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优秀自我要求高,但却抑郁休学,害怕嘲笑自己(孩子优秀自我要求高,但却抑郁休学,害怕嘲笑怎么办)
老师_催眠抑郁恐惧双相、焦虑强迫惊恐!
孩子焦虑抑郁怎么办?当父母的最害怕是孩子焦虑抑郁症,担心孩子因为抑郁导致人身安全出现问题,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满足,让孩子开心,这就会造成溺爱与放纵;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讲解如何帮孩子改善抑郁6个步骤,联系我们获取指导方案。
一个孩子,抑郁焦虑。
以下是妈妈的描述,
孩子很经常做梦,内容很多都是以前受伤害的经历,大部分都是痛苦、害怕的情绪。
2019年7月份,她突然在饮食上对自己要求非常苛刻,觉得自己大腿很粗,不吃主食,又加上拼命的锻炼,体重从90几斤瘦到了70几斤。
2019年9月份,情绪经常崩溃,晚自习回来常常一个人坐在楼梯上,出现幻听,害怕去学校,饮食出现障碍,情绪激动的时候会砸东西,也会想自杀,觉得活的很累,没有意思。
2019年10月份休学在家。
2020年1月诊断为中度抑郁重度焦虑。
2020年9月份回学校复学,两周之后觉得没有办法坚持,办了退学。
目前情绪比以前稳定,就是觉得生活很空虚,没有意义,没有自我价值感。在工作上有强迫焦虑,特别在意外界的眼光,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会想很多,特别容易纠结,经常失眠。也不喜欢出去社交,喜欢待在自己的房间里。
我跟她爸之间的关系挺好的,她爸比较简单,但家庭责任感很强,属于默默付出的类型,我以前会比较强势一点,现在也有改变。
她爸的原生家庭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她奶奶也有抑郁症。
1.妈妈很爱女儿,女儿也很爱妈妈,但这样的爱里却有很多伤害。
妈妈说,女儿很爱她,从小就很听她的话,她也很爱女儿。
但女儿对妈妈的爱,却有太多讨好依赖,有太多守规矩,有太多不能犯错,要听话,要做乖孩子。这样的爱,就像妈妈对外公的爱,听从,不违背,讨好。
外公权威,说什么就必须听什么。妈妈也是控制型,妈妈辞职专职带孩子,不允许孩子犯错,犯错就会打,所有的事情都必须在妈妈眼皮底下。
孩子像小时候的妈妈一样,在充满压抑和束缚的环境下生长。
妈妈总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感觉自己三观很正,却对孩子有太多指责:孩子小时候很张扬,妈妈说,你不可以这么骄傲;孩子觉得自己厉害时,妈妈说,你不能翘尾巴。总是指责孩子这不对那不对。
所以孩子很乖,对妈妈依赖很重,同时又很怕妈妈。
而妈妈虽然爱孩子,却对亲密关系不能靠近,总有隔阂、拒绝和防御。
妈妈小时候,和外婆的关系很糟糕。妈妈很小的时候就寄养在别人家,回来好几年都开口叫不出妈妈。
妈妈感觉外婆不疼她,更疼她的姐姐和弟弟。外婆是比较简单、不会掩饰的性格,所以妈妈感觉外婆对她的讨厌也非常明显,妈妈从小就感觉很受伤。
妈妈把跟外婆关系的疏离、隔阂,甚至是耿耿于怀,也带到到了与女儿的关系里。
孩子小学时,有一次犯错被妈妈打了。孩子哭着要妈妈抱,那个时候,妈妈看孩子哭的很可怜,就好像看到就小时候自己,妈妈心里很想抱,但行为上就像是被什么阻挡了一样,走不过去,妈妈横着心拒绝就孩子。
2.孩子内化高要求,却无法认同自己。
孩子内化妈妈的高要求,也对自己要求特别高,从小一直很优秀。
但在高要求的驱使下,虽然优秀,却无法认同自己,所以特别在意外界的评价。孩子经常说自己是装的好,没有真我,就像戴着面具生活。
容易纠结,会想很多,犹豫不决,追求完美,就是因为内在的想法总是被否定而产生的症状。
现在出去工作,总是要求很高,老板都很满意,但她自己总在一个地方都待不长时间。
选工作非常纠结,给她一个意见,她会想到以后万一出现糟糕的情况怎么办,设想出很多障碍和问题,更犹豫。
她说她在学习上已经失败,她要找一个好一点的体面的工作,别人才不会嘲笑她。
她害怕别人的嘲笑,中学的时候伤害比较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当时她戴牙套,被很多男生嘲笑了很长一段时间,戴牙套的照片还被发到了群里。
另外也说一点,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更多是对家庭关系的投射。
如果孩子在家里没有感觉到被被嫌弃、被挑剔,其实在学校也不会感觉到被嫌弃被嘲笑,或者在学校的嫌弃和嘲笑也伤不到她。
在学校被嫌弃被嘲笑,是她曾经面对家庭关系的投射和强迫性重复。
3.爸爸对亲密关系比较抗拒、逃离。
奶奶抑郁匮乏,爸爸不得不发展出一个想要承担和照顾奶奶的人格,所以成年之后的爸爸,对家庭的责任感还是很强的。
但是奶奶的匮乏,同样也给爸爸小时候的成长带来了太多压抑和压力,这样的压抑和压力也让爸爸想要逃离。
所以爸爸对于亲密关系,既是愿意承受,又会想要逃离,爸爸就只能隔离情感,在理性上承担责任。
所以爸爸虽然对家庭尽责任,可是看到爸爸总是在做他自己的事,对外界不怎么关心,给人感觉也比较迟钝,因为这是爸爸对情感,对亲密关系的防御。
所以爸爸不太管孩子,也不怎么和孩子建立关系,孩子一哭,爸爸也会容易烦躁,要么叫孩子走开,要么自己走开。
抑郁恐惧、焦虑强迫的处理主要有这几部分:处理潜意识影响事件和因素;处理情绪;学会与症状相处;建立适宜的改善行为模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