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叛逆、厌学、爱玩手机、早恋怎么办?(快速解决孩子叛逆、早恋、厌学、玩游戏的方法)
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现在互联网络游戏发展,特别是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第五人格等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沉迷进去不能自拔,导致孩子心思都花在游戏上,无心上学,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甚至不上学的,赖颂强老师团队专注于协助父母,从六个步骤帮孩子改善沉迷游戏的问题。
张春颖老师(15年北京市重点学校教学及管理经验、家庭教育心理咨询师、千人教育论坛主讲导师)
上周我们特邀张春颖老师进行了一场以《孩子的青春期,父母的修炼季》为主题的专场直播(适合对象:8-18岁孩子的家长)。
直播中,张春颖老师剖析了青春期让家长感到压力巨大的原因和青春期孩子种种叛逆表象的成因,详细讲解了家庭应该如何科学度过孩子的青春期,还就家长提出的青春期相关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下文为本次直播答疑部分的干货整理。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直播间。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叫张春颖,大家可以叫我春颖老师。我在北京的重点学校有15年的教学和管理的工作经历,也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近距离接触过数以千计的中国家庭。
我积累了很多的案例、心得、经验,也很想通过更多方式把我的经验传递出去,解决更多家庭关于教育的困惑。
于是我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组建了青少年素质教育内容研发机构,希望能够制作出最优秀的青少年课程以及家长课程,让每个中国家庭都能受益!
今天讲座的主题是《孩子的青春期,家长的修炼季》,最近因为疫情,家长们和孩子们可能已经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不少父母纷纷表示已经达到了忍耐的极限,盼着疫情过去,孩子们能够早点返校。
家长们还细数了和孩子在一起的各种爱恨情仇和斗智斗勇的故事。
这其中,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家长们最不容易,出现了很多高频的状况。
越是让孩子专心学习,他越是不听话;越是催孩子快点起床,他反而拖拖拉拉;越是晚上让孩子早点睡,他越是不睡;嘱咐孩子多穿衣服,他像没听见一样;孩子每天跟父母说的话,10句都不到……
孩子一进入青春期,家长感觉越来越不认识孩子了,跟孩子越来越没法沟通了。
请家长看一幅图,这幅图上面有几个词:肥宅快乐水、可盐可甜、柠檬精、爱豆、A爆了。家长们,知道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作为青春期的一种表达方式,孩子可能跟同学、朋友说这些词,但孩子会和你说吗?为什么不说?因为你听不懂。
如果连孩子语言都听不懂,你怎么可能去理解他;连孩子说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走进他的内心、和他顺畅地交流。
要想跟孩子进行沟通,有一个前提就是了解,今天的讲座就从了解开始。
一、了解一下青春期
首先了解一下青春期。关于青春期,很多学者都有自己的观点。但是通俗来说,青春期就是由儿童向成人转化的一个时期。
青春期意味孩子不再是孩子的状态了,在这个阶段,孩子会过度强调自己身上的一些成年特征,以此来证明自己长大了。
有的孩子认为长大了就可以谈恋爱,就可以穿衣打扮,就可以有个人隐私。在这种理解的驱使下,青春期孩子就有可能给异性写情书,或缠着父母买潮流衣服,或把自己的抽屉上锁,有一些小秘密……
有的孩子认为长大了就不再受控制,可能就对家长的每个要求说不行,而且开始顶撞家长,比如家长想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偏不做什么,然后尝试抽烟、说脏话,做出一些叛逆的行为。
总之,孩子对成年的看法不一样,结果就会不一样。
如果家长还把青春期的孩子当做小孩,继续盯着孩子不放,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去摆脱家长的控制。
家长越想证明青春期的孩子还没独立,还是个孩子,他们就会用越来越强的反抗来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家长怎么知道孩子到了青春期,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
从孩子角度来说,当他不再认为你能上天摘月亮的时候。也就是说,孩子不再认为你说的都对,不再认为你是最棒的、你是无所不能的的时候。
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当你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的时候,就意味着考验家长的时刻到了,孩子的青春期来了。
二、孩子青春期,如何缓解家长的压力?
请拿出一张纸,在纸的最上面写上你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比如听话、努力学习、有礼貌、懂事、积极上进。
然后在纸的最下写孩子实际上是什么样子,比如叛逆、不学习、发脾气、冲动、沉迷游戏、得过且过。
这张纸顶端和最下面部分中间的空白,就是家长在青春期面对的压力。
压力就是你认为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和他实际是什么样的之间的距离。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当你认为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可实际上它又是什么样的时候,中间就会有大片空白,空白就是你面对的压力。
大多数家长如何面对青春的孩子?
