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孩子有轻度抑郁症
北京中亲联 亲属:女孩 14岁 成绩优异
女儿15岁 初中成绩优异 中考考上重点高中
女儿上初三 休学一年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么一条消息。今天做记者,不知道这位粉丝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视频里的女孩是个阳光大男孩,成绩很好,但是,16岁那年,她突然被确诊为抑郁症。
看着这个曾经翩翩少年的女孩,她突然变得黯淡、颓废、心情低落,曾一度想轻生。
朋友问她:怎么了?
女孩说:“我就觉得活着没意思。”
朋友又问她:“你以前上学时学习成绩优异,是如何学习的?”
女孩一下子就愣住了。
是啊,学习成绩好不好,已经从家长、老师,甚至学校、社会规定的标准答案中,“得来”。
为什么她的自我价值感这么低呢?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如何看待父母对你的否定?”
一个高赞回答:“那是因为看过,所以觉得是感同身受。”
“是的,但是。”
“你觉得父母这样做,对你成长很不利。”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回答:“父母对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失望,因为失望,因为失望。”
“对于未来的绝望,你有什么样的期待?”
“你希望我做什么?”
“希望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在你的心中,我能帮你做些什么?”
“我会帮你做些什么?”
“你最希望我做些什么?”
“我希望有什么?”
我相信,有多少孩子在他急切的想成为“顶呱呱呱呱呱呱”的孩子时,就有多少父母给他浇水不漏,还在他们的迷茫之中,充满希望?
当然,还有些家长为了省事,主动将孩子交给老师,给孩子买喜欢的衣服,买学习用的文具,就把一切向成绩看齐。这种做法是为了给孩子制造一个“压抑感”,或者是出于为他们找一个无忧无虑的“避风港”。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绪,如果能够得到情绪的积极的引导,能够得到恰当的情绪刺激,能够找到情绪中的积极部分,那么,焦虑就会大大降低。
一个从小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孩子,他在面对陌生人时,也会十分淡定从容,不会产生极度紧张的情绪,更不会担心被人拒绝。
比如,我和小外甥在老家的老家住一段时间后,就经常听到小外甥女“扎堆聊天”,和他们聊天时,总是回避着让人感觉尴尬的话题。
那段时间,我只是在跟小外甥女聊一聊,然后我才知道外甥女原本性格是比较内向,学习也很一般,平时不太爱说话,后来才知道,外甥女一直跟她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一直觉得没有什么原因,就像我们父母老了以后,我们没有和他们在一起一样。
当然,我也没啥心思,毕竟,我们家并不是完全没有事情。
随着外甥女慢慢长大,我发现她跟我真的有些不一样了,她从来不说话,看似很正常的样子。
一次我带着她回老家,到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玩。
她坐在草坪上,我一直盯着她,一手拿着东西,一手拿着妈妈手里的东西,一直盯着,不开口说话。
等我下来,就看到她不紧不慢的样子,一点都没有什么异常。
等我走过去,她也没有任何异常。
我一直盯着她看,直到她看累了,把她抱在怀里,我才罢休。
这个时候,她还瞪了我一眼,不罢休,然后还给我使了个眼色,哎!
她并没有看到我,更没有看见我在干什么。
因为她只看到了我累,看见了我心烦。
在不想说话的情况下,我才真正看到了她的委屈。
而她,是一个真正的不自信的孩子。
当她不自信的时候,她会通过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所以,当她不开心的时候,她的哭闹,就成了一种愤怒。
当她不开心的时候,她就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第三,孩子想获得父母的关注
我在临床心理干预中发现,妈妈经常与孩子聊天,经常与孩子互动交流,并且会经常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悦,而且会经常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孩子在这样的交流中获得了一种让人满足的安全感。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能更好地帮孩子改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