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办(孩子厌学,家长应该怎么办呀)
一、我的孩子怎么不想上学了?
不想写作业、逃课、逃学、顶撞家长或者干脆一言不发。12岁的明明刚刚升上初一,对于“上学”这件事儿表现得异常反感。
孩子厌学?如果自己的孩子厌学,成绩下降了,父母就会非常的焦虑,报补习班,报提升学习动班等等,但有帮孩子很好提升成绩吗?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导致孩子厌学的可能原因多达53个原因,然后针对孩子厌学的原因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
父母对此困惑不已。孩子之前明明不是这样的,明明很听话又非常自律,成绩一向不错,为什么突然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为了让明明好好上学,父母操碎了心。好话说尽都不行,疾言厉色也无用。不仅上学的事情没能解决,明明和父母的交流也越来越少,越来越疏离。
我们常常用“厌学”来形容出现在明明身上的这类现象。研究者们认为,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也有研究者认为,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校生活,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倦、抵触的心理状态及其在行为方式和生理现象上的不良表现。
厌学现象不仅仅影响着儿童青少年在学校的学习表现、成绩,同样影响着他们的自我认同感、人际交往、自信、自尊,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等等各方面。
那么对于家长而言,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下行为表现,就要小心了!(当然也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不是出现了以下行为就一定是厌学)
1.课堂学习
课堂注意力: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常违反课堂纪律,精神不振
课堂纪律:上课时故意破坏纪律,扰乱课堂秩序,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上课就睡觉,下课铃声一响立即精神抖擞
出勤率:经常上课迟到、早退乃至旷课。
2.作业完成
做作业时少做,漏做、字迹潦草,同时心不在焉,边做作业边玩耍
抄袭作业,以应付老师检查
或者干脆抵制、拒绝做作业
3.学习考试
文不对题,乱答一气
在试卷空白处对该试题乃至出题老师乱加评论
考试不到 30 分钟就不顾结果匆匆交卷
考试过程中公然抄袭、作弊
4.与教师、家长关系
对教师、家长提出的意见和要求持抵触的态度
常常和老师、家长发生冲突
5.课外活动
常常沉溺于网络
出现早恋问题
二、孩子不想上学,可能是因为这些…
儿童青少年的厌学现象可能是多种原因综合导致的结果,已有的研究显示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孩子们的厌学,在本篇中将着重从家庭方面介绍可能对孩子厌学带来的影响以及对策。
1.“我不学习,你们就不会吵架”
【原因】父母关系冲突
在一些夫妻关系不和的家庭里,孩子的厌学表现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很多家长会声明:“大人的事小孩别管!”但其实家庭是一个整体系统,夫妻关系长期不和,会伤害孩子,可能会使孩子产生包括厌学在内的各种心理问题。
从系统家庭理论来看,家庭中孩子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孩子本身,而应更多地关注家庭中成员之间(比如父母和孩子)不良的交往模式。研究发现,失调的家庭关系和弱化的家庭功能是造成青少年出现各种问题的主要因素。
在父母关系冲突、频繁争吵的家庭中,孩子在不稳定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归属感和安定感,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常受不良情绪的困扰,注意力被分散,可能通过厌学的症状来寻求缺失的爱。
孩子也容易被卷入父母之间的冲突,形成“三角关系”:孩子过分介入父母之间的关系问题,认为自己对维护家庭和平负有责任。所有孩子都是忠诚于家庭的。当察觉到父母之间出现冲突, 他们宁可不去学校也要留下做家庭的守护者。于是,孩子有可能无意识地表现出厌学等问题行为,来吸引父母注意力,使他们平息自己的争吵,暂时达成统一战线,共同关注孩子的问题,以此保护家庭的完整。
此外,家庭里最弱小的孩子也可能成为父母冲突的“替罪羊”,被作为一方反对另一方的工具,或“出气筒”。父母之间的矛盾不直接向对方表达,而是通过孩子发生。此时,孩子承受着来自父母的直接压力,容易陷入消极甚至抑郁情绪,学习问题也会显著增多。
【对策】
首先,家长要告诉孩子,维护家庭的完整,并不是孩子的责任,孩子不应该参与到父母交往的问题中。父母的冲突只由他们自己解决。其次,家长在自己的行为上,也要注意在夫妻关系问题和孩子之间确立清晰的界线,如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责另一半、吵架时避免孩子在场、避免将孩子带入二人战争中等。平时家长也要注意关爱孩子,和伴侣吵架也不要拿孩子撒气。最后,家长也要一起去修复夫妻关系,必要时寻求家庭治疗,不要让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氛围紧张的家庭里。
2.“我不学习,你们才会重视我”
【原因】亲子关系疏远或冲突