当发现孩子的实际情况跟理想的情况有很大差距的时候,你是怎么面对孩子的呢?
很多家长对孩子控制得更厉害了,指责孩子,比如对孩子错误耿耿于怀,经常唠叨孩子,不管孩子回来跟自己说什么,都会直接打断,让他去写作业。
有的时候会威胁孩子取消某种权利,比如这次要是考不好,你就别想买手机,别想参加什么活动了。
有的家长直接对孩子发火、嘲讽,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耐烦。
这是很多家长在应对孩子青春期叛逆行为时候的一些常用方法。但这些方法管用吗?真的让孩子改变了吗?这些方法是减轻了你的压力,还是增加了你的压力?
你会发现,当孩子表现和你期望中差得更远的时候,你的压力变得更大了,这简直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如何缓解家长的这种压力?
还是刚才那张纸,将它对折一下,把最上面的部分和最下面的部分对在一起,然后我们把应该放下,接受孩子的实际情况。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纳”。
接纳不是喜欢,接纳是接受现实,因为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比如我们今天打算出去玩,结果下雨了,这样的天气我不喜欢,但我可以接受。不接受会怎么样?如果我们去抱怨,那只会越来越糟糕。
面对孩子青春期的一些变化,如果不能接受,很多家长就会用一些不正确的方式去应对,比如用生气、冷战、威胁,这样做对改变孩子一点好处都没有。
除了接纳以外,怎样做还可以来降低自己的压力?春颖老师给你支个招。
家长回忆一下,每个人都有过青春期,你现在和那个时候相比,有哪些变化?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现在是父母了,比以前更有责任感了;有的家长说我现在知道学习有多重要了,一直在学习的状态;有的家长要比自己小时候变得更有耐心了,不再那么任性了……
我们把自己青春期的样子和现在发生的变化列一个清单写出来,你会发现,我们现在和十几岁的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说明什么呢?尽管青春期的孩子有一些行为让你不太满意,但他们现在的样子并不意味着他们永远都是这个样子。这些行为仅仅是暂时的,以后会发生很大变化。
当你这么想的时候,就又减轻了一些压力。
孩子在离我们越来越远的过程中,父母看着孩子的背影,在心里默默地祝福孩子。
这个过程中,孩子想让自己和父母不一样,实际上就是在思考自己有什么样的价值,这是孩子找到自己的一个过程,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
三、孩子青春期的行为及其背后原因
接下来我就从八个方面来讲解孩子的青春期行为,并找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
听完之后,一方面我相信家长会不再那么纠结,不再那么无奈,然后开始去理解孩子。另一方面家长会找到应对青春期的方法,做到胸有成竹。
1、青春期是人人必经的过程。
很多家长问我,怎么才能避免孩子出现青春期?好像青春期就是一场感冒,打个疫苗就能降低得病的概率了。
青春期这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谁也无法避开。实际上,如果孩子在这个时候不叛逆,才是家长更应该担心的。
一个人的成长,一般要经历两个叛逆期:
2~4岁的时候(可怕的两岁),孩子不愿意让你一直抱着他,想自己跑、自己走,你不让他动的东西,他偏要去试一试。
青春期的时候,青春期的叛逆就是通过反抗父母来表现自己,证明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不管家长说什么,孩子都不会同意,即使他心里是愿意的,他也会拼命找到自己的论点。
实际上,孩子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论点,为了证明自己的独特,才会出现一些反抗行为,他需要这个过程来慢慢和父母分离,让自己越来越独立和自主。
举个例子: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孩子在礼貌方面的要求很高,对孩子学习的要求也比较高,当他们发现青春期孩子开始爱说脏话、不爱学习的时候,让父母特别难以忍受,在父母看来这就是孩子的叛逆。
但你有没有试图去理解过,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想获得什么呢?他是想感受自己的力量,他可以做自己了,他在和家长争夺家庭的权利。
当孩子说服父母或父母无可奈何的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赢了,自己是有力量的。
如果父母很强势,把孩子给压制住了,这说明父母解决了把孩子的青春期问题吗?并没有。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在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甚至五十几岁以后开始叛逆。
如果孩子一直很乖,从来没有叛逆过,他没有机会来表达自己长大的愿望和独立的意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按照父母的要求做的,那么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子?
