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年级的孩子叛逆期怎么沟通(四年级叛逆期女儿如何相处)
一睁开眼,发现群里都在转一篇《一大波孩子正从朋友圈消失……》,原来世界的娃都一个样,当孩子到10岁时,都从妈妈的朋友C位开始被边缘甚至消失,为啥?当孩子10岁四年级时,几乎已经变成了妈妈们一个不可思议、不可理喻的“小魔怪”,亲子关系已经处于10级危险随时濒临破裂,每天的力气都用在和娃斗智斗勇上,谁还有力气晒哇,别说真没说好晒的,晒一张“心脏支架”就足够了!或者来一句:四年级娃叛逆到让老母亲直呼“生无可恋”,你们有招对付吗?有这句话,相信不配图,父母们也能共振同频,从消失的朋友圈里爬出来吐槽一圈……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青春期孩子真的有那么恐怖吗?真的有!
因为他们就像掩埋的地雷,上一秒钟还是心平气和,下一秒就因为一句话原地爆雷。比如:
放学回家,比平时晚了半小时,你正在一边张罗饭菜一边随口问了句:今天怎么晚了些,去买东西了吗?然后孩子就突然爆雷,吼道:你就是不相信我!然后,“砰”地关上了自己的门。
考试家长签字,你就看了一眼成绩,还没来及下一个呼吸,“下次加油”之类的话还没出口,就发现孩子自己已经在狂跳了,“考得不好怎么啦,怎么啦!”你莫名其妙地看着他扯走卷子旋风般消失了,留下我在风中凌乱。问题是,我就从来没有因为分数批评或指责过他啊!
……
如此之类,每次老母亲都被轰炸得面孔“五颜六色”、内心更是“五味杂陈”。总之,一切让你怀疑,这是青春期提前啦?不是初中才进入青春期吗?现在都这样了,到初中之后,那将会怎样?想都不敢想啊?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这么难搞
听到青春期的孩子难搞,但从来没想过10岁孩子就已进入青春期了啊!当我知道专家老师们说:8-21岁都是青春期,而且如果没有顺利渡过青春期,还会自动延长。(天啦!我真想哀嚎)青春期不是16岁的花季17岁的雨季吗?怎么就突然跨成了一个“超长跑道”。这对我们这一代几乎都没有青春叛逆期的人来说,真的很难以理解“青春期”到底是啥东西?
先让我好好了解和消化下青春期吧。世界心理学家阿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从心理上来说,青春期是一个人性格发展的高危阶段,对对一个人性格塑成起到最终的作用。在青春期里,大多孩子希望独立,与成人平等。这时候,青少年为了争取自己的平等和自由,会突然反抗父母。如果这个时候,父母越是希望证明这些长高了孩子仍然是小孩,那么孩子便会以一种过激的行为来证明父母是错误的。从这种争斗中,孩子产生了一种叛逆感。
同样是为了自由和平等,但是表现的方式又各有不同。这源于孩子们对“长大”理解上的不同,以及孩子在儿童时期不同成长环境下的不同。如果过于骄纵,事事依赖父母,对他们而言,长大的逼近会有一种特殊的压力。他们仍然希望自己是比人关注的焦点,一旦不是,就觉得生活欺骗了自己,转而从其他途径去获得关注;有些则特别留恋儿时,不愿意长大。他们经常出现“逆龄”的行为举止,非常幼稚。如果一直表现很好很优秀的孩子,到青春期反而一败再败。因为曾经优异,但到青春期后害怕自己表现不好,不再是众人的焦点。如果这个时候有更重的学习任务,他们就会变得不自信,成绩下滑。而那些表现平常的孩子,进入青春期,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没有沉重的荣誉包袱,反而抓住了成功的机会。
总之,青春期对“长大”的心理认知不同,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对一个优秀的孩子,一旦遭遇“挫败”就会格外敏感,更容易与家长形成对抗关系;一个依赖性强的孩子,会害怕长大,总是会用各种古怪的行为来获取家长的关注;而一个特别想独立长大的孩子,如果还是把他当成小孩,总是提醒唠叨,孩子就会立马反抗……总之,青春期的孩子的行为,不要只觉得矫情难搞,而要从心理生理上都是能找到源头的,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更好地直面孩子的青春期。
怎样与青春期孩子相处
了解青春期的孩子如此“难搞”背后的原因后,你就知道,和青春期的孩子说话,可要小心。
北京中亲联教育研究院院长王占郡举了一个例子。有次开车送女儿上课班,女儿端着一杯咖啡。他担心女儿把咖啡洒到座位上,就随口说了句:把咖啡放在卡座上,不要把咖啡撒了。这时他女儿就烦躁了,大喊:爸爸,我刚想放,你就提醒我,你说我放还是不放呢?如果我放了,算你的还是我的呢?好在王占郡老师意识到了,马上道歉。
过来人或正在进行期的父母,对这样的“青春期咖啡杯对持”事件不甚新鲜,每天都能遇到。感觉跟孩子就不能好好说话,一说话就要爆雷。
要好好说话,先对青春期要有正确的认知。王占郡老师认为:青春期的过分是一过性的,不要担心,它是暂时的需要,是必须得以满足的。叛逆是成人对青春期的无知,和成人对青少年的偏见。叛逆与否往往是评估青春期有没有顺利渡过的一个标志。叛逆反而是健康的,听话是病态的。对孩子来说,没有叛逆就没有成长。
比如王占郡说的咖啡事件,女儿为什么要烦躁?只不过是女儿想自己做主,那为什么这样一件小事情,家长都要参与和干涉,不让孩子自己做主。家长认为是一件小事,但还是却觉得这是大事,家长的提醒侵犯了她的空间或说领地。但轮到孩子烦躁反抗时,不理解的父母反而会更加责怪孩子,觉得孩子的情绪莫名其妙,一句平常的提醒值得这样吗?
王占郡老师认为:如果父母足够理解孩子,孩子的青春叛逆的范围会一定范围内,不会失控。如果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父母仍然要去控制孩子,一味地认为只是孩子的问题,要去纠正要去改变,孩子则会设立自己的护城河,甚至表现得更加变本加厉,要扩大自己的领地范畴。
所以,对青春期的孩子理解是一切,理解了,就能接受,就不会引发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
如果可以,像朋友一样对待青春期的孩子,不要再去试图控制孩子,小事上让孩子多做主,大事上可以多商讨。青春期的孩子不是怪兽,只是一个想要长大,但又不得要领的孩子。来深呼吸,好好说,慢慢来!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