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装病不上学 装病不上学
十一假期,家住一起的群友欢腾妈妈说:“前两天我和她都说孩子要到学校去,让她装病。她说我装病就是装的,她不同意我装病,说只是想让我赶紧去上学,她自己装。我说,装病一定要去学校,她说好的。这个事情我怎么跟她说都没用。”
通过“装病”这件事,家长们一定明白了,孩子装病不上学的背后,还有无数个装病的理由。
第一个案例中的小女孩,以短暂的心情低落为代价,用她自己的话说,“装病,因为怕我在校门口看见她,要是看到她,我就赶紧把她拉下来,我还好跟她待一会,就回来,但是看见她的时候她总是摇头,很生气。”
这样的情绪化表达,一方面是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父母不要总是对她进行打击,要让孩子感受到爱。
另外一个案例,一位父亲,要参加一个比赛,他跟女儿商量,让女儿不要影响比赛,自己支持孩子。
但是女儿却跟父亲耍了一晚上的脾气,甚至冲着父亲吼叫,说:“你要参与比赛,你要先去跟老师沟通,我也要参加。”
父亲把女儿拉到一边,对女儿说:“你先去,我跟老师说,我们会准时参加,然后再说。”
结果,女儿跟父亲约定了,在这个周末的时候,她可以随便参加比赛,也可以吃掉手机,但是她要想赢得比赛,就必须先做别的事情。
在女儿需要帮助的时候,父亲没有参与进来,后面的比赛就无法继续。
父亲支持女儿参加比赛,最终,她获得了冠军,获得了很多奖项,这个事情让她明白,人生不是只有赢才会有美好,如果总是赢的话,会让自己失去一些东西。
所以,她决定,不辜负父亲的支持,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努力学习,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
纪伯伦《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中写道: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近些年,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说话之道”的重要性,作为家长,也要学学如何说话。
不要用“我是为你好”来要求孩子,要学会说话的方式,因为父母的行为,真的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父母要先改变自己,再去要求孩子。
01
不要太唠叨,讲话不要太严肃
中国父母有一个普遍的毛病,就是喜欢用自己的唠叨,去控制孩子。父母如果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还以为是对孩子好,实际上,这种唠叨只能让孩子更加不知所措。
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往往会有一个误区,就是家长的唠叨,会让孩子更加不知道该怎么办,会觉得父母越来越烦。
这种不理解的情绪,不仅会破坏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让孩子变得更加叛逆。
但是,唠叨的同时,也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在给孩子讲道理时,我们需要保持专注。想让孩子认真听,我们就要在讲的时候注意,而不是讲别的事情。比如,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总是边听边玩。这样的话,孩子听得多了,觉得耳朵都起茧了,就会反驳,“我不听你的,你还有理了?”很多父母就开始打断孩子的话。那孩子说什么,父母就开始唠叨,然后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第四,学会运用共情,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
很多家长会跟孩子说话时,总是会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在孩子听话时用各种道理,甚至在孩子反抗的时候,还打断孩子的讲话。我们觉得自己是家长,就必须伺候在孩子面前,必须要听自己的,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其实这种观念,孩子是听不到孩子内心的想法的,也不可能有强烈的思想准备。
第四,父母要学会倾听。
有些父母跟孩子说话时,根本就不考虑孩子的想法,只顾着自己讲,完全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孩子跟父母不交流,往往都是因为父母只顾着自己讲,而没有认真听孩子说。有时候孩子想说,只是想让父母听自己的话,或者是想让父母在心里听自己的话,但是,父母却总是想让孩子不要再说下去,把孩子当做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来对待。
这样的沟通让孩子觉得父母总是不理解自己,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感受。时间久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就会越来越深。
结局是双方都觉得不被理解,于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远,有的父母根本不愿意跟孩子交流。
点咨询免费领取《左养右学赖颂强讲如何让孩子4-8周重返学校爱上学习的六个步骤》的电子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