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健康日,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提醒家长,初中高中的孩子如果不愿去上学,警惕可能是躁狂和抑郁并存的双相情感障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16岁少女 被误诊抑郁症2年
16岁的阿文(化名)是高一学生,从初二开始,她就偶尔不愿意去上学。经常头一天还很开心情绪高昂,第二天就很沮丧,不肯上学。到某医院就诊,按抑郁症治疗2年,但一直都疗效不大,“平常在校,我算是班上的开心果,但有时会情绪低落,甚至想自杀,看着窗外就有一股想跳下去的冲头,同学都说我可能有‘人格分裂’。”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阿文被潘集阳教授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此病好发于青少年
“双相情感障碍是以躁狂或抑郁的反复发作和交替发作为特征的精神类疾病。”潘集阳教授说,一般情况吓,患者两种状态时常反复的交替出现,可能某一段时间抑郁主导,下一段时间躁狂主导,接下来又是抑郁,“是同样的一个内在问题反映出的不同状态。”
“双相情感障碍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临床发现,越早发病的抑郁症最终证明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比例很高。”他介绍,该病多在35岁以前发病,好发的年龄层在15-19岁之间。
中国还没有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率统计,但潘集阳教授说他的门诊病人中1/5是青少年,“一上午30个病人中,五六个是青少年的双向情感障碍病人。”根据美国的统计,双相情感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介于3.0-6.5%,超过200万的美国成年人患有双相情感障碍。
容易被误诊为抑郁症
然而,这种疾病误诊率相当高。潘教授解释,部分病人一开始表现躁狂,家人难觉异常,患者本身自我感觉良好更无看病的意识,一直到陷入长时间的自责焦虑、消极轻生的情绪后,身边人这才发现情况不对。而此时患者就医时,就容易诊断为抑郁症。据统计,全国大约有20.8%的双向障碍患者初诊被当作抑郁症患者来进行治疗,而美国约为6.9%。
因此,在接诊抑郁症时,精神科医生要特别关注患者有无躁狂、轻躁狂症状或病史,患者也要在医生的询问下提供相关信息,这对于正确诊断患者是单纯的抑郁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非常重要。
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有25%—50%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11%—19%自杀死亡。这一数字在欧美国家还要更高,欧洲约有21%-54%的患者有过自杀行为,其中英国的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率为18%。据研究显示,双相障碍患者自杀率较普通人群高10倍。
此病需终身治疗
潘教授指出,很多青少年,最初的症状就是不愿去上课,他提醒父母,“如果孩子表现出厌学,不愿上课,不要武断认为孩子是偷懒不愿学习,先到正规医院精神科请专业医生看看。”
双相障碍就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疾病,药物治疗还是目前国内外主流的治疗方法(包括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同时间家属也需要理解体谅,督促患者服药,预防复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