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抑郁不想上学校(抑郁症孩子不想上学家长坚持让孩子上学会造成什么后果)
面对孩子的抑郁症,很多父母都会手足无措,甚至会做出进一步伤害孩子的行为。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与亲人、学校以及社会的支持都有很大关系。父母究竟应该怎么做?面对很多问题,答案其实大同小异,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一位病友分享说,确诊抑郁症之后,他一直担心家人会不理解自己,便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直到有一天晚上,他的母亲看到了他的确诊单,抱着他哭了好久。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那一瞬间,他突然如释重负,身心松弛下来。从那之后,母亲的行为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会主动帮他关上房门,接送他看医生。「虽然也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现在的我意识到,有人在陪我一起努力。」 也是在那个晚上,他问母亲:「如果我一直这样,你会不会觉得很麻烦?会不会后悔生下我?」母亲对他说:「你是我的孩子,不管你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一样爱你。」 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在心理咨询机构接待的来访者中,有 60% 以上是青少年或儿童,这个数字从 2014 年以来逐年上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有 1/5 的青少年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 但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一般而言不只是个人问题,还应考虑家庭问题。 按照世界通用的年龄标准范围,青少年的年龄区间为 13~19 岁。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容易产生极端行为,仇视感强,但也容易在第一时间接受干预。 在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下,青少年容易产生四类举动: 第一,态度敷衍,但不发生冲突; 第二,态度消极,积极心态较弱; 第三,和家长发生冲突,包括语言和肢体冲突; 第四,拒绝和家长沟通。 我确诊抑郁症之后,晚上在屋门外偷听到爸妈说话,爸爸说:「让你少吹空调还不听,孩子得抑郁症就是空调吹多了。」 把检查报告递给我爸看的时候,他轻蔑地说:「你这就是手机玩太多了,别整天盯着手机屏幕,病就能好了。」 23 岁的表姐因患抑郁症跳楼自杀。我妈说:「你可别像她那样,一天吃 8 根冰棍,能不抑郁吗?身子都吃虚了。」 像这样的不科学言论在病友社群里经常出现,空调和情绪闭阻问题被强行联系在一起,即所谓的「空调吹得多等于体质阴寒,等于易患抑郁症」。 在知乎的抑郁话题下,有两个热度很高的问题:「如果爸妈不相信我患抑郁症了,怎么办?」「抑郁症患者自杀后,他身边的亲戚朋友会怎么想?」 网友回复中的那些不被家人理解的经历,每一个都像一道伤疤,触目惊心。 令人费解的是,抑郁症患者承受的最大恶意和误解竟然大多来自其身边最亲近的人。 父母的不理解、不在意甚至是羞辱,无异于在患者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扼杀了他们求救的希望。 当生命陨落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记得自己之前说过什么,也没有人意识到自己曾忽略了什么,只是满心疑惑,「现在的孩子怎么都这么脆弱?」
有一个问题:「是不是大部分父母都不能理解患抑郁症的子女?」这个问题道出了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心声。 面对孩子的「颓废」状态和自杀念头,许多父母根本无法理解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父母应如何正视孩子的抑郁症,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正视关系本身就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夫妻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有助于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需要父母正视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 ?调整家庭系统。 2.放下控制权的争夺,回归正常关系。 ?夫妻之间不要争夺控制权。 ?父母试图控制孩子,可能会造成失控。 ?控制本身就是家庭关系的呈现。 ?父母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 ?孩子长期被家长控制,可能会丧失独立的能力。 3.划定边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