在一些父母和孩子关系较疏远、冷淡的家庭中,孩子会感到被父母忽视。这样的孩子可能为吸引父母的关注而表现出问题行为,如不愿去上学、在学校中不遵守纪律、成绩不佳等。研究表明,不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如主要由祖父母抚养的孩子、旁系亲友如姑姑姨妈等抚养的孩子)、非独生子女,均与厌学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关。非独生子家庭孩子得到的关注会减少,孩子会感到失落、挫败,有情绪困扰,同时没有家长课后指导,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亲子之间的冲突也可能导致孩子厌学。孩子从两岁开始就发展出自我意识,会通过自己吃饭、自己选择要穿的衣服等方式来与父母“争夺权力”。而随着孩子长大,孩子会表现出厌学这种问题行为,即家长们熟悉的叛逆行为,来重新争夺家庭的权力。比如青春期的孩子对空间和自由的要求显著增加,但是父母还沿用着以前要控制一切的方式,这种”权力斗争”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激烈反应,通过父母不愿意看到的厌学,表达对父母的抗议。
【对策】
在亲子关系较疏远的家庭里,家长尽量创造条件多陪伴、关爱孩子,通过言语和行为表达对孩子的爱、关注和肯定。可以多陪孩子写作业,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亲子关系冲突的家庭里,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随着孩子成长,孩子的心理需求也会变化,因此家长的教养方式也应该随之发展改变。父母应该学着给孩子一些自我选择的空间,尤其是对待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要注意和孩子沟通、尊重孩子,让孩子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让自己重新成为孩子能依靠、信任的父母。
3“你是我们家的希望”
【原因】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
期待型的父母通常爱子心切,期待子女能够光宗耀祖,把自己的希望和未曾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希望子女完全遵照父母的期望去做,从而忽视子女本身的能力和兴趣,结果反而给子女带来很大的压力。
事实上,高期望的教养方式通常并不能如愿实现最优效果。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自身的兴趣和发展被压制,常常感到很压抑,可能引起情绪上的困扰,从而导致不良行为,与父母的理想背道而驰;其次,也由于期望过高,父母过分督促、干涉子女,设法改变子女等,都会使青少年在心理上失去安全感,从而导致各方面的表现与父母的期望相反;同时,生活在过高的期望之中,孩子体验到挫折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可能会导致孩子逐渐变得缺乏自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越来越多地表现出对抗意识,由此导致亲子双方情感上更为疏远,使孩子丧失进取精神,拒绝父母、家庭的引导,进而可能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
【对策】
青少年往往通过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父母作为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他人,应该努力让自己发挥正确的作用。父母应该加深对孩子能力的认识,对其发展保持合理的期望。
一方面,要建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无论子女未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获得什么样的成就,父母的首要期待应该是使子女成长为一个健康快乐、热爱生活、独立自主、对自己负责的人。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去讨论人才教育。另一方面,要遵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对孩子的培养应该从子女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因材施教,根据子女的年龄、兴趣爱好和特长天赋来设计相应的期望目标,而不是盲目随从,跟随大流。
4.“没做好就不许吃饭”
【原因】父母对孩子过分严厉
严厉型的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虽然有爱,但常常以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来禁止或命令子女,并在子女的教养过程中采取一些过于苛严的惩罚措施。对子女采用严厉教养的父母亲,往往会有一时的很有效的感觉,致使一些父母亲会高估严厉教养方式的效果。
但由于严厉教养是一种外加力量而不是出自于子女的内在动力,若长期采取这种教养方式,会使这种外加效果慢慢降低,最终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于是父母可能会更加苛严地采取责备、打骂等惩罚手段来对待子女,对子女个性及行为造成极大的影响,使得子女不仅易与父母产生冲突,而且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而在生活中遭受挫折。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导致青少年形成冲动、攻击的性格,很容易出现问题行为。
【对策】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通过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不仅不会提升孩子的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起反作用。在孩子不认真做作业、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应尽量减少严厉的管教方式,多使用温暖、鼓励和说理等积极的管教方式,才更可能帮助孩子取得较好的学业成绩,树立对自己学业成就的信心。有些家长习惯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初的老师,最亲近的朋友和最坚实的后盾。作为家长,应该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5.“那是ta自己的事,和我有什么关系?”
