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交流(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思维导图)

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交流(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思维导图)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上一次写了抑郁症自救指南之后,收到了很多小伙伴留言,说自己身边也有人患病或者疑似患病,在和他们相处的时候,自己会比较小心翼翼,很担心自己说错话。所以今天的文章从专业角度,以及我自己的感受上来聊聊,如何与抑郁症患者相处。

如果你的家人是抑郁症患者

1. 督促就医与药物治疗

作为病人家属,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接受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叫做“抑郁症”,这不是靠调整心态就可以轻易治愈的,它真的需要专业人士来治疗。

带你的家人去专业的医院看病,如果医生有开药的话,督促病人定时定量服用。在我开始吃药之后,我爸妈反复说,只要我调整好心态,不需要吃药也没关系,一直叫我尽早停药。但是精神类药物见效慢,需要吃一到两个月,而且每个人对药物的反应还不一样。有的病人可能吃常规的药物一两个月也没用,需要不停的复诊和医生反馈,医生再根据反馈对药物用量和种类进行调整。有的病人可能服用常规药物之后,副作用大到难以承受,也需要调整。在药物最终有了疗效之后,需要再继续用稳定的剂量吃一定的时长,等到完全没有症状之后才能逐渐减少用药量,药量不能一次减少太多,只能逐步减少。降到最低剂量之后还需要吃1-2个月以防复发。一般来说,精神类药物至少需要吃半年。

图片来源 │小至

而正如社会对精神病以及精神类药物的偏见一样,患者本人也会对自己患病的事实很难接受,对自己需要服用精神类药物这件事很难接受,所以很可能会擅自停止用药。但是精神类药物如果一直断断续续的吃,见效会更慢,而且也不利于给予医生真实情况,也就达不到调整最佳用药的效果。

所以如果你的家人不幸患病了,带他/她去看医生,并且了解他每天需要吃什么药,吃多少,督促他每天按时服用。

2. 建立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

抑郁症患者的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的情感交流比较缺乏。

拿我自己来举例,我的家人们分居三地,父母关系不佳,并且他们对我情绪的关注非常少。在我进行稳定的心理咨询之后,咨询师一直在帮助我挖掘自己的感受,而我却觉得困难重重,很多感受都是空白的。

如果你看到这里,也建议你可以审视一下自己的家庭中,有正常的亲密沟通吗?是不是会关注家庭成员的情绪动态呢?大家可以正常的在家庭中沟通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情绪吗?如果没有的话,从现在开始做一些尝试,不需要刻意过多的关注患病的人,而是对每一个家庭成员进行正常的询问:今天有发生开心的事情吗?在家庭成员表现出负面情绪时,询问他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告诉他,当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it’s ok to feel bad.

3. 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一部分抑郁症患者症状严重,有自杀倾向。对于这部分患者的家属来说,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非常重要。把家里尖锐的利器全部都收起来,如果住在高层的话,窗户装上防盗网。

抑郁症患者多半食欲不振,饮食不规律,所以最好在家准备规律的一日三餐饮食,且准备的食物最好比较软烂容易入口,鼓励患者多吃,避免产生营养不良。

4. 当倾听者

抑郁症患者有时候会表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不和别人说话。但如果有人表现出理解,他会有很强的表达欲。当然,这种表达很可能不符合一般认知中的“沟通”,抑郁症患者的表达很可能是无逻辑的,片段式的表达。想到什么,就会把什么东西说一遍,有时候讲过的东西又会拿出来说第二遍。如果他对你诉说,而你无法理解,那么尽量当一个倾听者,在他说的时候陪伴在他身边,偶尔附和一下,鼓励他说出来。

如果你的朋友是抑郁症患者

1. 不要把他/她当病人

很多人在得知自己的朋友是抑郁症的时候,同理心会促使他们做出一些行动,想要帮助朋友好起来。但是这些行为放在正常的社交关系中来看是反常的,比如过于频繁的关心,每天都要发几次信息问今天感觉怎么样;或者表现出带有强迫意味的期待,比如在朋友状态不好的时候,说马上就会好,不要不开心之类的话。可以说,这些行为都是无用的,并且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会对这些行为表示反感。

