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心理与身体健康)
身心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所谓:“人一生可以干很多蠢事,但最蠢的一件事,就是忽视身心健康。”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当今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商品应有尽有,现代人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精神世界却空虚了。我看过一组数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去年初公布的,这数据上说,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超过1亿人。另有研究数据显示,我国的重症精神病患早已超过1600万人。可见现代人的精神问题、心理烦恼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忧郁、狂躁症、失眠、自杀等等,成为现代人的家常便饭,各种生理上的怪病、难治之症也层出不穷。生病是一件太可怕的事情,它不仅给病人带来身心的痛苦,使亲朋好友担心忧虑,还会花费大量金钱。即便这样,病痛也不一定痊愈,病人可能还会终生服药或者留下各种痛苦的后遗症。
我们一直在追寻疾病康复的良方和真相,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好,实际上都局限在“身”,也就是形而下的层面。“心”这个层面少有所触及
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刘力宏,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等。他说,你对“身体”做到了100%好,但相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也只是做到10%。如果对“心”做到了尽善尽美,也只占到40%。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话呢,可以占到60%。就是说:如果不管“心”和“性”,“身体”就是做到满分,也是不及格。所以,把这个东西“参”了以后,我们对人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刘力红教授说:情绪可以说是诸毒之首,它完全不似砒霜或鹤顶红,贴有毒药的标签,大家才不敢轻易去触碰它。
正因为情绪没有这些标签,它甚至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毒害人。乡间俚语常言:死都不知怎么死的!放在情绪身上再契合不过。
?性、心、身三界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人非三界不能生。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不过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性”这个层面,古代善人凤仪老先生界定得很明晰。他就把性分成三个层面:“天性”、“禀性”、“习性”。
天性——从中医阴阳的角度来讲,是纯阳无阴,是至善的。
禀性——正好相反,是纯阴无阳,是不善的。
习性——就是后天习惯养成,教育、朋友圈子影响……所以这个习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
关于禀性,凤仪先生给出了一个很方便的方法。因为禀性它要表现,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就是怒,恨,怨,恼,烦。
那凤仪先生称之为五行性,他把禀性很巧妙地用中国人固有的五行的思维方式来分类。
怒伤肝;
恨伤心;
怨伤脾胃;
恼伤肺;
烦伤肾,就是泌尿生殖系统,子宫肌瘤、前列腺炎都是跟烦有关。
禀性对于生命作用的能量非常大,这也是令我们很多医生搞不清楚的地方。
病是外添的。性格好,病魔跑。三分药,七分养。善治不如善养。
怨,恨,恼,怒,烦,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信,才导致多种疾病,这些是病的根,好比是树根,想治病,还要从这些根上去修正,根如果不好,枝叶不论怎么修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二、王凤仪大德的讲病总结
1、怨伤脾—-2、恨伤心—- 3、恼伤肺—- 4、怒伤肝—- 5、烦伤肾—-总之,脾气越坏、气量越小、心情越差之人越易得病
知名的心理咨询专家约翰·辛德勒曾碰到过一个病人,当时她所有的病症和胆囊炎一模一样。所以约翰为她注射了三针止痛剂,在她病情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还为她进行了胆囊摘除手术。
但这始终没有治愈她的疼痛,最后才发现她的疼痛是儿子前往部队,情绪紧张所引发的腹部疼痛。等她儿子回到家里,她的病痛就不药而愈了。
这听上去是不是觉得很神奇,不可思议? 但不为人所知的并不代表着不存在。
情绪正在以一种悄然的方式,主宰着你的健康。
几年前,位于新奥尔良的奥克斯纳医疗机构就曾经发表一篇文章,指出每500名持续进行肠道病治疗的病人中,有74%的患者被发现患有情绪性疾病。
耶鲁大学的医疗诊疗也曾于1951年在一篇研究报告中表示,有76%的病人被诊断曾得过情绪性疾病。
换句简单的话说,很多病人其实不是真正地生病了,而是情绪生病了。
心小了,小事就是大事;心量大了,大事也是没事。心量大的人总是幸福快乐的,所以是健康长寿的;而心量小的人,总是计较得失,容易生气、发脾气,经常生气的人就容易生病。我们经常说,人比人气死人,为什么会气啊?爱比较,好计较,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科学家已经证实:哺乳期的母亲如果生气而产生的奶水会含有毒素。科学家还做了一个实验,把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冷凝成水,结果心平气和的人,他呼出来的气凝结的水是透明无杂质的;悲痛的人有白色沉淀,而生气时会变成紫色。将这个紫色的水注射到小白鼠身上,几分钟后小白鼠就死了。把小白鼠给毒死了,是件很痛心的事,但我们千万别生气把自己给气死了。我原来看到“气死人”这个说法没法理解,这个实验让我们知道了,生气能把人“气死”,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认定某件事是彻头彻尾的悲剧,那就说明自己没有从其中看到经验教训或者转机。
仔细想一想,不论一件事多么糟糕,在其中总有一些转机存在,总有一份优雅存在,一切都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发现。
为何不选择放下,给自己松绑?
如果无法一步到位消除情绪,那么可以用这9个方法来一一根除:
1、倾诉
2、回避
3、运动
4、娱乐
5、想得开
6、自己想适合自已的方法
7、换位思考
8、放得下
9、提高境界!
量子物理学告诉我们,每一个带着负电的电子,必有与之匹配的正电子。而美好的心情会吸引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情会有很高的能量级别,能让身心和谐健康!
换句话说,如果一件事看上去极坏,那么一定在其中也有一些极好的东西。
万物本无好坏,是我们置于其上的价值观让情绪升起,继而伤害了自己和他人。
回首过去,终将发现,原本自己认为的坏事最终可能会变成了好事,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遇到的每一件事,我们都可以用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然后放下它的方法来处理,唯一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是否愿意开阔心胸,去探索,去发现。
打一个比喻,抓一把盐,把它放到我们面前的杯子里,它一定会咸得发苦;如果抓一把盐,把它放在我们门前的江里,江水味道绝对不会有什么改变。我们改变不了世界,但可以改变心态,心量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心量决定了我们的世界,心量决定了我们的位置,心量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只因你执着放不下。不宽恕别人,是苦了你自己。
尼采说:精神层次越高,心理越健康。想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为一家老小负责,我们就必须管理好情绪,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人生就会越来越美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