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孩子复学(孩子抑郁好了申请复学)
家长来信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流水老师,孩子15岁,降级读书,复学一年了,现初三,刚进初三时物理听不懂,找的补习老师没有能力把他不懂的搞上来,于是相当敏感。班上有一些爱搞小报复的一个团伙的男生在一旁烦他。虽有几个好玩的朋友,但一直说度日如年。
一个月前,他想了想,想去前排坐,这样可以避开烦他的学生;二来自己易受影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尤其物理课。虽然喜欢、认可那老师,但是一听到她的声音,会自动关闭了耳朵,听不进课了,前几天说他几乎所有的课都听不进去。
他自己和班主任说了想换座位的事,去找了班主任几次,但感觉老师不管他。
特别是看到曾经的老师在和现班主任聊天,看到他后两老师的眼神都很不自然。于是觉得前班主任一直在后边议论他,影响了几位老师,于是产生了想走的心。
说下学期想换一所有他原来同学在高一的民办学校,决心越来越大。
我们确实当时对孩子的支撑很无力,很无奈。因为那老师很会说话,成功带动了几乎全班的学生和大部份老师对孩子搞打击。
孩子后来听到原班主任对现班主任说她对不起孩子。
因为和现班主任开诚一聊,爸爸看见了孩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孩子确实心理有问题,于是多方了解孩子未来中考的环境,可能的方案(转学、借读、在家自学)也第一次诚恳的和孩子为原来的事道歉,让孩子先打好基础,明年三月再一起商量转学的事,让孩子一定要把成绩搞好。
这两年多来,孩子一直是不到最后不做作业的状态。他也承认这学期的作业一直是拖到最后才做,才抄(用手机抄)的。我们市高考是全省倒数第一,因为好朋友都在省会及外地读高中,他其实一直想到省城读高中。
作业即使是抄,也是在9点下晚自习(老师们上课)后,拖到11点才开始动笔。
我想了想,就想着他最后会上一所适合他的好高中,有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就行。其他会和爸爸一起陪他面对,无论下学期是否转学。
我很谢谢您,因为在您这儿学习,至少让我比爸爸先看见了孩子。
我其实很信任孩子,觉得他还是很强大了。手机能在我要求下放下。虽然自己能量不足,但很多行动上能心疼我(留菜,留饭给我)。
流水致家长
这个案例比较典型。复学一年,较为成功,但在学校有诸多不利因素。
流水老师,孩子15岁,降级读书,复学一年了,现初三。刚进初三时物理听不懂,找的补习老师没有能力把他不懂的搞上来,于是相当敏感。班上有一些爱搞小报复的一个团伙的男生在一旁烦他。虽有几个好玩的朋友,但一直说度日如年。
点评
休学后复学+学业困难+人际羁绊=先天不足+内外交困
休学后复学,已经失去了按部就班的势能惯性优势。物理听不懂,遭遇学业挫折。人际上也被小团伙干扰。
对于休学复学的情况,一律忽略学业跟不上的情况。要解决的不是跟上学习,而是让社会支持系统提供的能量足以消化掉成绩的烦恼。
这才是复学校园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换言之,谁在学校没有知识盲区?但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能量储备,我们就能伴随着问题前进,甚至攻克学科瓶颈。
一个月前,他想了想,想去前排坐,这样可以避开烦他的学生;二来自己易受影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尤其物理课。虽然喜欢、认可那老师,但是一听到她的声音,会自动关闭了耳朵,听不进课了,前几天说他几乎所有的课都听不进去。
点评
注意力不集中,听课听不进去怎么办?
注意力不集中、听不进去课,这时候调整座位可能或多或少会有一点小作用。
总体来说,内外交困的处境不仅无法供给孩子能量,还一直在消耗他。这种情况注意力不集中也在意料之中。孩子心理烦闷,注意力被烦心事占据、打散,分配给学习的注意力本就不剩下多少。
度日如年的处境也说明孩子没什么安全感,内心无法安住安定下来,分身乏术,也不太可能能真正静下心来去吸收知识。整天都很慌乱、惴惴不安。复学处在求生存、保复学的阶段,还达不到去考虑好好学习、提升成绩的段位。
他自己和班主任说了想换座位的事,去找了班主任几次,但感觉老师不管他。
特别是看到曾经的老师在和现班主任聊天,看到他后两老师的眼神都很不自然。于是觉得前班主任一直在后边议论他,影响了几位老师,于是产生了想走的心。
说下学期想换一所有他原来同学在高一的民办学校,决心越来越大。
我们确实当时对孩子的支撑很无力,很无奈。因为那老师很会说话,成功带动了几乎全班的学生和大部份老师对孩子搞打击。
孩子后来听到原班主任对现班主任说她对不起孩子。
点评
校园人际是核心焦点。
师生关系差+同学关系不够硬+被小团伙欺负=校园人际逼近冰点
人际关系涉及人性。
老师是神圣的职位,但每个班级里往往都有班主任的情绪垃圾桶。
作为情绪垃圾桶存在的学生,要满足以下条件:首先要有“硬伤”,比如学习差、不交作业、常规表现拖班级后腿。这样一来老师必然会加强督促管理。
适当的督促管理,并不会对学生造成伤害。
变相成为老师的情绪垃圾桶,往往还需要学生有逆来顺受的性格特质,无人撑腰的亲子环境。
时间久了,所谓的“差”学生总会撞在老师的枪口上。
以管教之名,名正言顺,甚至是关爱学生。
学生没做到位,老师发脾气可以理解,但值不值得发那么大脾气?
