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的叛逆期是何时?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什么是叛逆期,那么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叛逆期?
叛逆期是指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他们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他们也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
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叛逆心理才因此产生,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强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
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表现
1、年龄特点———14岁左右是青少年叛逆行为的高峰年龄。
2、性别特点———具有反叛性格的学生当中,男生多于女生。
3、教育特点——唠叨、比较、训斥、打骂、训斥、说教等都是叛逆行为的常见表现。
4、行为特点———做事磨蹭、学习不认真,爱捣乱、早恋、吸烟、喝酒、打游戏、网瘾、顶嘴、偷摸、离家出走、多动、自残自残自杀等。
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叛逆期的行为,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糟糕,而这些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孩子的情绪、情感、价值观的问题。
作为父母,要想解决孩子青春期的种种问题,首先就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症结才是关键。
01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经常会觉得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不听话了,什么话都跟你对着干。
其实,这个时期孩子,他们并非是要跟大人对着干,而是孩子进入了“仇亲期”
。
孩子进入到了“仇亲期”,自我意识快速发展,
他们开始不认同父母的价值观,质疑父母的价值观,质疑父母的做法,
父母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1.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看法。父母应该充分尊重孩子,遇事多和孩子商量。比如,孩子的同学买了一件衣服,在街上挑选了一件,而自己的女儿就是看上去也不喜欢。
父亲就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诉女儿:“现在的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再买一件好看的衣服。”
第二天父亲要带女儿去买新衣服,但是女儿却对父亲说:“不喜欢,穿这件衣服难看!”
父亲并没有想要和女儿商量,而是用命令的语气对女儿说:“不穿这件衣服,难受,你说话别唠叨。”
因为父亲的语气和谈话,孩子对父亲充满了厌恶,也对父亲充满了抗拒。
有时候父母总是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但是如此截然不同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亲子关系的好坏也会影响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其他的事都不需要管,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更加的叛逆,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更加的听话呢?
一、和孩子做朋友,让孩子愿意和你分享他的想法
在大多数的父母眼里,想要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那么自己就必须首先要做好这种榜样,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也应该尽量避免一些命令式的语气和行为,比如说一些,“你必须好好学习”,“你就应该懂事”等。
这样的语气会让孩子觉得不被理解,他们更不愿意敞开心扉,也会导致亲子关系疏远。
父母可以尝试着慢慢的去了解孩子,尽量的去倾听孩子,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样孩子也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二、父母学会放下架子,和孩子做朋友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居高临下的,可以试试以下这些小技巧,让和孩子做朋友的方式,变得更为平等。
1. 做一个“60分妈妈”
妈妈的焦虑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了解和认识上,如果妈妈能够在孩子三岁以前,对孩子进行一个耐心的陪伴,并且和孩子一起讨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勇敢的品质。
比如当孩子看到别人有好玩儿的玩具时,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购买玩具,和孩子一起分享,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的。
当妈妈的目光放到孩子的身上时,妈妈的情绪也会放松下来,而孩子也会更容易和妈妈一起面对问题,解决困难。
2. 做一个“60分妈妈”
当一个人带着孩子来到这个世上,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很多父母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根本就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所以当我们有了这个意识后,就要主动地去学习,提升自己。
3. 做一个“60分妈妈”
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之后,他们往往在自己动手做事情的时候由于没有做好而会沮丧,那么我们就要去培养他们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的能力,让他们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一些事情,这样我们就不会经常地为他们而发愁,而且经常为他们而发愁。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提学习成绩的6个步骤》的电子书?
点咨询免费领取《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厌学》的电子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