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恋的正确引导(早恋不利于成长)
早恋一直是学校和家庭共同防患的洪水猛兽。其实,学校也好,家长也好,不必对此大惊小怪,适时引导,就可解决。但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我们首先要明白几个问题:
孩子叛逆期早恋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一,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这是人到一定年龄后的自然反应
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对异性产生好奇或者好感,这是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清代文学家袁枚在《子不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寺庙的老和尚带小和尚游历,给他讲了很多的事物。
少顷,一少年女子走过,沙弥惊问:“此又何物?”师虑其动心,正色告知曰:“此名老虎,人近之者,必遭咬死,尸骨无存。”沙弥唯唯。晚间上山,师问:“汝今日在山下所见之物,可有心上思想他的否?’曰:‘一切物都不想,只想那吃人的老虎,心上总觉舍他不得。”——袁枚的《子不语》
有一首流传甚广的歌曲《女人是老虎》就取材于此:
“小和尚下山去化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见了千万要躲开”!你看,老和尚将女人比做老虎,这和我们很多家长、老师的观点,是否一样?他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是“躲”,也就是回避!
可是小和尚却是这样思考的:“为什么老虎不吃人,模样还挺可爱”!可对于小和尚而言,他的小心思,却是“既然是老虎,为什么还那么可爱”呢?对小和尚而言,就是对异性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最后结果是什么呢——“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你看,从小生活在清规戒律中的小和尚,都情窦初开,对异性产生了强力的好奇心,何况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男孩子女孩子呢?
我们再来看西方,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不久讲的是一个17岁的男孩爱上了一个13岁的女孩的故事吗?这一故事,惊心动魄、缠绵悱恻,引得多少人为之垂泪?
所以说,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有的少男少女都会经历一个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好感的过程,这是人逐渐走向成熟的标志——既然人人都要经历,何必当做洪水猛兽,避之而不及?
二,需要给孩子(学生)上一堂深刻的恋爱课
既然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对异性产生好感好奇的过程,那么,适时地引导,就至关重要了。三水三心以为,作为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我们需要给孩子们上一堂深刻的恋爱课程!
在这一堂课中,我们需要让孩子(学生)明白一些基本的问题:
1.什么是恋爱:
谈论这个话题,首先要至少到什么是恋爱,什么又是早恋。一般意义上,人们认为,恋爱是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的基础上,能够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共同生产生活,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
2.恋爱有哪些要素:
首先是两个人,也就是说,单相思,不能叫做恋爱。“去年今日此门中,桃花人面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这种感情,这就是典型的单相思,后人为此还创造出了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不过是一种“意淫而已”。
其次,恋爱是有条件的,即“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中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说法”,恋爱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至少,应该有比较固定的收入,能够独立的生活,是吧。两人还应该有共同的理想或者兴趣爱好,不然,那种所谓的爱情,是不持久的,只能保持“三分钟的热情”。
再次,恋爱必须是“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这三个限定,应该非常清楚的划定了爱情与好感的界限,像暴风雨一样强烈,至死不渝的稳定,舍彼此而无谁的专一。
3.早恋其实是一个伪概念
早恋,是中国一个独特的概念,我曾经问过一些欧美的教育界人士,他们无一例外,都不赞同这种说法:什么时候的恋爱叫早恋?难道还有晚恋?
查阅词典,早恋指的是青春期青少年建立恋爱关系,一般指未进入大学阶段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爱情,特别是在校的中小学生之间发生的爱情。
三水三心以为,如果非要界定,我们不如将“早恋”界定为“过早的谈恋爱”,也就是说,在你的主要任务还不是恋爱的年龄阶段,你谈恋爱,那就是早恋,与年龄没有关系!
举个例子,80年代在农村,17、18岁的姑娘(没上学),还没谈恋爱,家长很着急!202岁之前还没结婚,家长就急死了!
同样,17、18岁的女孩,还处在高中阶段,一心一意谈恋爱,家长也会急死了——高考怎么办???
这样看来,早恋,就确实不是一个年龄概念,而是与某一个阶段的重点事务有关!
三,父母师长反对早恋,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
那么,不管是教育工作者也好,父母也好,还是其他社会人士也好,基本上众口一词,反对早恋,以至于在某些高中学校,还要制定出“发现早恋,开除学籍”的规定,其原因何在?我想,不外乎如下几个:
1.学生恋爱,没有必备的条件,起码是没有必须的经济条件。
按照上问关于恋爱条件的分析,我不否认学生之间有共同的人生理想,比如短期理想考上什么大学,但我们想想,学生自己每个月都要伸手向父母要钱,你有条件买房(租房)、养家吗?你能够抚养孩子、赡养老人吗?
