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男孩不想上学!你怎样对待他,他就会怎样对待你英语(初三的男孩子不想上学怎么办)
“孩子今天又不去上学了!老师怎么办?”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所有的父母们,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厌学,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可以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要指导方案,从孩子的心理建设,到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的引导,都会有具体的指导步骤。
一位正上初三的男孩,因为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所以不想上学了。
眼看着初三上学期要期末考试了,下学期就要中考了,在这个关键的节点上,孩子却任性起来,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
于是孩子妈妈带他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个孩子在咨询室里表现的非常配合,也愿意跟你分享他不想上学的原因。
他讲到小的时候他的父亲背叛家庭,非要离婚,后来父母复合之后,也是面和心不和,父亲在外面还是有女人,而在心里一直为这个家付出的妈妈,居然为了报复父亲,也选择了出轨,这让他内心非常接受不了。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像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不带一点情感,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明明让他感到很痛苦的事情,他却表现的过于平静。
当我跟他妈妈沟通的时候发现,孩子的表现跟他的母亲太像了。
情感心理专家卢悦曾说过一句话:“一段破碎的亲密关系,谁也不是无辜者”,同样适用于亲子关系。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出现了问题,这一定是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
那么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哪些影响呢?
1、虚假型的家长
表面上:“没事的孩子,我不在意成绩,实在不行咱走特长也行!”
转过身:“怎么你也得学点啊?”
“我给你报个网课或者补课班,你跟着学学看看”
“你看看人家xxx,学的可好了,你也跟人家学学呗!”
孩子心里会怎么想?你不是不在意么?你后来说的那些话是什么意思?
孩子的表现:
当你再说话的时候,孩子就会表现的不耐烦、不愿意听,觉得你烦、很唠叨。
2、抱怨型的家长
“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省心,你为啥就那么多事?”
“我啥也不干的伺候你,你还这样?”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你对得起我吗?”
尤其是夫妻感情不和,或者是丧偶式婚姻,现在也有很多丈夫在外面打工,自己在家里照顾孩子,或者是遭遇对方出轨或背叛等等。这对妈妈们来说独自扛起一个家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再去面对孩子的各种问题,很容易崩溃。
因为自己自我牺牲过多,就会把所有的情绪、情感、希望、期待都加在孩子身上。带着这种情绪,你就很容易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进行道德绑架,我不幸福都是因为你,我牺牲那么多,为什么你就不能好好的?
在这种道德压力和道德束缚下,你觉得孩子会怎么样?肯定是想逃离的,这就是为什么你越觉得你为家庭牺牲那么多,孩子越冷漠和逃离你。
即使孩子不冷漠、不逃离,在你这种能量低的气场下,他能不能过好他自己?
孩子的表现:
孩子既会心疼你,也会痛恨你;
既想你们好好的,又觉得“既然你过的不好,为什么你不分开?”
孩子想爱不敢爱,想恨不能恨;
他不断的加重自身的无力和无助感,
既不愿意面对你,又不能不面对你。
他们内心就会很想逃离家庭。
你有时会觉得他冷漠、对什么事漠不关心。其实他是不知道怎么来面对你。
3、权威型的家长
“你看看你,考的什么成绩,啥也不是!”
“你这次没考好,去找老师好好分析一下”
“你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用你管”
会很积极的,以自己的方式替孩子解决问题、做决定,忽略孩子的想法。
这种类型的家长往往不知道自己是权威型家长,往往打着“为你好”的目的,对孩子进行各种精神施压。
孩子表现:
战战兢兢、胆小、不敢说话,
小动作多,容易受情绪困扰,没有目标,学习主动性弱。
在权威型家长的眼里孩子不应该这样:
这么简单的题你不应该不会!
什么都不用你管,你就应该学习成绩好!
成绩下降了,赶紧找方法,你不应该闹心!
考的好了给你点压力,怕你骄傲,
考的不好了,更得激励你学习。
因为这种类型的家长很容易先入为主的认为孩子的问题就是这个原因,然后就会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让孩子听从他的想法和建议,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尤其是权威型的家长听到孩子跟你说:“跟你说了你也不懂!”家长立马就火了,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多,你还觉得我不懂!结果就是要么你俩吵起来,要么一方不吱声,在忍耐。
比如:
有一位家长觉得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他就觉得孩子可能在学习上没有目标,然后他就想方设法的去帮孩子树立目标。
后来我了解到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没有目标,而是妈妈总觉得他小的时候优秀,现在学习成绩不好,他觉得自己怎么努力也达不到妈妈的期望,所以有点泄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样的孩子太多了。
4、自责型(学习型)的家长
“唉!都是我没教育好孩子!”
