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抑郁恐惧,是承受了整个家族的痛苦吗(女儿抑郁恐惧,是承受了整个家族的痛苦嘛)

女儿抑郁恐惧,是承受了整个家族的痛苦吗(女儿抑郁恐惧,是承受了整个家族的痛苦嘛)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一个孩子,抑郁症。

以下是妈妈的描述,

孩子初一之前学习不错,但是学习压力太大,怕考不好,就越来越害怕考试。后来爱哭,去医院检查,确诊为抑郁症。吃药一年,加上偶尔的心理咨询。

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我和她爸就离婚了,孩子与我共同生活,之前我们对孩子的学习要求比较高,发病后不再要求学习成绩,但孩子还是不能释怀,遇到考试就害怕,进而恐惧上学。

1.父母的要求已经内化成孩子的人格。

有的父母也像上面的妈妈一样疑惑:我们已经意识到是我们的问题,那我们改,我们道歉,为什么我们改了,道歉了,孩子还是没好呢?

事实上,父母能够改变,这当然是特别好的事情,但父母的改变,应该是为了自己,应该是因为自己的人格问题影响到自己或是自己的症状影响到自己而做出改变,进行疗愈,而不应该是为了孩子。如果只是为了孩子,那永远都在束缚孩子。

父母的改变,对孩子来讲肯定也是有积极的影响的,但却不能是孩子改变的全部原因,甚至对有的孩子来讲,父母的改变只不过是微乎其微的影响。因为父母曾经的要求、束缚已经内化成孩子自己的人格。

即使没有了父母的要求,孩子内化的人格也同样会驱动孩子继续行为,产生症状。

在催眠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孩子内化的人格,有的是无止境提出要求的声音,有的是黑暗的魔鬼、怪物,有的是老虎狮子,或者其他形象。

即使没有了父母的要求,这些声音、魔鬼、怪物、老虎狮子也会不停的对孩子提出要求,甚至对孩子发脾气。

所以要孩子恢复,就需要处理与这些内化人格的关系,转化这些内化的人格,把这些人格施加的负面力量转化为正面力量。

2.父母的矛盾内化成孩子破碎的人格,不知所措,没有力量。

虽然父母都很爱孩子,但父母都很忙。

孩子小时候总觉得妈妈不关心她,总是害怕妈妈不要她,特别没有安全感。

父亲也总是出差,而且不善于表达,关注不到孩子的情感需要。

父母离异前争吵比较凶,父母的矛盾也会内化成孩子的矛盾,她不知道应该怎么办,背后找不到支持,人格没有力量。

父母闹到了学校门口,同学知道后,有的同学欺负她,嘲笑她,她也一直不敢说。

3. 女儿是承受了整个家族的痛!

外婆比较强势,只喜欢被夸奖,不接受被质疑。对妈妈来说,外婆是一个自恋型的妈妈,所以外婆总是对的,而妈妈总是错的。

面对外婆的自恋,妈妈不得不发展出一个被嫌弃的自卑的人格,也才能衬托出外婆的完美和被喜欢。

在妈妈的潜意识里,对孩子其实就有一种嫌弃,这种嫌弃就像外婆对妈妈的嫌弃,就像妈妈对自己的嫌弃。

外婆有多少自恋,妈妈就对自己和孩子有多少否定。外婆对妈妈有多少否定,妈妈就对孩子就有多少嫌弃。

书香门第的高要求与粗暴的打骂式教育,没什么区别,都是否定的一种形式,都是嫌弃的一种形式,都压抑内在真实的感受和想法。

压抑的感受会变成一种恨,每当孩子犯错时,每当妈妈受挫时,就会把这种恨报复性的发泄在孩子身上,虽然不一定粗暴,但一定都充满了咬牙切齿,充满了否定。

所以妈妈把外婆对她的方式,移情的对待女儿。外婆怎样对她,她就怎样对女儿,虽然原因可能不同,但却是家族的循环,就像魔咒一样!

女儿永远都需要小心翼翼,生怕妈妈不高兴,生怕自己又犯错。而且在已经内化的高要求人格下,永远都有更高的要求等着她,永远都有达不到的挫败感。

当实在无法达到,除了逃避或是自暴自弃,也别无他法。

那么可有化解之道?当然有!

抑郁恐惧、焦虑强迫症的处理主要有这几部分:处理潜意识影响事件和因素;处理情绪;学会与症状相处;建立适宜的改善行为模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9-28 下午3:57
下一篇 2022-09-28 下午7: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