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食脾气暴躁是抑郁症吗?
经常会有家长问我:“孩子原本挺好的,最近突然脾气很大,动不动就哭,家长非常担心。”面对厌食和轻度抑郁,家长往往难以接受,往往带着很强的情绪和偏见去处理,并且为此焦虑着急。而实际上我们需要找到孩子厌食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1.敏感内向,不善表达
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想法,他们对外界的各种声音也比较敏感,在他们的意识里,任何一个人,任何一段关系都可能出现矛盾。
比方说同样是幼儿园升小班,在幼儿园门口看到一个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臂在走廊里聊天,两个孩子就会很自然地迅速地从母亲身边逃离开,并且没有同意的孩子开始对妈妈的触动产生敌意,这个妈妈很焦虑,担心会伤害到孩子。
当孩子对妈妈的这种焦虑情绪和敏感的态度,传递给了他,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是可怕的,是危险的。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会觉得,周围是看不到的,他才会去逃避现实。
所以,他就会在游戏里找刺激,发泄。
然后沉迷在里面,不愿意出来,不管大人怎么劝说,都无济于事。
父母心里,他也知道孩子是在游戏里找自信,感觉到他不是一个人。
这就是两个词的差距,而一个词的差距,就导致了很多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他觉得无论自己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没有办法,也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热情。
那么,就可以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让你觉得非常痛苦的事情,比如说,即使你再努力,你还是失败了,你就会觉得这很让你难受,甚至会感到痛苦,这是你要努力学习的结果,所以你就会感觉到有压力。
而游戏能让你获得快乐,通过打怪升级,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
这也是在告诉孩子,学习本身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在现实中你又会感觉到很痛苦,这就需要你把学习和痛苦联系起来,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就会感觉一种轻松的感觉,就会觉得学习特别的有意义。
如果你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太多的痛苦,他就会认为活着是很累的,而游戏恰恰能够让他感受到。
如果我们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就会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就不会把自己锁死在那些不幸福的感受里了。
还有一些孩子也是一样,我们需要花时间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还要让他们自己找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的习惯。
所以,当我们的孩子因为在学校遇到了一些问题而沉迷于游戏的时候,我们就要对他们进行一些引导,这个引导要比打骂效果来得更好。
4、为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线上生活
如果我们知道了孩子喜欢去玩游戏是因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任何丰富多彩的线上生活,没有足够的伙伴,而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丰富多彩的线上生活呢!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可以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线上生活,并且是比手机更加重要的生活内容,例如亲子游戏,亲子游戏,带孩子一起玩耍,阅读等等,但是我们一定要引导孩子去接触现实生活,而不是只在意孩子是否能够开心,是否能够快乐。
这样就会让孩子自然而然的远离手机游戏, 孩子才能真正做到远离手机游戏的。
04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其实沉迷游戏的孩子很多,之所以会选择游戏而放弃学习,家长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什么不会沉迷游戏?
如果孩子只是喜欢玩,并不是全部的兴趣爱好,那么家长应该考虑一下,孩子为什么喜欢玩一些游戏。
孩子为什么喜欢玩一些游戏,是因为游戏的设计会根据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设置,会对一些游戏比较有吸引力,比如像我家的孩子就特别喜欢玩《职业系列》的这一类游戏,那我就带他一起玩,和他一起玩那些角色扮演类游戏,比如我是那个外星人,我是那个配角,他就崇拜那个反派喽,并且总是会跟他一起玩。
还有一些网上的游戏就非常多,这也让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多的角色扮演类游戏。
所以这个阶段,孩子的首要的任务就是玩,而且我还需要让他更多的接触到更多的游戏。
我要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以前我们家有一个游戏,那就是我和孩子一起玩。
我会问孩子,你看这个游戏里面的人物是什么啊?我们这个游戏里面有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情节啊?
有什么样的人物的表现啊?
他看起来有多么的傻逼,他有多么的厉害,有多么的好玩啊。
让他知道一个游戏的玩法就是什么,你想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要先给你弟弟妹妹说一下,如果你弟弟玩的话,他觉得不好玩儿,你要让他知道你弟弟妹妹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他觉得你应该让他给你弟弟妹妹讲一下他的优点,比如说:他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但是因为你觉得他不愿意陪他玩,而且是一个很自私的孩子,你应该说:这个人是你最好的朋友,因为他愿意把所有他的东西都分享给你,所以你要想把这个东西分享给你弟弟妹妹,你要去解释,这个东西为什么你要分享给弟弟妹妹呢,他为什么要分享给你啊,因为他喜欢你啊,你要理解他,如果他喜欢你,你要去理解他,而不是去否定他,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你要去讲的道理,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说的是:你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的孩子,你对他的事情非常重视,非常支持,非常支持他。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