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就得棍棒教育吗(你认为孩子应该棍棒教育吗)
孩子不听话,到底该不该打呢?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内心都慌得一批,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老人常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小时候不听话的孩子,没少被父母教育。甚至很多人直言:不挨打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
只是现在的父母,他们更崇尚科学育儿,总觉得打骂孩子不靠谱,是不尊重他人的表现。所以孩子犯错,更多的是批评,或者是惩罚。至于打骂,已经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
当然,父母有不同的话说:
赞成派:自古以来,都有“不打不成器”的说法,可见打骂孩子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育儿方式。尤其是叛逆期的男孩子,除了跟父母对着干之外,还会做一些无底线和原则的事情,就应该好好打一顿,让他们长长记性。
反对派:小时候被打的场面,直到现在想起来,还是有些瑟瑟发抖。作为新时代的父母,真的不赞成打骂孩子,给予他们身体和心灵的伤害实在太大。孩子内心对父母除了害怕、恐惧,再无其他。
打骂孩子的初衷,无非是觉得他们犯了严重的错误,希望他们能有所改正。出发点是好的,可打骂的方式并不好,反而容易适得其反,让孩子更加叛逆。打孩子不是万能的,就算他们最初“屈打成招”,后来也会叛逆张扬。
单从教育层面来说,对于严重性的错误,还是可以棍棒教育的。原则性错误屡教不改:骗人、偷东西、以强欺弱等等,都是可以严肃教育的。说的再多,孩子也可能听不进去,同样的错误还会继续。
最好的办法,就是狠狠的“揍”一顿,让孩子知道这是原则性问题,是父母的底线。小错误可以批评,甚至忽略不计;但是大错误不行,必须要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代价。
当然,关于打孩子也是有原则的。不提倡父母打骂孩子,但对于触及底线的错误,还是可以特事特论。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可以打孩子,但要注意方式和分寸,切勿加深亲子间的矛盾。
打骂孩子的原则,一定要谨记
1、就事论事
只针对孩子严重的错误进行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就事论事”原则,任何时候都不要翻旧账。而且非必要的情况,不要打孩子,这也是基本的原则。要学会区分孩子的不小心和故意,切勿直接给他们贴标签。
2、不当众打孩子
哪怕做了错事,也请父母坚持“不当众打骂”,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很多父母光想着教育孩子,却忽略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当着众人面去教育,会让孩子特别窘迫,甚至有些难过,面子和自尊碎了一地。
3、不能以“打”为先
说真的,孩子知道自己犯错后,内心多少都会有些害怕,因为他不知道父母会如何惩罚自己。仅凭这一点,就说明孩子还有改正的余地,父母没必要事事都打骂他们。很多时候,打骂的次数多了,反而没有那么管用。
送给父母的温馨小建议:
打孩子可以,但一定要注意方式,父母不能肆意妄为。要知道,打不是目的,认识错误和改正才是目的。
若是孩子出现以下反应,父母赶紧收手,说明打骂已经出现逆反心理。
①用尽全力去反抗
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当他们用尽全力去反抗的时候,说明孩子的心态已经发生变化。这一刻,他站在了父母的对立面,一定要及时停手,不然会把孩子逼向更远的地方。
②目光呆滞且一言不发
对于父母的打骂,孩子没有任何反应,整个人看起来特别呆滞,这也是不好的信号。当孩子默默承受这些伤害时,说明他内心已经无所谓,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感觉,对父母也毫无亲情和依赖可言。
能用平和的方式教育孩子,还是希望父母可以收起愤怒的情绪,以平和的语气和态度跟孩子对话。当父母情绪平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减少亲子间的战争。平和的情绪,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好,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性格。
写在最后:相较于其他方式来说,打骂孩子的效果最为明显,谁不怕被打呢?只是,这种方式会把孩子推向更远的地方,并不能达到家长想要的效果。偶尔一两次原则错误,还是可以选择棍棒教育,不过次数不能多,而且不能下狠手。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