再举个例子:一对父母很爱小孩,从小孩子也特别乖,高考时孩子喜欢文科,但父母说文科不好,建议孩子学理科,于是孩子就听从了父母的意见。
上了大学以后,孩子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想要考研学文科,但父母说文科有什么用?你还直接找工作吧,于是孩子就放弃了考研去找工作。
结果孩子连续几次面试都没通过,焦虑得心理上出现了问题,存在一些强迫性的症状。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孩子说:“我想有自己独立的意志。”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很顺从,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也想独立,但因为父母的强势,孩子顺从了父母,活在父母的期待里面,没有活出自己。
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让别人来认可自己,他自己是不认同自己的,这个时候叛逆就会以心理问题的形式反映出来。
如果一个男孩子一直听家长的话,没有叛逆的过程,将来他如何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男子汉呢,他很可能会成为现在人们常说的妈宝男。
就像一些大学生,中学时从来不让父母操心,但考上大学后,大事小事都要给妈妈打电话,他只负责学习。这样的学生如果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非常容易受到打击。因为孩子在别的地方没有价值感,只有学习这件事让他有成就感。
当孩子学习挂科了,或想出国雅思没考过,那他唯一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地方没有了,很可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自残或者自杀的情况。
青春期的叛逆是人人必经的过程,这种成长的力量是很强的。如果你想通过强势压制让孩子的表面症状消失,那就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
2、青春期孩子一直探索——我是谁?
有家长反映孩子上初中后就一反常态,总是和班里调皮捣蛋的小孩一块玩,家长怎么说都不听;还有的孩子变得孤独了,不愿意跟别人来往;还有的孩子开始爱质疑家长和老师,总是抬杠。
面对孩子这么突然的变化,家长非常焦虑,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孩子不是变“坏”了,他是通过这个过程去探索: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在班里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有哪些优点?哪些不足?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直到慢慢形成“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当他想清楚这个答案之后,他就会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那个时候,不需要家长监督,孩子也能有很强的动机去追求一些人生目标。
有的家长经常说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对于未来没有规划。是不是当孩子有一些跟家长有冲突的想法时,就被你压制了。
孩子说想减肥,家长说你臭美干什么,先把成绩弄上去;孩子说想学编程,家长说这有什么用,你是不是想玩电脑。
你希望孩子大学毕业之前,事事都按照你的想法来,但又要求孩子大学毕业就成为独立自主、上进、有目标的孩子,这是不可能的。
因为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你要给孩子探索自己人生的时间和空间。
大家是不是更理解孩子了?再和孩子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你就在心里默念:孩子在找自己,他在确认自己的想法,他在思考人生,这是值得庆贺的事情。
如果一个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思考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实际上对他的成长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3、青春期的孩子,经历着身体和情绪上巨大的变化。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生长发育最为迅猛的一个时期,孩子不知不觉就长高了、变壮了,有的孩子甚至在个头上超出父母一大截。他们的体貌特征开始接近成人。
你眼里的小孩马上就要长成风华正茂的青年了,生理上也会发育成熟。男孩子出现遗精,女孩子胸部逐渐变得丰满,出现月经初潮。
你觉得这是很正常是一件小事,因为你都经历过了。实际上,面对这些变化,孩子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有喜悦,也有不安、焦虑。
有的孩子可能觉得自己的身体和同龄人相比太成熟了,很不好意思,比如女孩子裹住自己的胸部,不让别人知道自己发育了;而有的孩子觉得自己发育太慢了,这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多情绪上的困扰。
在生理成熟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上的波动会很大,而且没有任何预兆,是为什么?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大脑的前额皮层发育不成熟。大脑的前额皮层主要就是负责情绪管理,调节冲动的。在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孩子在用他们的直觉作出反应。
所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冲动,容易激动,喜怒无常,也比较容易冒险。
孩子情绪激动,和父母争吵或顶撞,并不是针对家长,而是因为孩子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他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
当家长意识到这点,面对孩子情绪激烈时,是不是能保持一些冷静了?
