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沉迷于手机的视频(小男孩不写作业就玩手机)
大家好!我是致力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的廖老思。我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在上初三的16岁男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把孩子称呼为小彬(化名),从初二开始玩手机,作业不完成,学习一路下滑,也不愿意跟父母沟通,由于即将中考,小彬的父母着急焦虑,妈妈甚至还出现心慌的症状,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找到了廖老思团队,希望得到帮助。根据小彬妈妈向我们求助反映的信息,小彬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1.初二开始沉迷玩手机,刷视频、看剧、上网聊天
小彬从上初二开始沉迷玩手机,用手机的时候很少玩游戏,主要就是刷视频和看剧,或者搜索各类网站,和同学或网友聊天,总之这里看看,哪里点点,刷刷新闻,听听音乐,根本闲不下来,用小彬妈妈的原话说就是:“小彬每天放学到家就是捧着手机刷视频,对其他事情毫不在乎,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
2.一提手机、学习就激动,紧锁房门,拒绝和父母沟通
在谈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情况时,小彬妈妈无奈地说:“现在我一跟他提学习和手机问题,他就会很烦躁,说没法跟我们沟通;有时候我们跟孩子说话,语气稍微显得着急一些,孩子情绪就会很激动,直接关门不让我们进去。
尽管,我也知道学习问题不是现在最重要的,目前最重要的,主要是想跟孩子谈谈手机的使用问题,可孩子总是回避我们,现在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样去和他沟通……”
3.因当全班面挨老师批评自暴自弃,排斥上学写作业
据小彬妈妈介绍说:“孩子上初二的时候,有一次英语作业没完成,英语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我打电话,严厉批评指责孩子,事后还让孩子罚站,罚抄作业,让小彬在同学面前感到非常丢脸,没面子,从此孩子开始自暴自弃,作业不写,排斥上学,成绩开始一路下滑!
最后,小彬妈妈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到:“孩子小的时候很听话,在学习上也很自觉,成绩在班里算中上水平,平时空闲时间会去阅读一些书籍,现在每天就是玩手机,很快就要中考了,他现在一点都不着急,我心里急得不得了,又不想再因为这些事情跟孩子起冲突,老师,我现在该怎么办好?”
经过和小彬妈妈的深入交流,我们逐步还原了小彬所在的原生家庭环境以及父母错误的管教方式,并提出针对性改善建议,列举如下:
错误管教一:妈妈从小对孩子批评、打压得多,鼓励表扬得少
- 剖析:
在问及平时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时,小彬妈妈说:“从小我们对孩子批评、打压得多,很少表扬或者鼓励孩子。
有一次孩子考试考了全年级第60名,我跟孩子说‘你们学校在全区排名是靠后的,你不能单看你现在在学校的名次,要继续努力,这次你的英语考这么差,上了那么久的补习班也没见效,这不是浪费钱嘛!’孩子听完我的话后经常是沉默不语,有时会与我争辩几句,但都被我反驳回去了。
还有一次孩子在课上因为作业没完成被老师罚抄,回家后跟我抱怨说老师不公平,只罚自己不罚其他没完成作业的同学,我当时就觉得是孩子做错了,指责孩子说‘老师罚你是为了让你长记性,你自己没做好还怪老师不公平。’孩子听完我的话更加生气,直接冲回自己的房间把门反锁了。”
- 建议:
从小彬妈妈与孩子的沟通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彬妈妈的初心是好的,希望孩子能够引以为戒,发愤图强,同时,生怕孩子不长记性,不惜对孩子进行指责、对比、贬低等负强化教育,导致的后果是,孩子的确长记性了,但其所长的记性,不是记住了错误经验,而是记住了挫败的体验;
慢慢地,孩子得出了一个结论:“不管我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一切都是我的错,所有的问题都在我!”既然如此,哪还有什么沟通和解释的必要可言?这无疑是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的根本原因。
怎么办?首先父母要认识到,帮助孩子接近问题之前,首先要帮助孩子排解情绪以及修正对自我的错误认知,孩子年幼的心灵,容易将自我不足的行为(这事没做好),理解我自我不足的个人(我是一个做不好事的人);
这就需要父母系统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帮助孩子客观从容地接纳自我情绪,修正孩子错误的自我认知,从而改变孩子的自我意向,让孩子相信,自我的价值与行为无关,唯有如此,孩子才可能发展出更多的积极的行为,并愿意与父母保持良性有效的沟通;
否则,孩子便容易在挫败中发展出自我不认同以及自我封闭,甚至发展出错误的自我意向,如此这般,孩子便容易陷入自卑、自闭、抑郁等心理障碍的深渊!
