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原因及教育方法(预防网络沉迷家长的看法)
一天晚上,和妞妞一起去吃火锅,刚进火锅店,就看见隔壁桌的一家人,爸爸妈妈愉快地聊着天,吃着火锅,小孩坐在餐椅上直直地盯着手机里的动画。
孩子网瘾怎么办?孩子网瘾不是简单的指沉迷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英雄联盟,第五人格等游戏,还包括了看网络小说,听网络小说,刷短视频,网络聊天等等,太多未成年的孩子沉迷网瘾不能自拔,导致孩子心思都花在网络上,无心上学,从而导致成绩下降,甚至不上学的,赖颂强老师团队专注于协助父母,从六个步骤帮孩子改善沉迷网瘾的问题。
爸爸妈妈吃得津津有味,孩子看得乐不思蜀。
回想起来一年前的妞妞可能也是这样,为了一家人安心吃顿饭,我也可能会想着把手机递给她,让她看喜欢的视频。
直到有一天妞妞站在卧室门口让我陪她玩,当时我正在回工作微信,看我没有反应,妞妞嘟着嘴生气地对我说“你不陪我玩,我就要玩手机!”
当家长在生活中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注,可能一个坏习惯正在慢慢改变你的孩子。
直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孩子怎么特别喜欢玩手机,写作业玩手机,睡觉玩手机,出门前玩手机,回家后玩手机。
育儿专家李玫瑾老师说过,网络是导火索,导火索是从外面插入的一根线,真正的炸药不是网络,炸药是孩子心理上的问题。
心理问题,最开始源自孩子所产生的感受,即由某些客观事情得不到有效解决而堆积的感受。
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需要保持耐力,耐心地去追根溯源,找到产生孩子沉迷网络的根本原因。
以下3个角度可以帮助家长对照分析:
一是孩子的角度。
哪些孩子容易沉迷网络呢?对网络有强烈的好奇心的孩子,缺乏兴趣爱好、课外活动较少的孩子,可能患有身心疾病的孩子,比如有进食障碍、睡眠障碍的孩子,患焦虑症、抑郁症的孩子都容易沉迷网络。
二是从家庭的角度。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里人尤其是监护人特别喜欢玩手机,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孩子很容易产生不公平的心理,为什么你可以玩手机,我却不能玩?
缺乏对孩子的陪伴,父母在外打工,或者父母早出晚归的孩子,失去了父母的监管,不愿意听爷爷奶奶的话,孩子找不到安全感和规则感,容易陷入手机游戏中难以自拔。
处在缺爱或者高压环境下的孩子,由于父母的过度监管,感到压力山大,而找不到排解压力和焦虑情绪的正确方式,会为了逃避选择和手机亲近。
三是从网络的角度。
网络内容丰富好玩,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孩子可以在游戏中找到自我认同和归属感,收获团队的友谊,这是在现实中缺少玩伴、找不到成就感和归属感的孩子更容易寻找到的方向。
当我们多个角度来对照分析后,很多家长会在不断地追根溯源中突然发现,原来我并不了解我的孩子。
萨提亚家庭治疗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叫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是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最最表象的行为,而隐藏在冰山之下的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却很难被发现。
因此,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还需要保持一份静力,冷静地寻找方法,对症下药。
首先,家长要保持清醒的网络洞察。
《2022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我国未成年网民达到1.83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4.9%,触网低龄化发展日趋明显。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一边是网络促进社会的发展与变革,一边带来生活的进步与便利;一边是孩子沉迷网络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孩子使用网络呈发展趋势,家长要了解孩子使用网络的原因,是因为学习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要洞察孩子使用网络的范围、内容、动态等信息。
其次,家长要保持温和的情绪。
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不陷入孩子沉迷网络这个现象的情绪漩涡里,被生气、愤怒驱使。
要学会关照自己的情绪,试着把孩子的不良行为表现当作一种“资源”,静下心来去找到孩子产生问题的根源。
良好的情绪是和谐亲子关系的必要保证。
最后,家长要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
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我特别喜欢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提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
其中包含四个要素:
一、观察:我此刻看到了?听到了什么?只谈事实,不谈对错,说得具体些,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数量多少等等。
二、谈感受:基于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对方,他的行为或语言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感受。
三、讲需要:是因为那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四、提请求:为了改善现状,你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做出何种行为?在提请求时,可以提供两种选择让对方来做,降低难度和心理的排斥感。
四个步骤里最难的,其实是第二步,谈感受。
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第一时间就陷入了自己情绪的死角里,忽略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孩子沉迷网络,大部分家长除了生气外,其实更多的是担心,我们担心孩子因为爱玩手机视力下降,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学习等。
担心才是我们最真实的感受。只有探索到内心真实的感受,真实地向孩子表达,孩子才能真正地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从而减轻逆反心理。
只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真心地关心孩子,才能建立良性的沟通。
只有良性的沟通,才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只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沟通才有效,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愿你我都能以最好的方式陪伴孩子成长!未来可期,一起努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