逆?”
这个孩子叛逆的原因,除了自身的独立意识,觉得自己长大了,想要向父母证明自己长大了。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从少年模式进入青春期,是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时期。
如果在这个阶段,父母能够尊重孩子的自我意识,和孩子平等的相处,给他们独立的空间,那么孩子的青春期也就不那么叛逆了。
那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 做孩子的榜样
《少年说》中,有一期节目讲到父母离异后,儿子的心理负担变轻了很多,坚强的性格也随之变得坚强了。
李玫瑾老师说:“成人以后的问题,都是童年的问题。”
如果孩子童年过得太安稳,父母就要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己做决定,学会独立。
当孩子的人格健全了,成熟了,才会更加自信,更加勇敢地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