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叛逆父母(妈妈太叛逆怎么办)
“我们家老爷子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好像变了个人一样,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总是找茬和我对着干,简直拿他没办法……”市民小贾和同事说起自己老爸的“反常”,没想到在同事中引起不小的共鸣,“我妈现在穿衣打扮比我都前卫,说是要放飞自我,劝都劝不住”“曾经对我们三令五申不准做的事,他们现在通通做个遍,毕竟咱也不敢像他们拦我们那样拦他们”……很多中年人常常感叹“家中老人不听话”,难道老年人也有“叛逆期”?我们该拿这些“叛逆”的老人怎么办?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按孩子的心理成长过程来讲,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的,针对孩子叛逆期的不同阶段,父母的引导方法是不同的,赖颂强老师在讲解孩子叛逆期怎么办的课程里分析到,父母如何从孩子的心理,认知,情绪,行为,规则等方面综合去引导。
事件家中“定海神针”性格变“反常”
王桂丽在一家外企上班,一天上午,她正在单位忙着,姐姐打来电话,非常焦急地说:“咱爸自己去医院体检了,你赶紧打电话劝劝吧。”原来,那天早上,王桂丽的父亲要去医院参加体检,本来说好王桂丽的姐姐开车送他去,不料早晨单位临时有事,姐姐让父亲在家等一会儿,完事就去接老爸。没想到老爸赌气自己打车去了医院,而且,还不接家人的电话。
在王桂丽看来,姐姐一直十分孝顺,从来不和父母顶撞,即使有时候受了委屈,也是悄悄和她说说,然后该怎么孝顺父母,还怎么孝顺。接到姐姐的求救电话,王桂丽赶紧给老爸打电话“灭火”,没想到,老爸已经打车回了家,说起姐姐,还气呼呼地说:“我就是不想理她! ”
王桂丽的老爸今年79岁,从年轻时起,就是家里的“定海神针”,脾气随和,幽默豁达,最近忽然转了性子,稍不如意,就发脾气甩脸子。
今年春节,王桂丽给父母家买了个扫地机器人,手把手教他怎么使用,可她老爸偏要自己动手扫地,几千块钱的机器人也就成了摆设。王桂丽的母亲看不下去说了他几句,结果她老爸赌气一个多星期不跟老伴说话,“以前我爸妈吵架,都是我爸哄我妈,现在反过来了,是我妈哄我爸。”王桂丽说。上个月,老爸让姐姐给她买顶太阳帽,说是早上出去锻炼时戴。姐姐给买回来,老爸一看就不乐意了:“我喜欢素色的,这花里胡哨的戴得出去吗?! ”以前,不论我们给老爸买什么,他都是兴高采烈地穿戴起来,还喜欢到处“显摆”,现在老爸这是怎么了?
爱“折腾”的“老小孩”
小袁的爷爷今年93岁,人老了觉少,最近一段时间,每到半夜就起来折腾,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开着空调说不舒服,关了空调说热,吹风扇嫌风太硬,自己扇扇子嫌太累,非要让小袁的爸爸坐床边给他扇扇子,小袁的爸爸已经60多岁,虽然身体还算硬朗,但小袁担心一直这样下去,他老爸的身体也吃不消,就主动请缨说晚上陪爷爷睡。当天晚上,小袁的爷爷悄悄对他说:“我晚上睡不着觉,看见你爸睡觉我就生气,我就想折腾折腾你爸,你在我身边我就不折腾你了。 ”爷爷的话让小袁有些无语,小袁说爷爷以前很喜欢吃肉,妈妈做的红烧肉是爷爷最喜欢的菜,后来爷爷看报纸上说老年人吃太多肉对心脑血管不好,就立马戒掉了吃肉的爱好。小袁的妈妈担心老人一点肉不吃,营养不均衡,就在包子馅里放了些肉丁,结果小袁的爷爷吃完包子,把肉丁挑出来一个一个摆放在盘子里,把小袁的妈妈叫到跟前,好一顿数落:“跟你们说了我不吃肉,你们还给我这么多肉吃,是想害我嘛! ”看着爷爷发脾气的样子,小袁的妈妈赶紧认错:“爸,你别生气,以后调包子馅,我一定听你的。”这之后,小袁妈妈每次调包子馅,都会端着盆到爷爷的房间,让爷爷全程监督调馅过程。
小袁告诉记者,他从小跟爷爷长大,爷爷以前是个教书先生,性格温文尔雅,从来不打骂孩子,在小袁的印象中,爷爷从来不会为难自己的孩子,总是尽自己所能帮助晚辈。小袁小的时候写过一篇作文,题目就是《我的爷爷》,在他的记忆中,爷爷就像一棵大树,保护着一家人,现在的爷爷就像个爱折腾的“老小孩”,小袁觉得是父母太过孝顺听话,让爷爷变得“有恃无恐”。
子女说