错误管教二:父母经常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忽略青春期
- 剖析:
小彬妈妈还说道:“自己经常会不自觉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初心是希望能鞭策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孩子反倒更加沉迷手机,不爱学习,一想到孩子上课不认真,将来可能考不上好的高中,自己的内心就十分焦虑,有时晚上睡不着,甚至有一段时间经常感觉心慌,出汗。”
小彬妈妈继续补充说道:“以前没意识到孩子有青春期的这个概念,所以只顾着天天批评孩子,一不满意就跟他急,但是我现在意识到了孩子青春期的这些问题,是不能硬来的,必须从父母开始改变,必须从原生家庭错误的管教方式入手;
为此,我也看了很多书籍,知道对孩子不能总是唠叨学习,我也知道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也曾想过对孩子的学习采取“放手”的态度,不再提醒和唠叨他了,让孩子自己承担不写作业的后果;
可是每次看到他从早到晚玩手机,我就忍不住着急,心想我不管他也不行啊,然后又回到旧模式;但我也只是提醒他,没有像以前一样一直唠叨,有时候看他趴着玩手机,我就跟他说对眼睛不好,说过超两次他就开始嫌烦,总觉得我们不理解他,不懂他的感受。”
- 建议:
某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
“引导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孩子会先输掉自己,再输给别人;引导孩子和自己比,孩子才能先战胜自己,再战胜别人!”
因此,当父母不自觉地将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时,尽管我们这样做的初衷是想要鞭策孩子好好学习,但实际的结果却是,我们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使其错误地认为,但凡有人比自己好,就说明自己很糟糕,这样的认知无疑是荒谬的,正如老祖宗所讲:“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永远有比我们更优秀的人存在;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孩子,在重点学校中的重点班学习,成绩非常优秀拔尖,有的孩子甚至不用参加考试就可以直接被“点招”进入名校就读,尽管如此,这些孩子仍旧厌学、排斥上学,原因很简单,对于这些孩子而言,学习这件事带给他的自我否定感,远远大于自我认同感,他们无法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以及成就感,更多的是成绩分数排名比较的痛苦感和挫折感;
怎么办?除非父母真正愿意承认孩子的独特性,愿意发现并挖掘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孩子才能真正找到自我价值所在以及内心的安全感,正如麦克斯维尔·梅尔兹在其著作中写到: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个别独特之处,就好像世界上的每一片雪花都有个别独特之处一样”
一个听了我建议的妈妈,在坚持60天智慧教养实操训练后,给我发来了孩子近期的改变情况,内容如下:
“老师们早上好,非常感谢廖老思以及廖老思团队,这段时间非常专业、耐心的帮助我改变,两个月前,孩子每天沉迷手机游戏,刷短视频,上网与网友聊天,每天晚上搞到凌晨四五点不肯休息,骂不得说不得,只要和孩子谈论学习话题,孩子翻脸比翻书还快,而且脾气暴躁,经常对父母大吼大叫,摔东西,扯窗帘,踹门,掀桌,砸电视,摔牛奶等等,总之家里的东西几乎被他摔了个遍;
话又说回来,这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因为我们父母的脾气也不好,容易着急焦虑,经常忍不住去惹孩子,所以说父母也有问题,后来无意间在头条上看到廖老思写的文章,觉得和我们家的孩子简直一模一样,于是找到找到廖老思团队,希望能够寻求到帮助,经过不到两个月的教养实操训练,颠覆了我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原来改变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揪着孩子的问题不放,而是要学会放下争执,别把精力放在无效时间以及管教上;
