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家长在使用心理控制时并不一定是消极的教养行为)
自尊是从孩提时代就要培养的重要人格,可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便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自尊指的是:通过积极的自我评价来尊重自己,不卑不亢,同时也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
最初,心理学家对自尊的研究停留在:有成就的人有自尊。但慢慢的,人们发现自尊其实是,自我评价和理想中评价的相对统一。
具体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 自我概念、社会概念和自我意象,包括:地位,勇气和可塑性;
- 身体、心理和精神,包括:成功鼓励和支持、自我提点;
- 目标取向、活动程度和社会兴趣,包括:直觉、创造和适应。
这样看来就很清晰了,直觉强,创造力强,适应性好的孩子,在父母的鼓励、支持,以及她自己的自我提点下,最终凭借勇气和可塑性,获得地位,经历过这个过程的孩子,就能拥有健康的自尊。
但“自尊”和平时所说的“自尊心特别强”又不是一个概念:
- 有自尊的孩子不偏执,相反他更开放,更容易接受不同观点,因为他内部世界够稳定。
- 而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则往往有点偏执、固执、倔强,他们看待事务是单一的,非黑即白,一旦触碰他认为的不可以,就会大爆发。
自尊强的孩子,嫉妒少;而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则嫉妒心也会非常强。
嫉妒是什么?很简单,觉得别人比自己强时产生的焦虑、不满、攻击。
但要注意的是,这里“比自己强”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相反,它很可能是主观臆想,甚至是妄想。
人为什么会嫉妒呢?因为恐惧,恐惧那个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的结果。
恐惧有多可怕,嫉妒便有多深刻!
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在童年体验过因为某人比自己强,导致自己没面子、自卑,甚至遭受惩罚,那么长大后,即使他已经变强,他也仍然会嫉妒身边人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因为他恐惧回到没面子、自卑、惩罚的阶段。
同时,这份恐惧很可能还会投射给比自己弱的人,认为他们一定也嫉妒自己,因为自己让他们没面子、自卑,甚至惩罚。
- 这样的状况下,这个人就很容易有社交障碍、亲密关系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等。
怎么降低嫉妒?答案就是:提升自尊。
人在3到6岁的幼儿阶段,就有嫉妒了,因为进入幼儿园,就是进入社会了,就有了比较。
到初中阶段,慢慢达到顶峰,持续到高中,反而进入大学后,嫉妒心理会平静很多。
怎么解决孩子嫉妒心理强的问题?
家长别放任、溺爱、或者专制、暴力。要在家里营造民主的氛围,懂得尊重孩子,同时也要求孩子尊重家长。
特别是父亲对上青春期孩子,一定要传达出温暖理解,这对孩子而言,就像是得到了权威者的喜欢和关心,孩子慢慢就会变成一个能正确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缺点的,自尊强大的人。
嫉妒干预,一般分三个阶段:萌芽、表露、恶意攻击。
- 萌芽阶段,嫉妒的人通常都能自控,不容易被身边人发现。
- 表露阶段,是最佳干涉时间。
- 恶意攻击,必须守住底线。
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都大,因为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会使他痛苦万分。
嫉妒,潜移默化的磨灭孩子奋发向上的锐气,摧毁孩子的自尊,在孩子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压抑感。
深陷嫉妒中的孩子,很难再继续学业上的进步。
—End—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