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吃药肚子疼(小孩肚子痛吃药总不好是怎么回事)

抑郁症吃药肚子疼(小孩肚子痛吃药总不好是怎么回事)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孩子总是肚子疼,医生却告诉我这是抑郁倾向,是真的吗?近日,有读者反映了自己的疑惑,记者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了解到,有的孩子经常说自己头疼、胸闷、不愿进食等,看似“病”的很重,有时候还反复发作,但经过医学检查又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都无好转,那就应该考虑孩子可能有抑郁倾向了。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杨楹表示,孩子有了抑郁倾向还可能有以下三点表现。一、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成年人抑郁症常见的表现如体重减轻、食欲下降、睡眠障碍、自卑和自责罪在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却不常见,相反,激惹、发脾气、离家出走、学习成绩下降和拒绝上学却十分常见。

二、部分儿童还不能准确表达内心的感受,如愤怒和沮丧等;有些则在表达认知症状时,如绝望和自卑还存在困难。

三、不同的年龄段各有特点:研究发现3~5岁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特点为明显对游戏失去兴趣,在游戏中不断有自卑自责、自残和自杀表现;6~8 岁的儿童主要有躯体化症状如腹部疼痛、头痛、不舒服等;其他有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无法解释的激惹和冲动,9~12岁儿童更多出现空虚无聊、自信心低下、自责自罪、无助无望、离家出走、恐惧死亡。12~18岁青少年更多出现冲动、易激惹、行为改变、鲁莽不计后果、学习成绩下降、食欲改变和拒绝上学。

那么家长做了什么事会导致孩子抑郁呢?杨楹表示,可能有以下几点。一、功利性教育:有的家长只会照搬别人的教育经验,盲目地赏识孩子,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用与其他孩子比较的方式去激励孩子,崇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送孩子去昂贵的早教中心,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打算把孩子培养成“神童”。

二、共处时光匮乏:有的父母工作很忙,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他们会以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物质条件为借口不去关注孩子的其他方面,认为只要是满足了物质需求就够了,却缺乏了亲子共处的时光。其实父母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的童年不会完整。

三、对孩子物质极度满足:童年时代被过度满足的孩子,总是习以为常地对生活、工作、对身边所有人事物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而不去考虑如何通过自我约束、提升自我来寻找出路。

四、对孩子过度关注:家长在带孩子的时候总是小心翼翼,这种小心翼翼从孩子呱呱落地一直到上大学, 孩子在小的时候,只要学习成绩一下滑,家长就会想到是不是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只要孩子和异性在一起走,就会想到孩子是不是早恋了;只要孩子一拿起手机,就会想到孩子是不是要玩游戏。这些家长对孩子总是表现出过多的关心,虽然他们觉得这是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爱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束缚,让孩子感觉到满满的不自在。

五、处处包办、代替性决定:每当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时,父母总是会以一些过来人的经验,提供一些无比“正确”的解决办法,期待孩子执行,当孩子不能满足这个期待时,父母会流露出一些失望甚至责备。这样的期待太多,几乎24小时包围着孩子,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几乎都有一个爸爸妈妈认为应该的解决方案,他自己的方案,总是会被爸爸妈妈看成不妥当的。孩子一开始总是非常善意又体谅父母的,这些令自己不开心但可以令父母开心的事情,在有力气的时候做了也就做了,但是当孩子的学业压力变得繁重,当他们已经在学校里累了一天,当他们的确没剩下多少力气的时候,就变得很难。

杨楹说,对于广大父母来说,跟孩子做好沟通应做好四种模式。用心倾听,学会尊重;多些陪伴,学会观察;接纳不完美,避免对比;学会肯定,多些鼓励。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一定要经常表现出肯定的口吻,多给予积极的鼓励,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加的自信面对未来的生活,对于他的未来自信成长也是很有好处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11-02 下午4:56
下一篇 2022-11-02 下午6: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