情绪宣泄必然假公济私、夹带私货。让别人痛苦,可以排泄自己的痛苦。
至于前班主任煽动学生、科目老师,也成了拉帮结派式的战队,对孩子造成了政治上的孤立排挤。
孩子恐惧现任老师们已经先入为主对自己有成见,在学校被老师嫌弃确实难受,还会影响孩子和学科的关系。
孩子对师生关系的判断,带有揣测。内心力量不足,无力扭转颓势,更是认同、接受、投射了老师们会对他有成见,产生了离群之心。
一个不自然的眼神,就代表议论?即使真的议论又如何?瞬间湮没在他人看法之下,直不起身,说明人格力量弱小,必然沦为下风。
这里面孩子有些夸大自己的影响力了。其实他只是跟不上物理的学生之一,老师或许头痛,但远不致于主动树敌的程度。
到底师生关系如何演化,取决于师生互动。
即使在老师面前,也要自尊自爱,切不可以为匍匐在地等于尊重敬畏。不会维护自己的界限,自我打压,更容易勾引他人踩踏上来。
“下学期想换一所有他原来同学在高一的民办学校”——校园人际劣势,还得从社会支持入手。
转学,既能摆脱中庸不热情的班主任,又能离开频繁欺负自己的小团伙,还能和老同学抱团,还能重启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一箭四雕,转学值得一试。
但创造出来什么关系模式,既和遇到的人有关,也和自己的社交博弈有关。有时换圈子有用,能在心力不足时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提升人格力量,加强制衡他人的能力,才是立身之本。
我们会一直被考验社交能力。
因为和现班主任开诚一聊,爸爸看见了孩子,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觉得孩子确实心理有问题,于是多方了解孩子未来中考的环境,可能的方案(转学、借读、在家自学)也第一次诚恳的和孩子为原来的事道歉,让孩子先打好基础,明年三月再一起商量转学的事,让孩子一定要把成绩搞好。
点评
这种情况是不太可能搞好成绩的。短期目标错了。
让孩子再坚持坚持,缓解一下度日如年的艰难感,学习上尽力而为即可。
防止弹簧失去弹性。只要留在学校,会有提升成绩的机会。
这两年多来,孩子一直是不到最后不做作业的状态。他也承认这学期的作业一直是拖到最后才做,才抄(用手机抄)的。我们市高考是全省倒数第一,因为好朋友都在省会及外地读高中,他其实一直想到省城读高中。
作业即使是抄,也是在9点下晚自习(老师们上课)后,拖到11点才开始动笔。
我想了想,就想着他最后会上一所适合他的好高中,有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就行。其他会和爸爸一起陪他面对,无论下学期是否转学。
点评
不做作业、抄作业也拖延症,真不怪孩子。都度日如年了,谁还有心思写作业?很明显家长对孩子的能量状态估计不足。
再写作业,度日如年变成度日如光年,新一轮消耗战恐要开启。
能量有限,分散内耗,必然无法聚焦在成绩、作业上。
所以搞好成绩的前提是扫清学习障碍、理顺校园人际,然后拼的才是智商、天赋、勤奋。
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在运气好的情况下是现成的、从天而降的。
但没这么好的运气呢?遇到复杂环境怎么办?
人格在关系中成长。永远把命运交给环境,不仅被动,还很不可控;也缺失了筛选人际、灵活博弈的求生能力。
我很谢谢您,因为在您这儿学习,至少让我比爸爸先看见了孩子。
我其实很信任孩子,觉得他还是很强大了。手机能在我要求下放下。虽然自己能量不足,但很多行动上能心疼我(留菜,留饭给我)。
点评
已经复学进入学校的孩子,父母已经追不上了。这个阶段父母给不了什么真实的支持,孩子在学校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校园人际。
轻则孤独独行,重则被排挤、被霸凌。如何破解关系困局,还是要回到话术中来,从说话、回话、抛梗、反问、斡旋中开始。
有校园人际烦恼的复学孩子,不知道攻击性怎么释放的,可报名学习我的怼人/共情培训。
既适合复学孩子,有人际困扰的家长也可报名参与。
怼人是最基础的博弈、最直接的界限捍卫,是21世纪集体生活、校园职场、居家越货必备实用生存技能。
不会怼人,不会还击,嘴巴笨,一定会在人际中被倾轧、被压制的死死的。经常被别人一句话噎死,半天不知道怎么回击,等你想到,黄花菜都凉了。
经常处于人际下风,能量险被吸干,工作学业无法发挥潜力,不抑郁已是万幸。
怼人表面看是话术语言,背后是思维逻辑的较量,是精神能量的比拼交锋。在怼人话术培训中,学会基本的职场、校园人际关系处理法则。
学会听,也才学会了说。会怼人,也就会共情。怼人和共情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抑郁症是攻击性指向自身导致。刀子没用来防身,全用来自残了。人际中显得懦弱、好拿捏、好欺负。
攻击性出不来,抑郁不可能康复。即使暂时康复了,未来也会再次抑郁。因为没借着抑郁升级人际。
攻击性怎么出来?不是靠骂人、更不是靠拳头,它藏在我们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里,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平淡日常中。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