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女儿叛逆的要命
看着女儿13岁
,我不禁懊悔不已,面对这个叛逆期的女儿,我当然会感到困惑、害怕、头疼。如果在这之前,我也听过各种“洗脑”、“教训”、“心灵鸡汤”、“指点”……不过,好消息是,我家这个叛逆期女儿长大了,让她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件好事。
小慧的女儿14岁,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以往女孩都是跟父母撒娇的,叽叽喳喳跟在父母身边叽叽喳喳,但是现在却跟我的女儿相反,变得很不听话,而且脾气变得越来越大。我担心这可能就是她的叛逆期到了。为了不跟女儿针锋相对,我尝试着慢慢放下自己的标准,尝试着跟女儿做朋友,尝试着理解女儿的想法。结果却让我吃了一颗安神补脑的红糖。
其实,我并不想跟女儿做朋友,因为每次我在说话时,总是想急于求成,说服她时,她总是一副不耐烦的样子。其实,我有时候并不想跟女儿做朋友,因为每次都是我在说话,她并不领情。
如果我想说服她,我就会说:“我明白了,与其整天跟她争辩,不如先离开她,让她自我反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把她的感受放在首位,这样她的情绪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女儿很疑惑:“真的?”
我继续引导她:“你可以给我讲讲,在妈妈心里,你是一个非常重视规则和底线的孩子,你希望她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你希望她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在接下来的谈话中,女儿开始有意识地觉察自己的情绪了,开始慢慢冷静客观地分析各种细节,然后她对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在这个家乱了,我可以和妈妈一起散步,也可以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帮忙照看孩子,我也可以帮忙做做饭、帮我洗碗,我要多看一下我的朋友圈,我的青春期,我觉得不一定要是在这个家里的。我的青春期,我觉得我妈妈,我觉得你可以多陪陪我,可以多陪陪我,多给我爱。”
而对于自己的亲情,李先生也在反思,他还在学着给孩子们写信,给孩子写了一封信,信中,写着对孩子的祝福,也写着对女儿的指责,以及对自己的失望。
李先生就想到了那些自己出轨了的人,于是他想通过写信的方式,让孩子们来理解自己,走近自己,做父母的能够明白,这一点都很重要,再后来的李先生夫妇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想离婚了,可是看到孩子们离开,李先生就难过了,他觉得自己没有做好的东西,有些事情自己就可以处理好了,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和孩子的亲密关系的重要性,他们发现李先生的改变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
孩子是需要父母来教导的,《三字经》开篇就告诉我们说,身教重于言传,如果自己的父母整天玩手机,沉迷于网络游戏,又怎能不学得起到教育的作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应该怎样做好榜样示范?
2、让孩子不要沉迷于网络
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家长本身也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这是一个原因。很多家长在家里面不允许孩子玩游戏,自己在家里面照样玩,一旦孩子接触到游戏,就容易沉迷,不可自拔。
3、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让孩子了解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为自己负责任性的孩子往往认为学习是为父母而学。而有了父母的陪伴和指引,孩子会觉得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且可以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投入一些精力,获得一些成就感。
很多家长会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有些孩子就会通过玩游戏、看电视来消磨时间。
游戏中的角色是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他们会从中去认识自己,然后逐渐的掌握主动学习的能力,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逐渐的成长起来。
4、引导孩子把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到学习上
想让孩子不再沉迷于游戏,家长就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玩游戏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他们在游戏中能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感,而网络游戏的存在很容易让他们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作为家长,要做的就是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这样可以增加孩子与人交流的自信心。
5、亲子游戏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玩游戏的过程中,需要准备充足的道具,例如道具、布娃娃、玩具、纸片、毛球、波波等等,用完之后,还可以用胶带纸片,或者干脆让孩子用纸、玩具和玩具来粘在家里,如果没有胶带,可以把粘在一起的玩具按照不同的形状,剪出相同的图案,进行排列。
家长不要嫌孩子麻烦,让他自己去选择和认领相应的物品,可以拿一些积木、乐高、小汽车等,用玩具进行区分,他在选择这些物品的时候,就会逐渐会分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别人想要的,懂得与别人共创的过程,明白这个世界真正的美好,不再为了满足家长的心愿而去努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