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第六章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教育心理学第十五章教师心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一、心理健康含义和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的个体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一般常态心理、严重病态心理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

1.对显示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完整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二、心理评估

(一)心理评估的含义

心理评估,指依据用心理学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的过程。心理评估既可采用标准化的方法,如各种心理测验,也可以采用非标准化的方法,如评估性会谈、观察法、自述法等。

(二)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现有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疾病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对当事人心理疾病的有无以及心理疾病的类别进行诊断;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关注的是人的潜能和价值实现的程度、心理素质改善的程度,这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受到高度重视。

心理评估是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依据,是检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手段,也是增强学生自我认识的途径。

(三)主要的心理评估方法

1.心理测验

心理测验是一种特殊的测量,是测量一个行为样本的系统的程序。测验通过测量人的行为,去推测受测者个体的智力、人格、态度等方面的特征与水平。按照所要测量的特征大体上可把心理测验分成认知测验和人格测验和神经心理测验。认知测验包括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成就测验。人格测验包括多项人格调查表、兴趣测验、成就动机测验、态度量表等。

需要注意的是,各种标准化的测验,特别是智力测验的施测与解释,都要求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施测人员来进行。教师在选择测验时,必须充分考虑测验的意图、测验的适用年龄、测验的方式和性质等,在对测验结果的解释上,更要谨慎从事,不能迷信测验分数,更不能把某一次测验的分数当做教学决策与评判儿童的重要依据,而应把测验看成是一种检测学生某个方面特点的工具。只有把测验结果与其他信息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心理测验的功能。

2.评估性会谈

评估性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教师通过评估性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这种会谈法的优点有:在会谈中可以当面澄清问题,以提高所获得资料的准确性,通过观察会谈过程中双方的关系及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获得许多重要的附加信息。

此外,观察法、自述法等也是心理评估常用的方法。其中自述法是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种方法,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都是自述法的具体形式。

除了运动一些具体的方法之外,辅导老师还会运用一些专业的技术。

(1) 倾听

(2) 鼓励

(3) 询问

(4) 反映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一、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1.心理健康教育是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单是对各种心理疾病的防治而言的,更主要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地发展。从更积极的意义上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要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地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是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的部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长期的学校德育实践表明,学生在行为上表现出来的违反道德和纪律的现象,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是思想道德问题,而是由于心理素质不高和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引起的。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为有效地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

二、心理辅导

(一)心理辅导及其目标

心理辅导是指学校教育者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心理学等专业知识技能,设计与组织各种教育性活动,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

心理辅导的途径有:(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家庭教育;(6)环境教育;(7)社会磨砺;(8)其他途径(少先队、板报、校报、广播等)。

学校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二)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3.尊重与理解学生相结合原则

4.学生主体性原则

5.个别化对待原则

6.整体性发展原则

(三)影响行为改变的方法

1.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1)强化法

强化法可以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可能再一次发生。例如,一个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有了疑问也没有勇气求教的学生,一旦在一次主动请教后得到了老师的耐心解答和表扬,那么他的胆怯心理就会得到很大改善。

(2)代币奖励法

代币是一种象征性强化物,筹码、小红星、盖章的卡片、特制的塑料币等都可作为代币。当学生做出教师所期待的良好行为后,教师发给数量相当的代币作为强化物,学生用代币可以兑换有实际价值的奖励物或活动。

(3)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不断强化逐渐趋近目标的反应,来形成某种较复杂的行为。有时候教师所期望的行为在某学生身上很少出现或很少完整地出现,这时就可以依次强化那些渐趋目标的行为,直至合意行为的出现。

(4)示范法

观察、模仿教师呈现的范例或榜样,是学生社会行为学习的重要方式。模仿学习的机制是替代强化。由于范例的不同,示范法有以下几种情况:辅导教师的示范,他人提供的示范,电视、录像、有关读物提供的示范,角色的示范等。