“孩子都是好孩子,别因为我耽误到孩子!”
“为什么孩子变成这样?都是我做的不够好!”
孩子会感到非常自卑,觉得自己不够好,纠结和矛盾,容易受情绪困扰。
内疚感和自责感也非常强,他自身又没有能力去解决,最后孩子也不愿意去面对你,也会觉得很厌烦。
举个例子,
有一个孩子跟班级同学都相处的不好,班级同学都很烦他,班主任就让这个孩子到我办公室来,我接触这个孩子之后,我发现他人际交往不好的原因了。
因为无论我说什么,孩子都会说,我妈说了什么?我妈说了什么?
我说:你对心理咨询有了解吗?他说:我妈说心理就是……
我说:我上课的时候,你表现的挺积极的。他说:我妈说上课就要……
我问孩子,你妈是做什么的?他说我妈什么都没做,但是我妈很爱我,牺牲特别多,为了教育好我,自学了心理学。
还有一个例子,一位家长觉得想要照顾好孩子,家长要先学习,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是他学完之后就用在孩子身上,他跟我说,他一开口说话,孩子就会说:“你又学什么东西想要用在我身上了?别拿你那一套来烦我!”
这就让这位家长很困惑,难道我学习,我成长,教育孩子居然是错的吗?
这本身没有错,因为学习型的家长,很容易把问题归因于自己身上,我没教育好孩子就是我做的不够好,我要好好学习,把孩子教育成才,但是这样的家长忘记,除了你自身的教育之外,孩子还受同伴群体、学校、环境、甚至本身性格等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你掌握了教育方法,你去教育孩子,孩子就能成才的。
你忽略了孩子也是人,他不是机器,你学的很多教育方法都是别人的经验,并不是公式,他这样教育成功了,你用这个方法你也能成功吗?并不一定。
那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如何做好家长,做好你应该做的;而不是如何去改变孩子。
这是不同的。
第一种是有界限的,我做好我自己的事情,人生是孩子的,有些事是我们无能为力的,起码我做到了。这是平等的关系。
第二种是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改变,我就自责,学的不够,然后再去学习,再去改变孩子。这是居下的关系。
5、放大型的家长
“你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这个时候怎么还闹心了呢?”
“你成绩都下降了,还管那些事做什么,好好学习得了!”
“你学习都下降了,你怎么不着急呢?赶紧看书啊!”
“别说那些没用的,赶紧学习吧!”
孩子表现:
表现的非常烦躁,不愿意与你过多交谈,觉得你不理解他。
有的时候孩子可能只是单纯的跟你讲讲遇到的问题,有些事情孩子跟你说完转过身就忘了,该干啥就干啥,反而你还在一直生气呢。有的家长一听到这个问题,马上就慌了,家长为了这件事情能整宿都睡不好。
孩子有点小毛病本来挺正常,可是家长就觉得是天大的事情了。赶紧四处求救。
尤其是内心缺失型的家长,自己在童年阶段曾经受到了伤害,或者是自己没有实现梦想,把所有期待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举个例子,有一位母亲,家里姐妹三个,姐姐和妹妹学习好,小时候的他学习不好,父亲对他的姐妹关注的就多,后来成年了他的姐妹在外面过的很好,他留在了宝清。
这时他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将来考出宝清,考上名校,完成自己的夙愿。
一位母亲兄弟姐妹的孩子都学的很好,自己家孩子学习差强人意,这位母亲总会在孩子耳边说要争气,要向哥哥姐姐学等等。
这样的家长就会给孩子过多的关注,盯着孩子的一举一动,放大孩子的问题。
6、急躁型的家长
“就这么点事,你就整不明白了……”
“我一天天都够累了,你竟给我添麻烦。”
“就这么点东西,你怎么总学不明白了……”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上课好好上课……”
孩子表现:
很无力,也很无助,觉得跟你沟通也没用。
这个类型的家长很急躁,尤其是当老师跟你沟通孩子的一些小问题的时候,就寻思赶紧把这个问题整明白,整明白就没事了。
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问题,这个问题没了,下一个问题就出来了。
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所以,问题总会存在,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看待孩子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确实很棘手,在父母的从小到大的教养方式中,孩子形成了如今的性格和脾性。如果父母想从改变和孩子的关系入手,也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起作用的。
正像《与青春期和解》那本书里说的,我们父母眼睁睁的看着孩子的行为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而我们却束手无策。
所以父母的改变可能并不会带来孩子的转变,但是作为父母我们仍然要成长、学习,通过关系影响关系,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关系即疗愈”,可能父母的改变的行为不会带来孩子行为上的转变,但是要相信,孩子的内心一定能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这个爱是孩子走向社会最坚实的后盾。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