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对待孩子的青春期叛逆(孩子处于叛逆的青春期,我们应该怎么办)
青春期叛逆是家长们普遍头疼的问题,仿佛只要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但凡与孩子有矛盾,都会被归咎于“青春期叛逆”。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为了让孩子听话,为了对付叛逆,家长到处学秘诀,希望自家孩子成为“听话懂事”的好孩子。
其实家长们都对“青春期叛逆”有所误解,也没有认识到把孩子培养成“好孩子”的恶果,正是这样的误会,让亲子关系一步步恶化。
只有解开误会,正视青春期叛逆,升级自己的家庭教育技能,才能真正把孩子培养成人。
一、理解接纳青春期叛逆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大多叛逆?其实这是有深层次的心理原因的,作为家长要了解这种内因,才能更好地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
《与青春期和解》一书中指出,青少年想要并需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他们开始质疑家长的价值观、挑战家长的观点,用一切办法让家长少去管他们,这是他们寻求独立过程中的一部分,但这却是令人兴奋却又恐惧的。
孩子之所以做出一系列的叛逆行为,是因为他们在学习如何独立,如何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比较稚嫩,随时需要家长的帮助,需要家长温暖的怀抱和坚定的支持。
这就是孩子们在青春期正在经历的心理冲突。独立与继续依附父母的冲突。
一方面,独立是孩子们生长发育的原始诉求,他们渴望独立;另一方面,他们又在惧怕离开父母的怀抱,一旦自己的决定失误,他们就会否定自己,会脾气暴躁,会回来继续依赖父母。
还有些孩子,他们想要得到父母帮助时,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用恶劣的行为和言语来告诉父母:他们遇到了困难。
比如,不写作业、考试失利、抽烟酗酒、口出恶言,这些都只是手段,是孩子用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的方式,实际上他们是想说:快来帮帮我。
把青春期孩子比喻成“死鸭子嘴硬”有时并不过分,因为他们不肯推翻自己追求独立的宗旨,但又时刻需要父母的帮助。
作为父母,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理解孩子这个阶段的心理冲突。
既然他心中已经如此纠结了,我们就不要用语言和行动来加剧这种纠结了,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叛逆”和“喜怒无常”。
告诉自己,这只是一个阶段,他要长大,就要经历这段剧烈波动的阶段。
二、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青春期之前,孩子对父母是全心依赖的,他们会崇拜父母,觉得父母是这世间上最厉害的人,是无所不能的。
但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的这种“权威角色”就不得不退位让贤了。
孩子对父母的崇拜会消失大半,他们会转而去崇拜新的偶像,比如科学家、政治家、明星或同学。
父母会突然感觉到,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在减弱,有时候父母的话还不如同学的话更能影响孩子。
这时,对孩子控制欲望强烈的父母,就会感到十分不适应。他们会把孩子的这种表现定义为“青春期叛逆”,而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孩子的这种心理变化,是他们走向个性成熟的必然阶段,孩子不再对父母百依百顺,正是他们日趋成熟的表现。
因此,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随时准备好从“领导者”的角色上退下来,跟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是个不错的选择。
朋友之间要互相尊重,不窥探朋友的秘密,给予朋友独立的空间,朋友有需要我们一定全力帮忙,而朋友不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会很自然地忙自己的事儿。
如果你能这样对待你的青春期孩子,你会发现,他其实还是很需要你的支持的。
两个独立的个体,也可以彼此需要,你和孩子的联结,不会因为青春期而被斩断。
给予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既包括生活上的独立房间,也包括心理上的独立决定权。父母对于孩子的独立,给予的支持越大,孩子出现叛逆的可能性就越小。
三、遇事要先处理孩子的感受
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一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初二的男孩,因为他的英语成绩差,英语老师经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他,他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拒绝去上学。
武志红了解到情况后,给这个男孩打了一个不到10分钟的电话,男孩就同意去上学了。
武老师先是听孩子讲述了一遍老师是如何训斥他的,然后对孩子说:“你英语不好,这是你的问题。老师发脾气,这是她的问题。单单就发脾气这件事来说,并不是你的错,是他不对,你不必因此而自责。”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段话,孩子听完就说:“我知道了,我去上学。”
这个案例多么打动人,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把这个案例打上标签,时常就要重新翻回来看一看,因为这个例子生动地演绎了:父母怎样处理问题,才叫做“关注到了孩子的感受。”
- 孩子愿意说,是对父母的信任
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们一回家就拉着你说个不停,幼儿园或学校的事儿,事无巨细都要讲给你听,你是不是会有点烦?
但这是孩子对家长十分信任的表现,这个年龄段,父母在他们心中还是“神”一样的存在。
当青春期来临,孩子开始不那么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一切,这时候,如果孩子还愿意与你说说他经历的事情,无论是好事坏事,父母都要意识到,这是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孩子在这样一次次的倾诉中,去得到经验,一种“对父母讲出来是否会舒服一些”的经验,如果孩子的感受不好,他们下次就不会选择说出来。
- 倾诉,不一定是要得到评判,也不一定需要得到帮助
孩子对倾诉的需求,与我们成人是一样的。
我们有事会找朋友倾诉一下,我们期望朋友会帮我们解决问题么?有时候并不期望,我们只是希望有个人能听我们说说,如果这个人还能理解我们的处境,认同我们的感受,站在我们这一边,就很好了。倾诉过后,我们仍然会自己去面对和处理问题。
这就是人们对“倾诉”的要求。
所以,当孩子说出他们经历的事情和情绪变化时,他们既不是要让父母来评判他们的这种“愤怒”或“恐惧”对不对,也不是要让父母给他们将大道理,他们只是希望被认同。
我家孩子二年级,我已经遇到过很多次这样的情况:老师太凶,老是骂人,他回家跟我痛哭流涕,我知道我改变不了老师,我也知道一个男孩子不应该这么脆弱。但我选择按照武志红老师的方法,先处理孩子的感受,我认同他,我说:“如果是我,我也会很委屈/很气愤/很难过。”
我发现,只要我这样做了,孩子觉得妈妈是理解他的,等他情绪平复后,我问他要不要我去找老师谈谈?他通常都会回答我:“不用了,我自己能搞定。”
因为,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所以我很肯定,孩子的倾诉,有时只是为了得到理解。只要有人能认可他的情绪,其他的,他都可以自己去面对。
- 成熟的父母先处理感受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当孩子确实有错误需要纠正时,充满慈爱的父母通常会采取很坦诚的办法,询问原因,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关爱和理解,同时体会孩子的感受。最后,才利用恰当的时机,在孩子自然地想倾听时才给他们讲道理。”
这清晰地指出了,父母遇到问题时,应有的处理步骤:
1、询问原因,倾听心声
2、给予关爱和理解
3、如果时机合适,再给孩子讲道理
孩子小时候,可能父母会怕他们不明白道理,所以讲得比较多,但请相信我,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难道还有哪个孩子是因为不懂得道理而犯错的么?