(5)惩罚法

处罚的作用是消除不良行为。处罚有两种:一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如否定评价、给予处分);二是在不良行为出现后,撤销一个愉快刺激。

(6)自我控制法

自我控制是指让学生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我分析、监督、强化和惩罚,以改善自身的行为。它强调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增加了改善行为的练习时间。

2.心理咨询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与技术(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

(1)松弛训练

松弛训练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对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全身松弛法有不同的操作方式,紧张—松弛对照训练是最常见的一种。其要点是,训练者要学会接受自身生理状态的信息,辨认肌肉紧张、放松的感觉,对肌肉做”紧张—坚持—放松”的练习,从紧张与放松的感觉对比中学会放松;对全身多处肌肉按固定次序依次放松,每日练习,坚持不断。

(2)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的含义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害怕、焦虑、不安)时,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其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例如,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用手触摸,逐步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

(3)肯定性训练

肯定性训练也叫自信训练,目的是促进个人在人际关系中公开表达自己真实情感和观点,维护自己权益也尊重别人权益,发展人的自我肯定行为。自我肯定行为主要表现在:①请求他人为自己做某事,以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②拒绝他人无理要求而又不伤害对方;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肯定性训练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当事人的自信心,再将学得的应对方式应用到实际生活情境中。

(4)合理情绪疗法(改善学生认知的方法)

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艾利斯提出ABC理论,A是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该事件的看法,C是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他认为,情绪(C)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A)所引起,而是由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B)引起的。人们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通过改变不合理信念调整自己的认知,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三、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干预

(一)儿童多动综合症

儿童多动综合症(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有:(1)活动过多。这种儿童的多动与一般儿童的好动不同,他们的活动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组织性和目的性。(2)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困难是该类儿童突出的、持久的临床特征。(3)冲动行为。多动症儿童的行动多先于思维,即他们经常未考虑就行动。

多动症的原因可能有:(1)先天体质上的原因,如产前、产中和产后缺血、缺氧引起的轻微脑损伤和遗传因素的作用。(2)社会因素。不安的环境可能引起他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如父母的经常性批评等。

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如下:(1)多动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2)行为疗法。采用各种行为疗法的重点在于培养和发展其自制力、注意力。可用强化奖励法、代币法等。(3)自我指导训练的方法。即发展儿童的自我对话,加强内部言语对自身行为的引导和控制作用。

(二)焦虑症和考试焦虑

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正常人在面临各种压力情境,特别是在个人自尊心受到威胁时,也会出现焦虑反应,但他们的焦虑与客观情境的威胁程度是相适应的。

焦虑症的表现是:(1)情绪方面:紧张不安,忧心忡忡。(2)注意和行为方面:注意力集中困难,极端敏感、对轻微刺激做过度反应、难以作出决定。(3)躯体症状方面:心跳加快,过度出汗等。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其表现是随着考试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出现慌乱,无法发挥正常水平。

学生焦虑症产生的原因:(1)学校的统考和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缺乏内在自尊。(2)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3)学生的个性过于争强好胜,缺乏对于失败的耐受力等。

焦虑症的治疗方法有:(1)采用肌肉放松、系统脱敏等方法。(2)采用认知校正程序,指导学生在考试中使用正向的自我对话。如:“我能应付这个考试。”(3)锻炼学生的性格,提高挫折应对能力。

(三)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个体有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

抑郁症的表现:(1)情绪消极、悲观、颓废、淡漠、失去满足感和对生活的乐趣。(2)消极的认知倾向,低自尊、无能感,对未来没有期望。(3)动机缺乏、被动、缺乏热情。(4)肢体疲劳、失眠、食欲不振。

抑郁症产生的原因:(1)行为主义者认为是由于多次不愉快的经历、生活中缺乏强化鼓励造成的。(2)精神分析派认为来源于各种丧失和失落(失去爱、失去地位)。(3)认知派认为,抑郁源于个人自我贬低式的思维方式或者不适当的归因方式。