4、青春期的孩子,与同龄人的关系要优先于与父母的关系。
这是青春期非常明显的特征,孩子开始关注自己是不是被班级的同学所接受。
有个妈妈曾跟我说,小孩到高年级开始爱说脏话,批评了他很多次,可是孩子却说我们班同学都这么说话,如果我不说在班里就没法混。
这就是孩子在班里寻找自己位置的过程,也是他在发现自己是谁的过程。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班级里没人能接纳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就会很痛苦。
比如有些孩子初中时很优秀,可到了高中学习成绩不再像初中那么靠前了,可能会被排挤,这时心理也会出现问题。
当孩子内心总是担心自己能不能被同龄人接受,我的好朋友为什么最近对我冷淡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焦虑,他怎么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和父母家庭的关系。
所以,青春期孩子和同伴的关系,更能帮助他们和家庭进行更好的分离。
家长还应该意识到,孩子和你疏远,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好,不是因为孩子没有良心,而是他们要成长,他们要长大。成长的过程也是和父母越来越远的过程。
家长可能会担心,由着孩子交朋友,如果交了坏朋友学坏了怎么办?
不过分干涉不等于放任。做家长的需要肯放下自己的权力争夺,不去在乎孩子必须要听自己的话,多鼓励孩子、尊重孩子,和孩子建立彼此信任的关系。
当家长和孩子能平等对话的时候,孩子是一定能听得进去家长建议的。
5、青春期孩子向家长展现自己的力量。
我曾经接触过一对父母,他们来找我的时候是很难过的。
这对父母都属于知识分子,知书达理,事业上小有成就,工作中对于别人的孩子都是教育者,但自己的孩子对家长特别粗暴,动不动就拍桌子摔东西,他们感觉自己作为父母非常失败。
家长认为很糟糕的孩子,平时在其他人眼里是什么样,比如在邻居眼里。有的邻居会说,你家孩子特别懂事、懂礼貌。这时候家长可能就会苦笑,孩子在家里可不是这样的,特别不听话,经常跟我顶撞。
为什么孩子在家里会表现出粗暴叛逆的一面,可在外人面前却彬彬有礼?
这说明孩子对父母是非常信任的,他知道自己不管怎么去做,父母都不会抛弃自己,说明家庭对他来讲是非常安全的。
那么,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越能有这种安全感,他们在成长中痛苦就会越少。
很多孩子在家里反抗父母,其实他们是在测试。测试自己是不是能顶撞父母、挑战权威,测试自己有多大的力量,测试自己能不能做主决定一件事儿。 孩子的很多行为并不是针对家长的,而只是在进行一种成长的演练。 为什么单独选择跟父母进行演练?当然是因为孩子心里明白,父母是最爱自己的,父母最让孩子感觉到安全。 所以如果孩子在你前面不听话、叛逆,展示自己的力量,但在家以外的其他场合,孩子还是会按照你要求的那样去做,比如懂事、讲礼貌,你一定要意识到这不是自己教育的失败,因为孩子在潜移默化当中已经接受了你的影响、你的教育。 6、青春期孩子渴望自己的隐私被尊重。 做一个调查,看不到孩子朋友圈或只能看到一部分的家长,有多少?看不到孩子朋友圈的家长,是不是心里很着急? 青春期孩子喜欢把自己的想法发到朋友圈,让很多人都看到,但他们偏偏把自己父母屏蔽,这让父母很无奈,也很伤心。
孩子会把好看的衣服藏在包里,不让家长知道,出了家门再换上。有的学校要求特别严格,要求孩子每天穿校服,这个年龄段孩子都穿一样的校服,怎么能展现出独特和不一样!
而有些孩子会在鞋上做文章,我认识一个孩子总买鞋,嫌父母唠叨,他就让快递直接送到学校,然后鞋也不敢拿回家让父母知道,只能都挂在自己课桌上。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行为?为什么孩子做的事情都要隐瞒父母?
你很担心孩子出问题,所以经常反复唠叨孩子,要求孩子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往,不要化妆、不要抽烟、禁止玩游戏等。
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那么多好奇,他都想试一试,又不想惹麻烦或让父母失望,所以只好选择隐瞒。
很多孩子都偷偷尝试过吸烟,或去看父母不让看的电影,或在日记里写下自己非常隐秘的小想法,还有的孩子跟父母不喜欢的朋友一起出去玩……
他所做的这些保护自己隐私的行为,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像是一个成年人。
除了隐瞒,孩子还有一个方法——撒谎。
很多家长都反映过,孩子经常撒谎,他为什么这么做?