2.学生恋爱,不排除具有“最强烈”的因素,但不可控因素太多,在“稳定、专一”这两点上,必然大打折扣。
试想,初中谈恋爱,到了高中,不在同一个学校,学习压力又大,长期不能见面,还能保持这种感情吗?高中恋爱,到了大学,也是如此,何况工作呢?再加上人容易受一些外在环境的影响,我没有做过调查,但就我读书的时候周边的同学看来,初中彼此有好感,最后在一起的,一个没有,。高中的时候,两个同学轰轰烈烈的恋爱,全县皆知,最后,也是无疾而终,前段时间在一起,我还笑话他,说回老家见到你女朋友了,那个同学很不好意思,“那时还是不懂事”!大学的时候,没那么多限制了,十来对同学,也只有2对最终走进婚姻殿堂。我想,这是否能够侧面说明一些问题呢?
3.缺乏人际关系处理的技巧,必然导致关系的波动;而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波动就容易转变为冲动
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经历阅历不丰富,青少年往往欠缺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及经历,导致双方缺乏互信;关系一般都难以持久,常常令双方的心理造成痛苦。你说,心理上痛哭不已,不自杀自伤就不错了,你还指望好好生活??
也就是说,当你还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去承受可能带来的伤害的时候,你就需要通过学习让自己的心智变得更坚韧,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强大!
4.早恋,影响学习,这其实是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最重要的事情要做
毫无疑问,家长和老师反对学生恋爱,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怕影响学习。我们知道,考试,是全世界最不科学的评价方式,但却是迄今为止,最公平的评价方式。现阶段,任何学生,都必须踏上考试这座桥,过还是不过,你都得走,这是现实。对于学生生而言,高考,往往决定了一生的起点,这是现实。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到恋爱中,就必然减少投入到学习中(关于这一点,我倒持不同的看法,说不定恋爱会让两个人学习更好呢?这可是有生物学、心理学依据的哦,但比例呢?没有研究过)。
总之,这一课,老师也好,家长也好,要让学生(孩子)清楚地意识到,对异性产生好感、好奇,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甚至,这是让老师和父母高兴的——因为,长大了成熟了才会啊!但要从好感到到恋爱,却必须要具备一些条件,如果这些条件都没有,那么,注定,就只能是酿下一杯苦酒!
我想,只要是老师和家长把这些道理都讲给孩子,很多问题,都可以解决的!我以前有一个学生,高三的时候,就陷入了这一困境,甚至到了茶不思饭不想的地步。于是,她就回到初中,寻求我的帮助。我给她做了上面的一些分析,她很受启发。上大学之后,她会来看我,聊起当初的插曲,她说,其实,高中的那一段感情,根本原因在于想要逃避繁重的学业压力——那不是真正的爱情!这个女孩坚定的对我说。
四,引导孩子,需要掌握几个策略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都在上演着好心办坏事的悲剧。在孩子恋爱的问题上,我们有不少老师和家长,也是如此!前段时间,四川巴中一名男生持刀杀害一名女生,究其原因,缺少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可能是难辞其咎的!
那么,那些误区需要避免呢?
首先,宜疏不宜堵
对于青年男女来说,恋爱,来得非常猛烈,就如决堤之洪水一样。那么,面对着一股洪流,我们能堵住吗?中国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智慧——大禹治水,其哲学智慧,就是疏导。所以,父母师长,不要堵、不要禁、更不能控制,只有让孩子自己明白,自己走出来,才是上上策。
其次,宜冷不宜热
有过经历的都知道,恋爱,其实就像一团火,处理越急,越是在火上浇油。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先来一段冷处理,让孩子自己着急起来,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我在初中的时候,一个高年级的男生喜欢我班上一个女生,每天都给她写信。慢慢的,这个女生的心就被点燃了。但她知道,这样做不好。便各种暗示给我,希望我主动找她,希望我带她到操场散步(我与学生交流谈心的一种方式)。但我就是假装不知道,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其实,一直在暗中观察。她自己纠结了一段时间后,就生拉硬拽带我去散步,然后和盘托出。我啥话没说,还是倾听,等她说完了,征询我的意见的时候,我只说了一句“你已经告诉我你的处理方式了!”
为什么要冷一冷,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引而弗牵嘛!
最后,宜小不宜大
对于学生来说,他毕竟还是一个未成年人,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要让知晓的范围越小越好——孩子有隐私权,也好面子啊!我们有些家长,一遇到这个问题,马上就告诉老师,甚至告诉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我们有些老师,一发现苗头,马上通知家长。我以为,这都是不合适的,能够在小范围内解决问题,何必弄得是众人皆知?
我上高中时候,两个同学谈恋爱,最后被学校弄得是全校无人不知——幸亏,那个时候人的心理素质好,不然,跳楼了,学校还有责任呢!
总之,面对中学生的恋爱问题,实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大张旗鼓,采取一些心理疏导的方法,掌握一些处理这类问题的策略,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能让孩子们内心那一段纯真的感情,成为一种美好的记忆,岂不是更好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