治疗方法有:(1)首先要给当事人以情感支持与鼓励。(2)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调整当事人消极的认知状态。(3)积极行动起来,从活动中体验成功与愉快。(4)服用抗抑郁药物。

(四)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恐怖症可分为单纯恐怖、广场恐怖和社交恐怖。

学生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

产生原因有:(1)直接经验刺激。(2)观察学习。(3)对某些事物或情境的危险做出了不切实际的评估。

治疗方法为:(1)系统脱敏法是治疗恐怖症的最常用方法。(2)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适当减轻当事人的压力。

(五)强迫症

儿童正常的强迫行为包括反复玩弄手指,摇头,走路时喜欢反复数栏杆等。不应把儿童在特定发育年龄出现的这种现象视为异常行为,只有在这类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造成严重的适应不良时,才可考虑是否属于强迫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1)强迫性计数。(2)强迫性洗手。(3)强迫性自我检查。(4)刻板的仪式性动作或其他强迫行为。

原因为:(1)社会心理原因。包括,学习过度紧张,家庭要求过于严格,学习困难,人际关系不良等。(2)个人原因。如,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偏执刻板。

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行为治疗。如,暴露与阻止反应。主要用于控制当事人的刻板行为。(3)建立支持性环境。(4)森田疗法。强调放弃对强迫行为做无用控制的意图,而采取“忍受痛苦,顺其自然”的态度。

(六)儿童厌学症

厌学症又称学习抑郁症,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儿童厌恶学习的一系列症状。

原因:(1)学校教育的失误。如,填鸭式教育。(2)家庭教育的不当。(3)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如一切向“钱”看,读书无用论。

治疗:(1)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家长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养态度,采用民主式教养方式,建立和谐的家庭气氛。(3)纠正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尽量避免这些风气对儿童的不良影响。

(七)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长期固定的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由一些不成熟的不适当的压力应对或问题解决方式所构成。“人格障碍”一语多用于成人,对于18岁以下的儿童的类似行为表现通常称为人格缺陷、品行障碍或社会偏差行为。

表现:人格障碍有很多种类型,如:(1)依赖性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被动的生活取向,不能决策或者接受责任,有自我否定的倾向。(2)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有两个特点,一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与关心,二是缺乏羞耻心与罪恶感。

原因:是个体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的产物。

治疗方法:人格障碍一旦形成较难治疗。(1)可以采用观察学习的方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行为范例。(2)奖励当事人的积极行为,惩罚他的消极行为。(3)改变家庭教养方式,创造民主的家庭氛围。

四、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一)学生个体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

自我调适的方法主要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和态度改变、归因训练、加强身体锻炼等。这里主要谈以下三点:

1.观念改变。学生要学会正确看待学习,培养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信心;正确认识自己,勇于接纳自己。

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式。努力使自己成为更加内控的人,把原因归结为个体可以控制的因素。积极认知,理智、客观地看待压力对自身的影响,形成面对压力的良好心态。

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二)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1.学校积极开展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教育课。教给学生心理健康的知识和调试心理的方法。

2.学校组织专门的心理老师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

3.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意穿插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4.改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杜绝教师伤害事件的发生。

(三)与家长合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原因在于家长和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作用。1.学校积极与家长配合,通过班会等形式,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针对问题进行积极交流。2.学校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该为家长提供支持,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提出建议。3.国家采取切实措施,重视优化学校周边环境,打击不良媒体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侵蚀。创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第三节 教师职业心理

一、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一)教师的认知特征

教师专业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的能力。

(二)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其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等。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三)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教学行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衡量:教师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任务取向、学生参与性、启发性、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这六点,必然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革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等心理因素。

