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春的摇滚乐

关于青春的摇滚乐(青春 摇滚)

在电影《无姓之人》里,男主角有一条人生路里的青春期是这样的:因为妈妈对他的忽视和不满,在青春期变成了一个叛逆的摇滚少年。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音乐品味的提升大概率是从摇滚乐开始的。

在我那个年代,作为一个中国普通人,从小没有什么来自家庭的艺术熏陶,小时候耳边充斥的基本都是来自台湾或者香港的流行乐,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接触到的现代音乐。

也许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在青春期里充斥着迷茫和荷尔蒙的少年或者少女,听到了完全不同的新奇音乐,让TA有了一种冲动,去了解这种和以前不一样的音乐是什么东西。

也许TA的人生轨迹,从此开始,偏离了之前的轨道一点点。

就像电影里的叛逆少年一样,耳机里永远塞满了摇滚乐。这仿佛让正值叛逆的自己找到了一个归宿,一个独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说白了,叛逆的年龄浸染了摇滚之后,可以为自己变得更加的孤僻和自傲找一个合理的理由,这是属于自己的摇滚精神。

 

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

是现有的摇滚乐,还是先有的流行乐?流行乐是一种既定的音乐风格吗?

答案是先有的流行乐;流行乐并不是一种既定的音乐风格,广义的流行音乐跟流行时装差不多。流行没有风格,什么风格赚钱,流行就是什么。所以有很多已经很有名气并且已经成功赚到钱的摇滚明星,也并不代表他们自己的作品“不够摇滚”,能代表的仅仅是他们已经通过他们的摇滚作品赚到钱了而已。

摇滚乐的土壤是一片血色的浪漫。

新航路开辟后,就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疯狂地对新大陆殖民扩张,伴随出现的是一个极不人性的买卖——黑奴贸易。从那个时刻开始一直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蓄奴制这期间,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黑人依旧待在那些黑暗角落,仿佛这个社会的任何变革都与这一个种族都没有任何关系一样。黑人,连被讨论阶级的余地都没有。

尽管制度可以被废除,但是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却非一天就能改变。终于等到20世纪,西方列强褪去了帝国主义的凶残外衣,换上了民主社会的外套以后,黑人才算是被文明社会解放了。

所以在这之前,黑人和白人的文化是有着不可逾越的壁垒的——长达几个世纪之久的刻在两个种族骨子里的壁垒。这个文化壁垒被打破就是摇滚乐萌芽、发迹的土壤,说摇滚乐是刻在黑奴烙印伤口上结成的疤痕之一也并不为过。

黑人的文化靠着他们干活需要的劳动号子、希望自己得到救赎和解脱的灵魂乐为主,而后又有一些黑人为了给白人演奏娱乐学习了一些西洋乐,慢慢地出现了全新的音乐形式——布鲁斯,随后又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不同的布鲁斯流派和爵士。哪怕商人为了盈利的目的为这些专属于黑人的音乐发行了唱片牟利,这些唱片也始终是“种族唱片”而已。

那与之相对应的白人文化都有什么呢?古典乐、流行乐和乡村音乐。乡村音乐的叙述性和乡土气息意味着歌词本身的地域性太过浓厚,只拥有自己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集中在美国南部、西南和中南地区。流行乐的产生也只是因为底层人民开始有能力消费但是又不理解古典乐,商人为了牟利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当时的流行乐,大都是严肃的音乐节名人搞出来的牟利产品。但是这样的流行乐在创意上本身也有着非常大的缺陷——大家都一个地方出来的科班学生,谁也别说谁有创意。

在美国,黑人逐渐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和话语权后,种族的文化壁垒开始逐渐打破。而黑人音乐里那些白人从未见过的独特性开始进入了大众视野。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会拒绝艺术的美丽。

原来不同音乐类型的市场是既定的,但是随着文化壁垒的逐渐破碎,文化开始交融。新的文化开始兴起。尤其是黑人的音乐,感染力实在是太强,在一些极具才华的艺术家和商人的推动下,摇滚乐正式诞生。

所以说,如果有人觉得摇滚小众,那么我们看一下摇滚一开始发迹的原因其实不难发现,摇滚从一开始的初衷就是为了服务大众、为了迅速占领市场产生利润而产生的。不知道这个发迹原因会让你们觉得小众吗?