一个很大原因是因为孩子很爱自己的父母,很在乎自己的家,不想伤害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同时又很想做一些事情,这时候就得撒谎了。
撒谎可以保护自己,因为当说真话的时候,家长肯定会责备他,还会嘲讽她。
理解了孩子撒谎动机后,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最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让孩子感觉安全的氛围,让孩子愿意跟我们说真话。
因为说谎也让孩子很不舒服,我们都撒谎过,撒谎的时候也会感到紧张,又要提防被别人发现,还要用更多谎言去掩盖第一个谎言,这是一件非常累的事情。
如果我们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就会愿意对你说真话。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如果我不去警惕孩子犯错误,不去唠叨,他学坏了怎么办?
如果孩子真的想去做一件事儿,不管家长多警惕,他们都会做,只不过会做得更加隐蔽,让你更难发现。
所以家长能做的就是跟孩子建立友好的关系,给孩子一个对你不设防的理由。 7、青春期孩子在公众场合和父母越来越疏离。 有一个家长跟我说,给儿子开家长会的时候,孩子连招呼都不打,就跟同学走了,甚至当着同学面也不喊自己爸爸。
家长感觉特别伤感,自己那么辛苦得把孩子养大,怎么没良心呢?
实际上,这也是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青春期孩子和家长一起出现在公众场合的时候,他们不愿意被人看见,但是回到家之后跟父母是可以亲密的。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在公共场合和父母亲密会有损他努力塑造了成年人的形象,也就是长大了的形象。
所以家长要明确一件事情,孩子即使在公众场合跟你有一些疏离和冷淡,这并不意味着你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是不好的。
我跟很多孩子接触的时候,经常会跟孩子谈起他们的父母,并且让他们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父母。
大多数孩子在谈起自己父母的时候,写的都是父母身上很积极、很优秀的品质,还有自己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受到了什么样的好的影响。
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总是含蓄的,孩子可能羞于对父母表达情感,尤其在公共场合,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是不好的,其实他们在内心深处始终对父母有一种感激。 8、青春期的孩子认为自己是无所不知的。 家长对孩子有很多无微不至的关心,总是告诉孩子,天冷了你应该穿什么,吃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由于过度关心和着急,有些家长说出的话听起来很像是在威胁孩子,比如“你总穿这么少,早晚会感冒!”“你就吃垃圾食品,早晚你拉肚子。”
孩子很生气,这不是诅咒我么?孩子根本就不相信父母的这些话,而且事实证明孩子感冒和拉肚子的机会并不比家长多。
家长这种习惯是源于什么呢?在我们小时候,物质生活比现在匮乏多了,我们的父母能够做的是让孩子吃饱穿暖,很少考虑到孩子心理上的需求。
现在物质生活有了极大改善,我们不用一天到晚为吃穿发愁,但过去那种旧的教育方式没有发生变化,很多家长下意识还只关注孩子物质是不是充足,然后忽略了孩子心理的成长。
你要知道,孩子正在由一个稚嫩、无法独立生活的儿童逐步向有主见、有思想、渴望被尊重的青年转变。
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最先满足的已经不是物质上的需要,而是独立自主的需要。
日常生活中得很多小事,比如吃什么、穿什么、时间如何规划,这些都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决定。
从教育角度上来讲,让孩子学会按照自己意愿去做事,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加了解自己,还可以帮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
让孩子拥有更多自主权,其实也意味着让孩子承担更多责任。
孩子终有一天会独立生活,所有家长都希望,当自己无法再面面俱到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依然能够从容、自信地生活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
四、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该怎么办?
青春期的叛逆是暂时的,大概有1~5年的时间,孩子是在用叛逆的表象展示了他们对成长的渴望。
所以,家长就要学会用放松的心态,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如果我们经常威胁、恐吓孩子,那么这种叛逆可能会演变成真正的叛逆,而且会延续到孩子成年。
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我从4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讲解。
1、家长要带着好奇去探索、去理解孩子。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长有一种无力感,讲道理、说服,甚至威胁都不管用了。
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辅导班,结果孩子特别固执,就是不去上。
然后家长觉得很受伤害:“我对你付出这么多,我饭都没吃就去给你各种打听、各种咨询,我这么辛苦,你一点儿都不领情。”
孩子会说:“我没让你这么做,我需要你这么努力吗?你就自找的。”
这时候双方都得不到理解,那家长就要改变自己了。
家长可以带着一种好奇心去观察孩子是不是进入到了青春期?他有了哪些变化?以后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口气去说?比如不能去命令、要求孩子了,给孩子帮忙的时候,是不是应该事先征求孩子的意见。
我认识一位家长在这方面做得很棒。
她有一个15岁的女儿,妈妈和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我们是朋友”。
她告诉我,平日里和孩子的沟通是绝对平等的,有时候也会因为分歧有争执,但事后想想,如果自己不对,她就会主动向孩子承认错误。
当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她也不会马上去拒绝和评判,即使这个要求看起来有一些荒谬,她也会在慎重考虑之后,把它当成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帮孩子分析,一点点耐心地沟通。
即使对孩子有要求,她也会说我希望,或我建议你怎么样?这种说话方式让孩子有一个学习、思考,还有醒悟的空间,而不是生硬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在对孩子教导中,只有先认可,学会换位思考,才能真正了解孩子。
2、最好的帮助就是不帮助。
很多家长经常出于主动帮助孩子的目的,让孩子必须怎么做?常对孩子说我那个时候吃过哪些亏?我不希望你再吃那些亏,我这是为了你好之类的话。
我们都很想把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去传递给孩子,但是我们用的是我们的经验,用它来指导孩子将来的人生,合适吗?