教师通过对某一学生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表现产生一定的期望,会促使学生向符合这一期望的方向转变。这种期望效应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我应验效应(self-fulfilling prophecy effect),即原先错误的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的期望变成现实的行为。另一类是维持性期望效应(sustaining expectation effect)。这可以理解为教师对学生的期待程度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势,使他们的行为始终自觉或不自觉地维持一定的倾向性——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的发展模式。

二、教师的职业成长

(一)新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比较

1.课前计划差异

专家型教师的课前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只突出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不涉及细节,修改与演练大都在正式计划时间之外。而新手型教师在制定课前计划时往往依赖于课程目标,不会随着课堂情景的变化来修改课前计划。

2.课堂教学过程差异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上,专家型教师制定的课堂规则明确,并能坚持执行,而新手型教师的课堂规则较为含糊,难以坚持执行。在维持学生注意上,专家型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新手型教师则相对缺乏。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专家型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的知识,并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新手型教师则不能。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专家型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新手型教师则或缺乏或不会运用教学策略。另外,专家型教师将练习看做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而非必经的步骤,检查学生作业有一套规范化、自动化的常规程序,时间短、效率高。

3.课后评价差异

在课后评价时,专家型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新手型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而专家型教师则多谈论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情况和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

4.其他差异

在师生关系方面,专家型教师能热情平等的对待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具有强烈的成就体验。在人格魅力方面,专家型教师具有鲜明的情绪稳定性、理智感、注重实际和自信心强的人格特点,能更好地控制和调节情绪,理智地处理面临的教育教学问题,并在课后进行评估和反思。在职业道德方面,专家型教师对职业的情感投入程度高,职业义务感和责任感强。

(二)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1.成长的历程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因而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想方设法控制学生,而不是更多地考虑如何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根据学生的差异采取适当的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2.成长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作为教师队伍的补充,二是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

第一,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观摩可分为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组织化观摩是有计划、有目的的观摩,非组织化观摩则没有这些特征。一般来说,为培养提高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可以是现场观摩,如组织听课,也可以观看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

第二,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微格教学最重要的特点是训练单元小。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三,进行专门训练。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也可以通过专门的教学能力训练来实现。如训练新教师掌握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教学策略等。但同时也要明白,仅仅通过学习专家型教师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新教师还应注重对自身教学经验的反思,使两者有效结合,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四,反思教学经验。反思是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教学过程来分析自己,从而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观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手段。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反思的过程一般分为四个步骤:①教师选择特定问题加以关注,并从课程、学生等领域,收集关于这一问题的资料;②教师分析收集来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并利用自我提问的方式来帮助理解;③教师建立假设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且在内心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④实施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循环。

布鲁巴奇等人于1994年提出四种反思方法,供教师参考。第一,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指导教师共同分析;第二,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看到的情景,并对此进行讨论分析;第三,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共享;第四,行动研究。为弄清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这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三、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概念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长期的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是在长期工作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并带来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导致教师出现严重的身心疾病。

(二)职业倦怠特征

玛勒斯等人认为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①情绪耗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是丧失;②去个性化,即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取冷漠和忽视的态度;③个人成就感低,表现为消极地评价自己,贬低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三)职业倦怠的原因

①社会因素,即教师职业的声望压力,缺乏社会支持;②职业因素,即教师担当的多种角色所产生的角色职责压力、角色冲突、学生问题、升学考试压力等;③工作环境,即教师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压力,学校的考评、聘任制度所带来的压力;④个人因素,即教师个人的认知方式和应对压力的策略。

(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干预

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2.组织有效的干预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个体自我调适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自身的某些特点来增强适应工作环境的能力。自我调适的主要方法有放松训练、认知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社交训练和态度改变、归因训练、加强锻炼等。