抑郁症的情绪是病理性的低落,不是换个想法立马就能好的,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他很可能无法达到你说的不要不开心的期望,甚至这些期待会让他觉得自己更加不被理解。另外,抑郁症患者的情绪是极其敏感的,他自己本身可能就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接受自己是抑郁症的事实,而他可能也已经因为患病而感到自卑了。如果你提供过多的关心,他马上就会意识到,这是因为自己现在不是一个“正常人”,所以需要你的关心,这种想法会加重自卑的心理。

未患病的人很难理解抑郁的痛苦,当然做为朋友,你也不需要费那么大力气去理解,因为过于理解可能会让你陷入他/她的情绪之中。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把他当做一个未患病的人来看。当他想要和你说话的时候,给予陪伴,然后大部分时间听着就好。当你想到他,想和他聊天的时候,就正常和他讨论你想讨论的话题。

2. 接受他/她的行为,no judgement

抑郁症患者情绪低落,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生活本身对他们来说就已经很困难了。所以他很可能没有什么梦想,在其他人眼里就是一个很不努力的人,而且伴随着偶尔的情绪失控,他可能还是一个性格不好很难相处的人。

但是,不要去评论他,如果他的行为对你没有实质性的损伤,不要给予任何评论,不要说他是个不求上进的人,不要说他的存在让身边的人感受到负担。尊重他也是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有权利选择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

3. 如果处理不了,保护自己

最后,如果他只是你的朋友,划好界限,自我保护。

情绪是很容易被传染的,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很难完全不受到抑郁症患者扑面而来的情绪影响。划好界限的意思是说,明白患病的是他而不是你自己,明白他需要依靠自己和医疗的力量去缓慢治愈,而治疗他并不是你的责任。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情绪有大幅度受到影响,面对他的时候也容易出现焦虑,紧张,用一个温和的方式拉开距离。比如在他找你倾诉的时候,说自己正在忙其他的事情不方便听他说,减少联系的频率。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2-29 下午3:10
下一篇 2022-12-29 下午3:32

相关推荐

  • 孩子抗拒英语的原因以及应该怎么做

    “对症”才能“下药”,我们首先剖析一下孩子“抗拒英语”的深层次的原因,才可以有的放矢。 一、抗拒英语的根源 (一)成绩差的原因分析 根据对问题的分析,孩子的英语成绩差不是偶尔一次发…

  • 不上学街头乞讨

    不上学街头乞讨,这是一种令人震惊的现象。在这个信息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上学,而是在街头乞讨。这种现象的原因各不相同,但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生活困难。 有些人是因…

  • 父母吵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

    父母吵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 父母吵架时,常常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害怕、不安、愤怒、失落或沮丧。这种情绪反应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并可能导致孩子…

  • 如何对待网瘾孩子偷玩手机怎么办

    网瘾孩子偷玩手机怎么办 网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个越来越普遍的问题,许多孩子因为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对于那些已经成为网瘾孩子的父母,如何妥善处理孩子的偷玩手机行…

  • 孩子抑郁闷闷不乐,家长怎么引导

    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孩子发泄累了,毒素排空了,自然情绪脑会关闭,这时候理性大脑才开始工作,我们才有可能进行下一步的引导:我们和孩子一起体会“我们现在在哪里?”包括自己的情绪,包括事…

  • 抑郁症网络问诊

    抑郁症网络问诊(抑郁症网络诊断) 人类是怎样把自己搞成抑郁的?这两个观点很新颖,但值得拷问!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2-03
  • 孩子厌学念准提咒关用吗

    孩子厌学是许多家长都会面临的问题。念准提咒是否能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呢?答案是否定的,念准提咒并不能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让孩子厌学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可能感到学习枯燥乏味,或者…

  • 抑抑郁症

    抑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严重的患者甚至有自杀倾向,也有因抑郁而自杀的,抑郁症状往往被成年人所忽视。 临床中,我认识一个典型的患者,患者是一个十岁的孩子,他父亲去世,…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4-18
  • 2岁宝宝进入叛逆期该怎么解决(2岁半的小孩叛逆期,怎么去引导)

    2岁宝宝进入叛逆期该怎么解决(2岁半的小孩叛逆期,怎么去引导) “不要!我不要!” 孩子叛逆期早恋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

  • 如何对待网瘾孩子每天玩游戏

    如何对待网瘾孩子每天玩游戏 网瘾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对于网瘾孩子,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他们摆脱游戏成瘾的困扰。 点咨询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