否则,花的时间越多,亲子关系越紧张,而应该将时间精力放在有效时间以及正确的管教上,并且,教育孩子重要的不是要说给他听,这是很多父母都会犯下的错误,而是要做给他看,让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体验到父母的爱,孩子不是教育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这就需要父母懂得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培养自我高自尊状态,以及改善自己的思维模式,这使得我的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孩子不再把房门反锁了,对父母不再以戒备敌对心理相处,而是主动和父母沟通,交流,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陪父母散步、旅游,帮妈妈分担家务,玩手机的时间大大减少了,最近一次考试,进步超乎了他自己的想象——比之前的平均水平高出了58分,这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当然,也在情理之中,就像廖老思所说,每个孩子就是天才,我们需要的不是改造,而是发现,真心感谢廖老思及其团队,感恩遇见,让我成为合格的妈妈,拥有教养智慧的妈妈!”
结论: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我独特之处,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被父母改造,而是希望通过在原生家庭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汲取自我认同以及自我实现的依据,以此让自己得以拥有不断克服困难以及冲破自身局限的智慧和勇气,精神病学家诺顿威廉姆斯博士在某次医学演说时说:
“近代人的焦虑与不安全是由于他们缺乏自我实现,只有在自己身上发现特质、独一、不同性,便可以找到内心的安全感,一个人只要相信他有其独特性,便可以轻易的实现自己。”
错误管教三:爸爸脾气差,与妈妈教养观念分歧大,经常拌嘴生气
- 剖析:
根据小彬妈妈所说:“她和孩子爸爸的关系还好,但在教育观念上有很大分歧,孩子有问题的时候,说要商量解决方法,但谈不到一块去,有时会拌嘴,生气。”
在问到爸爸和孩子的关系时,小彬妈妈有些无奈地说道:“孩子爸从小对孩子就管得少,脾气差,有时候火气一上来还会对孩子动手,打孩子,摔东西,所以,导致孩子从心里怨恨父亲,不愿意跟他交流,关系比较疏远,遇到问题会找我商量,但不会找他爸爸商量。”
- 建议: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情绪模式,不是被教出来的,而是体验出来的,换句话说,当某个人生气的时候,我们是没办法通过和他讲道理从而改善对方的情绪模式的,很多父母不懂得这个道理,为了打压孩子逆反的情绪,往往通过严厉批评、责骂、打骂、强制打压等方式,想要以此驯服孩子,但是结果却事与愿违;
原因在于,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孩子内心所感受以及体验到的,不是父母传递的内容,而是父母传递的情绪,所以导致孩子压根没有学会父母所期待的,只学会了父母使其感受到的——情绪激动、极端、粗暴、怒吼等等;
更重要的是,每一次父母气急败坏,都会失去向孩子示范正确管理情绪的机会,导致孩子压根无法安顿以及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像高压锅的排气阀堵塞了,情绪的崩溃与爆发是唯一的出路,为了避免情绪的崩溃与爆发,孩子只能拒绝与父母沟通,拒绝一切压力的以及消极情绪的来源,紧锁房门,自我麻痹,沉迷手机游戏,刷短视频,以此转移对现实的痛苦的关注;
怎么办?除非父母真正系统学习自我情绪的管理,真正学会以平和心态,和善坚定,无条件接纳的心态,与孩子相处,时刻向孩子传递父母稳定、良性的情绪模式,才能够帮助孩子从痛苦的情绪深渊中解脱出来,结论:父母良好的情绪管理示范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绪修养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