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休学在家,还会重返学校吗(孩子休学一年后怎么也不敢去学校)
孩子不想上学的理由有各种,父母期望过高、学业压力大、与同学或老师人际关系差、沉迷游戏荒废了学业等等。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所有的父母们,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厌学,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可以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要指导方案,从孩子的心理建设,到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的引导,都会有具体的指导步骤。
很多家长在妈心理后台表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孩子情况明显改善了很多,自己决定要去上学。
本来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
孩子要么就是上学的当天选择不去了,要么就是回学校没几天再一次选择放弃。
总之,答应好的事情,到了跟前,就会以各种理由推脱不去。
父母那叫一个愁,去不去你就不能有个准数吗?
是你自己决定要去的,怎么又突然说话不算数了呢?
其实这是休学孩子非常普遍的问题。因为你要知道想去和能去是两回事。
想去只能说明孩子还有上进心,他确实想好,还没有放弃自己。
可是很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什么孩子说话不算话,反复想去学校,结果又放弃呢?
以下是和妈心理交流的一些妈妈们列出的原因:
我的孩子心浮气躁,静不下心
孩子休学了,父母老师一个劲儿地开始劝他上学的重要性,日子一久,孩子为了图个眼前清净,敷衍着答应回学校,然而内心并没有下定决心。
其次,情绪是流动的,即使不说出来,孩子也可以感受到妈妈的心浮气躁。
虽然你没有大声批评孩子,但家里的唉声叹气、忧心忡忡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你期待的目光对于孩子来说,简直是如芒刺背。
谁都想融入主流社会,成为一个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人。他去不了学校也很烦,再加上旁边妈妈的唠叨,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焦虑和不知所措。
想让孩子不心浮气躁,静下心来学习,妈妈需要把焦点从孩子身上移开,进行自我关照。
我们都是人,不是神,允许自己有情绪,学着接纳自己的情绪,不用感到自责。
妈妈要寻找自己喜欢的方式释放情绪,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比如专注工作,选择健身、读书、和朋友约下午茶等等方式来转移注意力。
当妈妈进入系统二的状态,进入轻松愉悦的状态时,再和孩子聊。
我的孩子没有毅力,自控力差
妈妈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孩子没有毅力,自控力差,复学以后觉得没意思立马就又放弃了。
头一天答应的好好的,第二天却在睡懒觉,起不来。
怎么面对这种情况呢?
默薇老师提到了心理学上的“共情”一词,家长们可以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自控力差的时候。
比如说,明明第二天你需要早起,前一天晚上你还是会忍不住熬夜刷剧、玩手机,玩着玩着就晚了,第二天就容易起不来。
执行力差是正常的现象,是很多成年人都无法克服的。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习惯,这是正常的。
我的孩子很懒散,不想努力
有妈妈说:“我的孩子说睡觉、打游戏很舒服,不想努力,很懒散,只想着不劳而获。”
如果有人给你一大笔钱,你可以不用去工作,到处去旅游,你不觉得也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吗?
这样说的目的不是意味着不劳而获是好的,而是让家长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下这种想法是人类的通病,并不是孩子故意的。
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妈妈知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其实你也很想去学校的,但是你去学校可能会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觉得有压力。
如果你实在不想上学也可以,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自己的人生道路。
但是,妈妈也告诉你,上学是人类实践证明出来的能自食其力的最便捷的一条路,你在家这段时间可以思考一下,你未来的职业规划是什么?想干什么?你将来要靠什么养活自己?
其次,我们也要给学校一个交代,我们是只请一段时间的假还是休学,休学久了,学校甚至会要求退学,未来我们想再上学的话会比较麻烦,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先回学校试试,先上几天看看。”
孩子既想向上,又有一种无力感,也在内耗自己。
那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问题商量一个解决的途径,把选择权交到孩子手里。
告诉孩子无论怎么选择,妈妈都支持,这就够了,而不是在商量的时候带着评判、带着情绪。
爸爸妈妈在现实方面和孩子探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都会和孩子得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
我的孩子没有目标和学习动力
为什么你觉得孩子说话不算话?
因为他的目标和想法都被你决定好了。
孩子想去海边,你已经决定了去大草原。
孩子想玩沙地摩托,你觉得危险拒绝了他的要求。
孩子想看电影,你觉得看展览更有意思。
……
时间久了,孩子习惯不做决定,有了想法也不付诸行动:
“我有想法有什么用呢?到最后不还得听妈妈的吗?”
有的家长听完妈心理的课程,决定放手,跟孩子说你自己决定该怎么办吧。
然而孩子脑子里的功能被家长外包了,从未自己做过决定,都是父母做决定,突然自己做决定,完全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父母又着急了:我都已经放手了,让你自己做决定了,你怎么还不知道该怎么做?那还得是我做决定吗?
又或者是放手了,担心孩子出错,还得自己手把手教。
为什么孩子没有责任心,是因为父母都替自己做了决定。
这个时候要和孩子划定界线。
首先要稳住自己,把自己的期待和焦虑降低。要让孩子有选择的自由、试错的自由、痛苦的自由、快乐的自由。
我们尊重孩子,同时也可以告诉孩子如果不上学自己需要承担的后果。
放手并不等于事事都顺着孩子,放手也不等于要讨好孩子,而是要树立自己的边界,尊重自己的空间,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让他用上学这种方式“拿捏”我们。
写在最后
想让孩子回到学校的想法是好的,最关键的是你得善于跟孩子相处。
想想要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实现不了这些,我们就很难帮助到孩子。
所以不要总是着急把孩子送回去,即便他要回去,你都得认真考虑。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