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学(孩子为什么要上学最好的回答)
以前经常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要上学?其中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孩子说:“我也不想上学,是我爸妈非要让我上学。”旁边还有同龄的学生回应:“就是,如果我不来上学,我爸妈打不死我呢。”然后我就问了一个五年级的孩子同样的问题:你为什么来上学?孩子答:“我不来上学,我干什么?我们小区的小孩都在上学,也没人跟我玩呀?”;最后问了一个初一的孩子:你为什么来上学?他装腔作势说:“我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中国共产党。”说完又哈哈大笑。他在笑什么,我不知道。因为我的大脑中充满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你都不知道为什么来上学,又怎么能学得好呢?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这也是孩子们不好好学和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因为他们往往把读书和学习看成是家长和老师的事。不是他要学,而是家长要他学,是老师要他学。
“作业不是我要写的,是老师要我写的。考试不是我要参加的,是家长要求我必须参加的。大学并不是我要考的,是家长和老师逼着我考的。”这是很多学生的真实想法。在这样的心态下,学习完全成了在逼迫下完成的任务,十分被动。而在被动状态下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真正的热情和效率可言。
上课时,他们常常是动作最慢的人:老师喊上课,他们总是在最后一刻才站起来;老师口述笔记内容,他们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把笔拿起来;老师让做题,他们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找出做题本。做什么事都比别人慢半拍,是他们的鲜明特征。“不推不走,甚至推了也不走”,是他们的光荣传统。老师强调过的话,别的学生能听到,偏偏他们听不到;老师要求完成的作业,别人都能及时完成,偏偏他们给忘掉了。
回到家里,他们仍旧发扬“不推不走”的本色:如果没有人提醒,书包是不会被打开的。如果没有人提醒,作业是不会被完成的;如果没有人提醒,他们根本想不到还有什么东西可学;甚至,有些孩子还会和家长玩游击战的游戏。家长在时,埋头做题。家长一走,漫画啊,游戏机啊,小说啊什么的都统统钻出来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这些小游击队员立刻清理现场。当家长们推门进屋时,看到的是一个埋头苦读的乖宝宝。多聪明的孩子啊,为什么他们不能把这股聪明劲儿用在学习上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是在被动状态下学习的。之所以被动学习,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力。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已成为当代很多孩子的通病。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正是影响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最主要的原因。
想一想,当你坐进出租车,出租车司机问你去哪里时,你却说不知道。他会怎么做?八成是把你赶下车。没有目的地的旅行是不可想象的。
可是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旅途中正在进行“没有目的地的旅行”。这些同学压根没认真思考过未来的人生走向。他们没有兴趣了解自己为什么读书,也没有树立任何有意义的目标。生活和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例行公事。在学校学习让他们度日如年。如果遇到临时停电,可以不用上晚自习,他们会像庆祝解放一样欢呼雀跃。如果学校比原计划多放了几天假,他们会比中了500万大奖的彩民还要兴奋。
在这样的心态下,能学出好成绩吗?
很多家长不明白这个道理,以为只要把孩子圈在学校,圈在补习班,再请个补习老师陪着孩子学,就能提高成绩,结果往往事与愿违。牛不喝水却要强按头,最后的结果很可能是被牛角顶到。当家长们被孩子顶撞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他们连思想层面的问题都没有解决,就企图在行动层面上解决问题,怎么可能成功呢?
所以我们首先要给孩子“正心”,要让孩子明白:不是我要你学而是你要学。可能有孩子会问:我为什么要学习?你要告诉他:因为你有不会的,所以你要学习。你一出生,吃饭要学,走路要学,说话也要学……就是因为你有那么多不会的,而这些又是你作为一个人必须的,所以你要学习。会不会学习是人和别的动物最大的区别。
家长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意识,老师要教给孩子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的意识,其他一切都会事倍功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