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论文一千字(怎样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600字)
1.有效人际沟通能够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科学依据:
有效的人际沟通,不仅可以满足人认识社会与他人的基本需要,建立社交网络,改善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深化自我认识,挖掘自我潜能。缺乏倾诉情感的能力的人更容易患身心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胃溃疡等)和精神障碍(如药物依赖、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健康行为:
(1)能恰当地表达喜欢、欣赏、称赞、感激、不满、生气、失望、愤怒等。如“谢谢你的帮助,现在我好多了。”、“我不喜欢你用那种态度和我说话。”。不要认为向别人倾诉会让人看不起,也不要认为哭是没有出息的表现。
(2)坦诚而清楚地说“不”。
(3)别人讲话时,注意倾听,即保持认真、警觉、注意观察和深入思考,并给予回应。
(4)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5)鼓励学龄前儿童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独立于合作能力。
(6)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应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
(7)中青年要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
(8)中老年人要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
怀疑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早去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
科学依据:
心理问题时可防、可治的。轻度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而康复,严重的精神疾病可以通过规范化的、有效的药物治疗、社会心理治疗等手段,多数患者可以治愈,维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
健康行为:
(1)有心理问题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和心理咨询机构咨询、治疗;或致电心理咨询热线获得帮助。
(2)如发现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同学等有明显的言语或行为异常,要考虑可能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应及时陪同其到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精神科或者心理科进行咨询、检查和诊治。
(3)正确观念:心里有问题≠精神病
心理问题≠思想问题
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心健康。
科学依据:
睡眠可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失眠可引起病人焦虑、抑郁,或恐惧心理,并导致精神活动效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
健康行为:
(1)每日应规律运动,睡前宜做温和及放松身心的活动,如泡温水澡、肌肉松弛及呼吸运动,切忌睡前两小时进行剧烈运动。
(2)维持规则的睡眠作息,每日按时上床入睡及起床。维持舒适的睡眠环境:适当室温、灯光、少噪音及舒适床垫。
(3)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如果躺在床上超过30分钟仍然睡不着,就起床做些温和的活动,直到想睡了再上床。
(4)晚餐后禁喝咖啡、茶、可乐、酒以及抽烟。睡前小点心有助于睡眠,然而不宜吃太饱。
(5)睡前可以用温水洗脚、泡脚,以改善血液循环。
(6)如果您出现早醒或者睡眠不深,甚至整夜不眠,自己无法调整,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应该及时就医。
(7)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有严重的打鼾,并且白天嗜睡,应该及时就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