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是谁说的(身体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身边的人说谁有抑郁症了,而且我们听到这种说法的次数越来越多。抑郁症就意味着这个人心理不健康,无法走出自己压抑的内心世界。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若是一个人能快速适应周围环境且对周围环境的反应也都很好的话,就说明这个人的心理很健康;若是一个人根本无法调节自己来适应环境,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心理不健康。
什么是心理健康?
我们所说的健康并不单单是身体上没有任何疾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较好和道德健康都包含在“健康”一词中。
心理健康指的是个体正处于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中,个体的认知功能、意志行动以及对各种事物的情绪反应都是很积极的,而且还有着很好的自我调控能力,可通过改变自己去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个体的身心潜能都已发挥到了最佳。
心理健康的“灰色区”
若是以白色代表人的心理健康,黑色代表心理不健康,那么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留白区域就是我们所说的“灰色区”。
当下社会中很多人的心理健康都处于黑白之间的灰色区域中,也可以这样说,绝大多数人的心理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健康问题。
如何与心理疾病的人相处?
1、不要去刺激他
我们要知道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患上这样、那样的心理疾病,这并不丢人,作为旁观者来说,这部分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本身就已经觉得自己异于常人,会有一定的自卑心理,若是周围的人再去歧视、在背后议论他的话,这样的人心理又怎会健康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去嘲笑、讽刺、挖苦、暗讽、疏远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否则,这部分人就很难感受到亲情、友情、爱情对其精神的支撑,变得越来越自卑,不愿意去接触社会,只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且在和别人简单交往中生怕有人说他有病。
在这部分人愿意和他人交流时,我们一定要避开一些刺激点,尽可能多和其聊一些有趣的阳光的话题。
2、要学会正确的鼓励
有时候,自己的好心劝说对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就是火上浇油。我们周围要是有自己很好的朋友患上了抑郁症,大家首先想的肯定就是如何去帮助她、鼓励她,让其慢慢的走出自己压抑已久的内心世界。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事与愿违,这些鼓励支持的话语很有可能会变成一把锋利的刀刃,又深深地刺入其内心,再次地伤害到了她。
可能说话的人会有一种自我满足感:“我成功地拯救了她,我给予了她最大的关怀”。而实际却恰恰相反。
以下是几种较为有效的安慰方式:别人对你的评价并不重要,只要自己认可自己就行了!我们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顺,如果一遇到问题,就让自己蹲在龟壳里,以后的生活还怎么继续呢?
告诉心理疾病的人自己曾遇到过的真实例子,给予患者最大的心理和情感共鸣。和其说一些曾经发生过的很美好的事情,调动其回忆,让其慢慢地看到美好生活在向其招手。
也许,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自己已经很努力地安慰、鼓励心理不健康的人,到头来还是无用功呢。
这是因为心理不健康的人有时候做一点点小事都需要进行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我们所谓的情感支持、精神安慰对这部分人来说都很有可能是压到其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旁人的支持、安慰相较于自身的自我调节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环境和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只有不断调节自己的心态,才能更加幸福的生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