家长那么主动去给孩子帮忙的同时,你是不是也剥夺了孩子的一些权利?
比如说他想自己去探索去成长,我们帮助他做到了。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非常低的,因为他觉得这是你的能耐,我自己是没有这种能力的。
所以,最好的帮助就是不帮助。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的建议是什么,但是你可以自己去选择,这是不是适合你?
让孩子有更多主动性,这对于一个孩子的自信心、自尊感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3、平等和包容地对待青春期的孩子。
平等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把他当做一个成年人,就像和朋友、同事沟通一样,即使他们做得没那么好,你也不会生气。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气都不打一处来,这样会让孩子一见到你马上处于一种防御状态,随时准备反击。在这种情况下,沟通会起作用吗?
什么是包容呢?包容指的就是和孩子有冲突的时候,要把孩子当孩子。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想制服他。站在上帝视角观察一下,脱离开自己,假想和孩子冲突的时候,把你的灵魂升上去来看一下这个场景,你会发现:
就像两个孩子在争吵一样,都想战胜对方,都想赢,都想要争夺权力。比如家长说:“你这么下去,我再也不管你了。”“你以为你是谁,你这样没人愿意跟你交朋友。”“你这样将来绝对不会有出息。”
其实,家长威胁、责备、攻击的背后,实际上是恐惧、无力、愤怒、无奈的。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两个家庭的孩子分别向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A孩子的父亲生气地说:“你要干什么?家里容不下你了,好好给我呆着。”B孩子的父亲说:“你真的想好了吗?那需要我帮什么忙呢?”
你能猜到后来两家人怎么样了吗?
反对孩子搬出去的家庭不但没能阻止孩子出走,还跟孩子产生了深深的矛盾;同意孩子搬出去的家庭,孩子非但没有离开,反而在家里跟家人生活的更好了。
为什么两种不同回答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A家庭中父亲的这种阻止,让孩子觉得我在家里非常不自由,不如早点搬。
B家庭的父亲没有阻止,反而耐心地询问孩子是否需要帮助,这让孩子感受到家人对他的理解。无论在哪儿都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否出去住,反而不那么重要了。
很多孩子渴望的可能并不是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而是当他提出某个想法和要求的时候,能否和你平等讨论,获得你的尊重。
你要做的就是舍得放下父母在传统观念中那种权威的角色,平等和孩子交流。
4、我们要向孩子提建议而不是控制。
想要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如果总说:“你这也不对,那也不对,你做的都不对。”
孩子会觉得反正我在你眼里就是一个有坏习惯的人,他会认同这个位置,即使想改变也不好意思了,因为变了等于认输。
但反过来,如果相信孩子有一个特别美好的将来,相信他会对自己负责,他就会愿意对自己负责,愿意去努力学习,去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也要给大家一个建议:不说让孩子去改变,而是让孩子去添加。
假如孩子有很多缺点、坏习惯,我们把它假想成一张黑颜色的纸,但是孩子身上一定有优点,这个优点就像黑纸上的一个白点,如果你整天告诉孩子他有多坏,他一定不想改变,反正我也黑了就这样。
如果我们让孩子看到白点,然后跟他说:“你是怎么做到的?很棒!”孩子就会知道,原来你看得到我的优点,然后会不断把自己的白点扩大。当白点越来越多的时候,黑的部分不就越来越少了吗?
我们的目标不是指责孩子,让他改变错误,而是欣赏他、信任他,让他看到自己的长处,让他相信自己,这个时候他就会添加进去更多美好的东西。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