老人性格变化大子女很无奈
“有一天吃饭的时候,我爸突然说他想纹身,我当时吓了一跳,差点没把嘴里的饭喷出来。我睁大眼睛瞅着我爸,结结巴巴地说:‘怎么了老爸,中老年叛逆期吗?’老爸说他想纹个点,然后纹上这个穴位的名字……”市民杨先生说起自己68岁的老父亲有些不知所措。 “我爸以前是个很严肃的人,对我要求很严格,我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放学路上和同学一起抽烟被我妈看见,回家我爸用苍蝇拍狠狠揍了我一顿,说我叛逆不学好,现在可好,我爸的‘叛逆程度’可比我年轻的时候严重多了。现在我爸还经常打线上游戏,而且打游戏必连麦,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互开语音,称呼对方大哥,我要跟他组队打两局,他居然嫌弃我菜,不跟我玩! ”
家住长春路的张女士最近一段时间发现,自己80多岁的姥姥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小事,我们说一她就偏说二,经常和我们发生争执,像个‘叛逆期’的孩子。比如姥姥吃完饭后,喜欢出门和老姐妹们散步聊天,我们常会在她出门时叮嘱她 ‘早点回来休息’,可最近我发现,不说还好,说了她回来的时间会明显比平时晚一大截……诸如此类的事情还有很多。姥姥以前的脾气性格挺好,凡事会顺着我们的心思去做,也不排斥我们对她的关心。前一阵,她发了一次烧,在医院治疗了几天就好了。自那以后,我们对她的关心更多了,可她的性格却也从那时开始变得‘叛逆’起来了。
41岁的方女士说,自己跟老妈的感情一直不错,为了照顾孩子,父母从老家过来帮着带外孙。“以前的老妈勤劳明事理,现在的老妈非常固执,必须按照她的想法去做,否则就大发雷霆,有时候觉得有点不可理喻。 ”方女士说,今年暑假她们全家外出旅游,本来开开心心的,结果老妈嘀咕了一路,不停地在批评,嫌弃订的酒店太贵,吃的东西太贵,太浪费钱。“我们出钱让他们出去享受享受,结果还遭到了埋怨。 ”
专家说
老人“叛逆”多因被忽视
家有“叛逆”老人,子女该怎么做?青岛市心理学会理事,心理专家黄艳艳告诉记者,日常咨询中,有子女会提到老人“叛逆期”的问题,比如退休前老人为人谦和,包容有爱,无论和家人还是外人都有商有量,可是退休后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成了家里家外的“杠精”,见人就掐,逢人就批,说也不听,还越来越变本加厉。还有老人一场重病之后,性情大变,从前内敛安静,现在就喜欢召集一帮老头老太太在家里打牌,搞得家里人不胜其扰。
那么,老年人真有“叛逆期”吗?家有叛逆老人,子女应该怎么做?有研究发现,当老人性情出现较大变化时,首先要考虑生理因素,看是否需要合并脑卒中和阿尔茨海默病,要知道额叶、颞叶、丘脑等部位的脑卒中可不出现肢体瘫痪,而以认知、性格和情绪变化为主要表现。
其次,生理因素排除后,子女需留意对老人的精神关照是否足够,即子女是否了解老人近期的心理需求是什么,是否培养了新的兴趣爱好,在生活上、身体上有没有什么不舒服或者需要照顾的地方等等,要知道,不少老年人的“叛逆”不过是为了引起子女的注意,从而能够多回家看看。
再次,加强沟通和交流,多些耐心和细心。我们常说“老小孩”,其实相对贴切,老人在进入暮年后,整个身体机能都在不断退化,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力变弱,感官的敏锐性也大大降低,而衰老带来的恐惧感会让老人无所适从,同时,时代的不断变化也会给老年人带来冲击,这些都会造成老人的“叛逆”,比如:情绪更易激惹、不肯听从子女的安排、讨厌被他人当成无用的老年人等等,这时,子女更需要心怀包容,耐心细致地和老人沟通,多听老人讲他们的生活经历和故事,多听他们唠叨和抱怨,情绪疏通了,“叛逆”自然会减少或消失。
子女和老人所生活的时代完全不同,身体机能的发展变化也存在差异性,因而,在面对老年人的种种“叛逆”表现时,要像父母养育儿女一般地耐心、细心和贴心,去观察老人的言行举止,去发现老人的情绪情感背后的需要,还要留意老人的生理机能变化,定期到医院体检,同时,多探望、多交流、多倾听,积极回应,多加鼓励和支持,老年人的“叛逆”必定会被子女的关爱所融化。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