2.组织有效的干预

组织干预的思路就是通过削减过度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负荷、明确工作任务、积极沟通与反馈、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来防止和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学校对教学的评价机制是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改善学校领导方式是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应提倡过程性和发展性评价,为教师建立有效的社会认同支持系统,正确认识教师的教育教学成果。另外,要为教师提供深造及参与学校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支持网络。首先,对教师的角色期待进行合理的定位;其次,国家应切实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利,使教师切实感到社会的尊重;最后,教育部门应探索出有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体系,将职前与职后培训有机结合,提高教师智力与非智力能力,重视教师承受压力和自我缓解压力的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是()

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工作单位

2.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二是寻求发展。

A.行为矫正 B.学会生存 C.克服障碍 D.学会调适

3.皮革马利翁效应体现了教师的()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 B.能力 C.期望 D.方法

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教材 B.学生 C.情景 D.生存

5.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为(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发展学生的能力

C.提高学生的成绩 D.克服学生的厌学情绪

6.小强考试前紧张,忧心忡忡,考试时无法集中注意力,发挥失常,他的症状属于( )

A.考试焦虑症 B.考试强迫症 C.考试抑郁症 D.考试阵发性紧张症

二、填空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以_______学生为主。

2.心理评估的评估手段是在两种参考架构的基础上制定的,分别是_______与疾病模式。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8-14 下午3:29
下一篇 2022-08-14 下午7:04

相关推荐

  • 怎样的转圈圈属于自闭症(自闭症喜欢转圈圈吗)

    平均每68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孤独症,这些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你了解过他们吗? 一个真实的案例分享: 三岁的浩浩自从进入幼儿园之后,妈妈总是不时收到老师的回馈,孩子不愿意参加集体…

    孩子心理健康 2022-04-23
  • 不考上清华不上学

    不考上清华不上学 “不考上清华不上学”,这句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现实却 often meets this challenge。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考上清华大学是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

  • 如果孩子不听话该怎样做

    如果孩子不听话,家长可能会感到沮丧、愤怒或者无助。但是,家长应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本文将探讨如果孩子不听话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首先,家长应该理解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孩…

  • 儿子对妈妈有叛逆

    儿子对妈妈有叛逆,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年轻妈妈都会经历这种情况,有时候会感到困惑和无助。本文将探讨儿子对妈妈有叛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叛逆是青少年时期的一种普遍现象。在这个阶段,…

  • 有因为孩子成绩抑郁的家长吗

    有因为孩子成绩抑郁的家长吗? 在现代社会,成绩已经成为了家长之间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对于许多家长来说,他们的孩子成绩出色,但却也因此产生了抑郁的症状。这种情况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造…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5-29
  • 产后抑郁感觉对不起孩子

    产后抑郁感觉对不起孩子? 抑郁让很多妈妈直呼“痛苦”! 新闻: 孩子患有抑郁,双向情感障碍\狂燥症等心理问题,家长不能只是无条件接纳与靠药物来控制改善,更需要同时做到以下几部分,才…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3-23
  • 大学生生病休学(大二女生休学照顾生病父母评论)

    大二女生休学照顾生病父母的评论 作为一个大二女生,我有幸能够休学照顾生病的父母,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我认为这是我父母要求的,因为他们非常需要我。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

  • 微笑忧郁症

    微笑忧郁症 抑郁症能够说成一种多发的心理病,抑郁症的表现关键有苦恼的事非常多,一直开心不起来,一天到晚愁眉不展的,一些焦虑症患者还会继续有失眠,梦多的病症,总而言之抑郁症对身体的伤…

    孩子心理健康 2022-04-11
  • 如何对待网瘾什么办法让孩子不玩手机

    如何对待网瘾?孩子为什么会成为网瘾患者,是因为他们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吗?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如果孩子有网瘾,家长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帮助孩子克服这个问题?本文将探讨一些帮助孩子不玩手机的…

  • 孩子抑郁嗜睡是严重状态还是好转状态

    孩子抑郁嗜睡是严重状态还是好转状态?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孩子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影响。当孩子抑郁嗜睡时,家长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孩…

    孩子心理健康 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