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有什么表现?
家长们会发现,“你说得越多,孩子越是不听话”
甚至有时候越管越叛逆,家长们也都开始怀疑孩子“叛逆”了。其实,孩子不听话是成长的表现,孩子的叛逆只有不被理解,被“镇压”的孩子,才会变得“叛逆”。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第一种:孩子心理成长速度很快
孩子到了7岁左右,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从以前的“小乖乖”,变成了“小恶魔”。
这是因为孩子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他们不喜欢父母对自己的“安排”,认为父母什么都不懂,于是变得事事喜欢跟父母唱反调。
第二种:孩子上小学之后,自我意识萌芽
到7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意识趋于完善,他们渴望独立自主,不喜欢父母事事都帮他做决定。
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发展成熟,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
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内心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渴望独立自主,但却又非常依赖父母,希望父母把自己当成大人,所以他们会故意地对父母“不听话”、“叛逆”起来。
第三种:12岁以后,自我意识萌发
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的内心开始萌发了自我意识。此时他们不再像小时候一样,什么事情都听从父母的,他们会对自己“被理解”的行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渴望摆脱父母对自己的控制,经常会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
对此,父母感到很困惑,觉得孩子变坏了,不听自己的话了,总是和自己对着干,自己说什么孩子就做什么,希望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毕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孩子到了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发育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思想上也会变得更加成熟,这个时候父母如果再用以前的教育方式,可能就会出现很大的反弹,出现完全不受控的局面。
所以,这个阶段的孩子,父母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孩子的心理特点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心理支持,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平稳地度过这个阶段。
温馨提醒: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菜虫妈妈
我家娃就属于完全“听话”的孩子,因为在我们心中,他是一个“乖巧”的孩子,如果说“叛逆”这种行为是针对孩子的,那么“叛逆”就应该出现在他的身上。这也是我常常说的一个观点,说孩子青春期,父母要“退居二线”,不能再采取“围着孩子转”的态度。
否则,亲子关系会出现矛盾,孩子在青春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和父母顶嘴,在父母面前故意唱反调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要合理地看待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为,不要给孩子扣上“叛逆”的帽子。
青春期的孩子,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觉得自己已经很“强大”了,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种挫折感,这样,在身体与心理矛盾的自我纠结和成长中,孩子开始有了更多样化的情绪体验。对女孩来说,会变得内向并体验到自我怀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绪;对男孩而言,则更多地体验到暴躁和愤怒。
孩子的角色更倾向于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被人控制”或“没有价值感”。
所以,面对孩子这些情绪的疏导,家长需要做的是:不对孩子的情绪识别上的随意评价,不对孩子的情绪进行随意评价。
也就是说,当孩子表达情绪时,我们不要急于去否定他的感受,而是要去认同他的情绪,“是的,妈妈知道,你很难过。”
等孩子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后,我们可以告诉孩子:
“你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是因为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你不想让妈妈担心你吗?”
“你想让妈妈帮助你吗?”
等孩子情绪平复下来后,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坦诚地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方案,为下一次的沟通做准备。
3. 充分的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总是制止。
孩子:“我不喜欢语文老师,但是老师总是针对我。”
妈妈:“那你觉得老师针对你,是因为你觉得老师很喜欢你,所以才会针对你。你觉得老师针对你,是因为你觉得老师很不喜欢你。”
孩子:“嗯,我觉得老师针对我,因为老师总是会针对我。”
妈妈:“嗯,妈妈知道你是为了老师更喜欢你,所以你才会不喜欢老师。如果老师真的喜欢你,她可以和你好好相处,和你玩,但你要记住,妈妈对你最好,妈妈尊重你的选择。”
第三步:让孩子主动去找老师
让孩子主动找老师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主动去找老师了。这就要求家长在跟老师沟通的时候,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当成私有财产,想要全部听老师的话。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