讲道理,是父母最常用的手段,却也是最容易让孩子把耳朵闭上的手段。如果孩子的感受不能得到理解,他们就会做出更多叛逆的举动,用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争取被理解。
所以,除非孩子想听,否则我们不用再跟青春期的孩子讲道理。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青春期孩子家长的沟通秘诀就是‘话要少’。”很多事情,孩子自己冷静冷静,都能想明白。他们只是需要同父母这里得到认可和无条件的爱。
四、不要把乖和听话当优点
武志红老师说:“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不要再把“乖”“很听话”还当作优点来看。相反,做父母的应该感觉到焦虑和担忧。”
这是因为,青春期是人生要经历的第二个叛逆期,正常情况下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会表现出叛逆,前文已经讲过,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完成自身独立的任务,从而在成年后拥有完善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
能够达成这种成长的孩子,他们成年后会十分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想要什么,他们无需监督也能有很强的动力去追求人生目标。
而如果家长在孩子的青春期,对孩子控制过于严格,不给孩子独立的空间,甚至试图抑制他们的“叛逆”,孩子就会表现得很“乖巧”、“懂事”、“听话”。
但这样的孩子,不能完成“个体独立”这个重要的人生课题,而且会造成两个恶果。
1、巨婴
这类乖孩子,从未与父母分离,成年后依旧要依附父母而存在。
有时候,他们啃老,甚至连养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有时候,他们喜怒无常,动不动就辞职,甚至离婚;有时候,他们很幼稚,经常在家里摔东西或发脾气,认为全世界都得围着他们转。
父母可能会奇怪,我家孩子从小就听话懂事,怎么越大越不省心了呢?
其实,这是孩子的叛逆期推迟了。
他们成年后才开始叛逆,其实这比青春期叛逆还要令人糟心。
2、空心
近年来,空心病这个词逐渐被大众所熟悉。
人群中有一类人,他们没热情、没所谓、没追求、没感觉。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们被生活压力推着走,似乎活着的意义就是赡养父母、维系家庭、养育子女,却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空心病喜欢好孩子。叛逆的孩子往往有自己的观点,更重视自己要什么,但听话的好孩子,他们为了父母高兴而学习,为领导高兴而工作,为孩子高兴而做了全职主妇,为老公高兴为委屈自己跟公婆一起住,他们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其实都是在青春期这几年树立起来的,只有完善的人格和独立的自我,才能支持他们面对成年后的各种风雨,如果孩子没有叛逆过,那就谈不上成年。
所以武志红老师才说,如果孩子太听话了,家长反而要小心。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控制感太强了,是不是压抑了孩子自己的声音,让他们没有机会去尝试独立。
如果家长都能用正面的积极角度,来看待“青春期叛逆”,孩子就能得到更多独立的锻炼,虽然年少叛逆一些,但成年后,才会真正让家长省心。
五、适当的监控是有必要的
既然青春期叛逆是好事,也是必然的,那么父母就应该为此做好心理准备,允许孩子在适当的范围内多多尝试,靠自己解决问题,尝试各种新事物,探寻自己的兴趣爱好。
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非常剧烈的阶段,孩子可能今天这样想,明天就那样想了,所以,如果孩子在行为上有出格的地方,家长不用太着急。
但一定要记住,优先处理孩子的感受,把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告知孩子,不评判,请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即可。
当然,这不是说,家长就可以大撒把,什么都不管了。毕竟孩子还未成年,我们一定要尽到作为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要有适度的监控渠道。
比如,孩子周末要出门玩,家长有必要知道孩子跟谁在一起,在哪里活动;比如,要与孩子约定最晚的回家时间;比如,告知孩子必要的人生安全自我保护方法。
孩子慢慢长大,家长不会时时陪在他们身边了,所以安全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家长不能对孩子的行踪一无所知,保证孩子的安全适当的监管是十分必要的。
其实,青春期孩子并没有那么反对父母对他们的监管,只要父母做到上面四个方面,这一点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
青春期的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需要父母的关爱,只要这种关爱不是禁锢,他们是十分希望从父母那里看到:即使长大了一些,他们依然被爱着。
能让孩子看到这一点的父母,都是非常有智慧的,能从父母那里得到这种关爱的孩子,青春期叛逆也会没有同龄人那么剧烈。
结语
青春期,其实没那么可怕。
青春期叛逆,其实是孩子们必须要经历的。
如果看完这篇文章,你能理解青春期叛逆是孩子成长的标志,并盼着这一天的到来,那你一定是智慧父母中的佼佼者。
愿每段青春期都能被温柔以待。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