【原因】父母对孩子冷漠拒绝
有些父母在情感和行为上对孩子有拒绝、冷漠的倾向,对子女缺乏关心,拒绝帮助,对子女忽视、不信任,甚至虐待、威吓等等。这样的拒绝,实质上就是由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子依恋程度低。
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亲子依恋,是一种关爱、投入、积极和健康的情感联系,是青少年成长历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孩子需要父母亲情的滋润,也需要家庭温暖的抚慰,父母如果能及时加以关注,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温暖,则比较容易培养正常人格发展的儿童。家长积极、主动地对子女的行为作出回应,可以增加父母对子女的强化的价值,进而可以增加亲子交流,也增加了子女仿效父母传统行为的可能性;被父母接受的孩子一般都表现出社会所需要的行为,如情绪稳定、兴趣广泛、富有同情心等等。
反之,父母亲如果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以拒绝为主,对子女的情感和生活表现出排斥和拒绝关注的态度,子女在家庭中得不到爱,就可能导致对父母及他人的信任和关心的缺乏;被父母拒绝、亲子关系不良的孩子大都情绪不稳、冷漠、倔强、仇恨、嫉妒并具有逆反心理,此外,生活在父母双亲严重拒绝的教养方式下的孩子还有可能养成仇恨世界的心理而采取报复行为,因此他们的社会适应相当坏,极容易引起问题行为甚至犯罪行为。
【对策】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是父母行为的反映。遭受父母冷漠对待的孩子更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引发不恰当的行为。在平日的相处里,父母应该注意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向孩子表达自己对ta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你们对他的爱,并且多鼓励和赞美孩子的正确行为。经常对孩子微笑,用温和友好的语气和自己的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的担忧和问题,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
6.“爸爸说可以,妈妈说不可以”
【原因】父母教养方式的不一致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意见相左或者言行不一的情况。这种情况我们常常称之为教养行为的不一致,它可能表现为某种行为时而被允许,时而被禁止,比如孩子10点后睡觉,在爸爸面前是可以的,而面对妈妈时可能会被严厉的呵斥;也可能表现而孩子被告知的事情与他们亲眼所见不同,比如父母教导孩子要按时上学,不能迟到,但自己却在工作或日常生活中屡次迟到。还可能表现为奖励或惩罚的不一致,比如孩子在考试100分后得到了爸爸承诺的玩具,而妈妈则只是通过口头形式轻描淡写的夸奖了孩子。不一致的家庭教养方式会让孩子缺乏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可能让孩子出现适应不良或攻击性行为。
已有研究证明,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父母双方表现出的合作、补充以及相互帮助行为的倾向)与学生学业倦怠显著负相关,不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教养过程中父母之间呈现出拒绝相互帮助、暗中破坏的状态,并表现为情绪和事件的相互冲突)与学生学业倦怠显著正相关。
【对策】
父母教养过程中难免分歧和冲突,但在这种原因导致的厌学出现后,父母双方在孩子教养方式上需要保持同步,这种同步包括对于同一事件的态度,奖惩的程度等等,成为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在解决分歧和冲突时,父母双方也不应因为“达成一致”而忽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一个安全的环境内,父母双方可以通过复述对方的想法和意图来进行真诚且理解的沟通,以形成一致的支持型父母共同教养。
三、如果我不清楚到底为什么孩子厌学,我该怎么做?
要理解孩子厌学,是他遇见了他无法解决的问题,他现在需要的不是制裁,是盟军。
让他相信,你可以支持他信任他,相信他要的那些好的东西,不仅可以从虚拟世界里找到,从你这里也可以找到。你要把一个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关心、信任、成就感重新补给他。
克服急功近利的想法。今天我好好对他了,明天他总该听我的话了吧。今天我理解他爱护他,明天他总该去上学了吧。他今天开始看书了,明天该有好成绩了吧。千万不要抱有这么高的期待,给孩子一点时间。
父母回到父母的角色,不要因为学习重要,家里所有人都摇身一变,成了老师,管他的学习。家里都是老师,那他就没有了可以信任和依靠的亲人。
大人们要有更多的心理灵活性去处理教育问题带来的压力,而不是成为学校和社会的加压泵,把压力变得更大,然后交给孩子。你都被压垮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对于出现厌学表现的孩子,家长应对当下的现状保持耐心,问题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对问题的解决有一个长远的预期,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稳定,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与孩子共同面对厌学问题。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