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厌学情绪低落家长该如何处理(孩子突然出现厌学情绪)
近日,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主治医生赵徐东的心理咨询诊室里来了一位年轻的小女孩,陪她来的父母告诉医生,以前开朗外向的小王(化名)最近不知为何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还莫名哭泣,甚至有厌学、逃课的现象发生。
孩子厌学?如果自己的孩子厌学,成绩下降了,父母就会非常的焦虑,报补习班,报提升学习动班等等,但有帮孩子很好提升成绩吗?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团队13年的家庭教育服务经验总结:导致孩子厌学的可能原因多达53个原因,然后针对孩子厌学的原因去找对应的解决方法。
在老师的建议下小王和家人来做心理咨询。
“她主要是遇到了校园欺凌,孩子不知道怎么去处理,所以把压力都转到了自己身上。”赵医生说,随着交谈的深入,他了解到孩子在学校中“得罪”了一位同学,而该同学常常传播有关她的谣言,并联合其他同学通过言语对其进行侮辱,并在班级中想法设法孤立她。
找到了原因,在父母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后,对方同学及家长对小王做出了道歉,相应的欺凌行为也得到了制止。小王在之后的随访中终于恢复了往昔的笑容,厌学情绪也有所好转。
赵医生说,也许很多人觉得小孩子打打闹闹不是很正常的现象吗?但是我们应当意识两者是有区别的。校园欺凌是绝对强势者对于无抵抗力的弱势者的单方面压迫,正常打闹的双方力量常常是基本平衡的;而且前者常有预见性和持续性,甚至长期存在的;而打闹多非蓄意,很快结束。
赵医生建议:作为家长,应该尽早发现欺凌的线索,仔细询问和耐心倾听欺凌过程,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陪伴孩子直面欺凌者,鼓励孩子寻找互相支持的伙伴,及时与学校、老师及对方家庭沟通,必要时诉诸司法和舆论,并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干预与帮助。
应注意避免指责受害的孩子,如果对孩子诉求轻描淡写甚至不予理睬,会让实施欺凌者变本加厉,而受害者却陷入了更深的痛苦和无助。当然我们也不鼓励以暴制暴。这可能会使孩子处在潜在的危险中,甚至转而欺凌他人。
作为青少年自身,应从思想上树立人人平等的理念,不应妄自菲薄,拒绝“受害者有罪论”,应鼓足勇气直面欺凌,长期的回避和隐忍只会加剧自我的痛苦,并使欺凌者得寸进尺。在欺凌发生后,应坚决反抗并主动寻求父母、老师、朋友的帮助,完善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
作为学校和老师,应加强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普及相关概念,指导孩子们被霸凌或目睹霸凌时可以有的应对措施。需要让每个孩子都明白什么时候应该站出来,对欺凌实施者说“不”。营造尊重、平等、包容的校园文化,加强和孩子及家长的沟通,帮助孩子们学习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
从社会角度来说,作为心理工作者和精神科医生对来访的儿童青少年应询问明确有无遭受欺凌的经历,有必要进行早期的筛查、预防,并对已出现情况进行干预,定期对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进行培训,提高评估和应对能力。教育、公安等相关部门应对校园欺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网络暴力等进行早期识别和监管,建立心理热线等相关支持渠道。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