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年级孩子的成绩比较容易下滑,家长应该这样引导吗(为什么孩子到了5年级成绩下降了)
大家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一二三年级名列前茅,但到了四五年级成绩就开始不理想了?这一时期是孩子叛逆的突发期,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学习成绩定型的关键期,以及学习习惯的定型期。这个时期如果没有把握住,成绩很可能会一蹶不振,家长一定重视起来!
孩子学习?对于所有的家长来,最关心就是孩子的学习,对吧?如何帮孩子提升学习成绩呢?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有哪些?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有22条之多,家长你了解几条呢?
孩子一般在10岁左右自我意识开始崛起,他们强烈需要父母的的尊重,需要父母把他们当作大孩子。
但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这一心理,仍把孩子当小孩子看待,因此这一时期的孩子,常常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而故意与父母作对。
家长们该如何引导孩子呢?
一:找准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
其实,孩子的烦恼并不仅仅是针对玩具、衣服、发型,或者是课外读物,他们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当孩子真正得到理解和尊重之后,他的一切消极、叛逆的情绪都会消失。
二:允许孩子适度表达情绪
为孩子准备一个沙袋,允许孩子对着沙袋发泄情绪;
当孩子不愿意向父母倾诉时,可以鼓励孩子对着小动物倾诉;
鼓励孩子跑步、做运动发泄情绪……
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发泄情绪的好办法,但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父母要理解和认同孩子的情绪,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悲伤和软弱。
三:培养孩子控制情绪的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最先应该让孩子明白这一点:有了负面情绪,没有关系,说出来,看父母有没有办法。
四、五年级是孩子厌学情绪的高发期,很多孩子开始讨厌学习,讨厌写作业,甚至对父母常说的“要好好学习”等话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感。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呢?
一: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
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他是在为父母而学习。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
二:不过份关注孩子的成绩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她,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个错觉:学习是为家长学的。
三:父母不要太过严厉
四、五年级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有了自我意识,当父母再像在低年级时那样,严厉地要求他们去学习、再规定他们每次考试必须达到的名次时,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件很苦的事情,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情绪。
孩子在四、五年级取得一个好成绩,他们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学习的自信心,才能爱上学习,进而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一直都保持优异。
在孩子读三年级之前,家长可以多问快乐、少问学习,但到了四、五年级,家长就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学习状况了。
这种关注并不意味着家长要更多催促、督促孩子学习,而是说,家长要拿出一定的精力,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兴趣、帮孩子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国外一位研究行为学的专家做了一项调查:
分别对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数千名孩子进行测试,这次测试的内容包括知识测试、能力测试和习惯测试。
测试的结果令人惊奇,因为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孩子的知识得分和能力得分一直都在呈上升趋势,但他们的习惯得分却没有太大改变。
专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孩子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在小学的中低年级,而四或五年级是一个“分水岭”。
在四、五年级之前如果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那这些好习惯将会伴随孩子一生;
在四、五年级之后,如果孩子想改掉某些恶习,除非进行特殊的训练,否则孩子的这些坏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