那为什么依赖于流行乐产业体系和行销渠道的摇滚乐会让很多青少年觉得它如此具有反叛气质呢?这就不得不从美国50年代和我们现在的青少年良好的经济条件开始谈起。

念过书的人都知道,如果一个考试总分是100分,从0分考到60分很容易,但是从80分开始每一次进步都需要大家的大量练习甚至需要一点运气。50年代的青少年同我们的父母一样,都是从一穷二白做起的,在他们的眼里吃饱穿暖、有个地方住、有个节目看就已经是非常幸福的生活了。他们的人生考卷仿佛就是从0分做到了60分一样,幸福感极强。

但是我们的人生从出生开始很多人就已经吃穿不愁了,我们不需要去为温饱忧愁,但是再创造与我们父母完全不同的物质财富已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所有能够忧愁的地方就是那些毫无所谓的精神世界——毕竟精神世界的考卷没有任何的硬性指标可以衡量。

人不会因为物质条件好了就没有痛苦,人的幸福和痛苦永远都是相伴相生的。与父母的温饱问题相比,我们这代青少年的痛苦就显得非常玄学——我们很痛苦,但是我们也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痛苦。但是很显然我们的父母并不理解我们的痛苦,他们就知道关注我们的吃饭穿衣,但是我们要的根本不是这些。

青少年要得这些对于痛苦的理解,黑人叔叔可以给你们。为什么这么讲?这就不得不说黑人叔叔作为一个流派的开拓者本身拥有的一些共同的经历:

1、他们就是天生的音乐人,太会玩儿音乐了,给他们几个瓶子都能给你整出花活来;

2、他们作为底层人民没什么文化,所有的内容创作完全基于内心,不会向科班出身的白人学生们一样困于本身研习的知识累赘,也更容易引起大众的共鸣——毕竟现在都已经21世纪了,能听懂古典乐的人依旧也没几个,大家还是更喜欢凤凰传奇;

3、他们拥有黑人骨子里对于黑人传统音乐的理解,同时又接受了白人的音乐教育,所以具备更高的技术手段将不同流派的音乐融合在一起。

4、最重要的一点是,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这些从种族就不被人认可的黑人叔叔们,确实拥有更多的痛苦土壤成就了他们的创作源泉。我们总是能从他们不同的痛苦中找到最适合我们自己的那一款。

5、黑人音乐最重要的是可以找到让人想要跳舞的节拍,在舞蹈中消散自己的痛苦,可能就是小孩子所谓的痛苦又快乐的感觉。

许多人提到摇滚总是说要有摇滚精神,说这都代表了不妥协、自由意志、反抗精神。那么摇滚含义真的仅仅只有这些吗?至于反叛、反抗精神,我认为不管哪个文化,只要是对一个新流派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人都会具有强烈的反叛和反抗精神,因为具备这样的决心与勇气才能让一个全新的东西萌芽、发展,但是这是属于一个人的精神。或许在某个摇滚分支或者某个摇滚作者的内容体现了这些。不过这些已经和摇滚本身关系不大了。

至于高级感,简单地说,摇滚乐无论在思想内容、艺术趣味和表演技巧,都很难与古典音乐相媲美,这是它因服务大众这件事本身决定的。

所有的艺术形式,文学也好、音乐也罢,它们不可避免地在持久的演进发展过程中走着两条路。要么被相对大众接受,走向流行,进而商业化、产业化;要么不被相对大众接受,成为典型、归于地下、甚至走向异化,摇滚的发展也不会偏离这个轨道。而不同的分支流派里的听众也像艺术形式走向不同的道路一样,这些听众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两个方向:

有人因为摇滚、文学、电影等等,学会了独立思考、打开了视野,更真诚更勇敢地去面对自己、面对世界。也有人为了所谓的文艺标签而标签,把自己限定在框框里不再出来,人云亦云的喜欢本质跟追星族也没有什么区别,看不清现实也看不清世界。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2-15 下午1:52
下一篇 2022-12-15 下午2: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