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读书可以做什么?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英文(不读书你能做什么)
知乎上有个问题:“15岁儿子不想读书,要去打球,是否应该支持?”
孩子叛逆厌学怎么办?所有的父母们,都非常担心自己的孩子叛逆厌学,不知道如何去引导,可以找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要指导方案,从孩子的心理建设,到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目标的引导,都会有具体的指导步骤。
高赞回答说:
打球或是做其他事和读书一样,都需要毅力、专注力,书读得好,球也打得好;书读不好,球也打的不怎么样。
确实,生活中不少这样的人。觉得书读不好,就出来学技术,结果发现不仅技术没学到,还白白浪费了时间金钱。
杨绛先生说: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01
读书,是聪明人的选择
全球知名的成功人士查理·芒格曾说:“我这辈子遇到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每天都读书的。”
高考状元郜楚煊,出生在河北省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但却特别和谐温馨。父母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所以郜楚煊从小就特别喜欢读书。
从小学二年级开始读《红楼梦》,到初中已经可以读《史记》、《资治通鉴》等历史类书籍。
阅读给她带来的好处远超阅读本身。她曾经就说过:“特别感谢喜欢阅读的自己,因为从中获得的益处远远超越阅读本身,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坚持阅读。”
广泛的阅读,增强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她对拉丁语产生了兴趣,同时,又加强了她思维的逻辑性和灵活性,所以游戏也打得很好。高考时则以689分的成绩成为文科状元被清华录取。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真正成功的人一定是会读书的人。那些不喜欢读书的人,即使偶然成功也只是暂时的,若是没有持续地阅读学习,失败则是必然的结局。
项羽作为楚国贵族,名将之后,接受的是当时最好的教育。但他认识几个字之后就把书简给扔了,改学剑,没练几天又不想学了。
最后,叔父项梁教他兵法,结果项羽也只学了一点皮毛,就觉得太过枯燥,又放弃了。
项羽不喜读书,身边基本没有谋士,只知道一味地攻城略地,制造杀戮,最终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
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02
读书,是解压的最佳方式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心智实验室”国际咨询公司对阅读进行研究:受调查对象先通过测试提高压力水平和心率,随后参与各种活动缓解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阅读放松效果最佳,6分钟内就能够降低压力水平68%。听音乐能够降低61%的压力,喝茶或咖啡降低54%,散步降低42%;4000多名受访者中,63%的人表示读书是为了放松身心,50%的人享受阅读过程中逃离现实的感觉,仅有29%的人是为了增长知识而读书,另外82%的人认为阅读能让他们心情放松,超过33%的人说睡前阅读有助睡眠。
英国《每日邮报》29日引述认知神经学家戴维·刘易斯的话报道:“书上的文字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从而带人们进入另一种状态。”
心理学家认为,阅读时人们的思绪会集中在文字上,进入文学世界,紧张的身体和大脑可以因此得到放松。
03
读书,是长寿的秘诀
保温杯里泡枸杞的养生方式已经过时了,时下最流行的养生是——读书。
为什么说读书可以养生?那是因为读书是一种涉及人们整个身心的活动。当我们沉迷于书中世界时,带来的不仅是阅读的愉悦,还有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享受。《内经》就有“聚神会神乃养生大法”之说。
在文化名人中,有不少人都非常长寿。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享年112岁。著名教育家、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享年100岁,作家巴金享年101岁,作家、翻译家杨绛享年105岁。
读书可以使人少一些戾气,读书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读书可以使人心胸开阔。而这些就是长寿的秘诀。
周国平说:“人在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一是生命,二是心灵。”将两者联系起来并且都有益的,就是读书。
读书不仅养心,还能净化心灵,读书不仅医治愚顽,还能丰富人生阅历。不读书的人,就像没有灵魂的躯体一样,没有生气。
读书也许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深度与广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