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观点(什么关注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儿童的人格和情感发展特征)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美可玩故事服务号
最近看了电视剧《女心理师》,剧中关于一些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故事,引起了Maco的关注和思考。
其中,有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即将要艺考的学生尤娜,她学习成绩出众,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乖乖女”。
但是一向乖巧的她最近却开始做一些“叛逆”的举动:
1.故意跑到便利店偷薯片……
2.自己从舞台上跌落,却诬陷是同学推倒自己……
3.甚至出现了自残的行为……
面对孩子的突然“叛逆”,她的父母有些措手不及,他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女儿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才知道尤娜的“叛逆”,其实她父母造成的,看似完整的家庭里,却充满了父母的争吵。而这些争吵正是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其实,家长们经常会忽略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变化会越来越多地受到来自父母、外界的影响。
如果家长们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是无法跟孩子建立沟通和教育的,更无法协助他们健康成长。
接下来,Maco将会简单地分析一下:“当代儿童的心理特征”,希望能给家长们提供一些启示。
儿童心理特征的形成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快速发展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导致他们在心理方面越来越早地产生成人感,自我意识加速向独立成熟方面发展。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方面变化较快,渴望家长、学校和社会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由于儿童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心理冲突与矛盾频频出现,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
一、当代儿童具有明显的独立性和依赖性
细心的家长可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在情感上、行为上、观点上都在日益脱离父母,父母的榜样作用在削弱。
同时,孩子在对教师的态度上增加了保留、批评和怀疑的成分。
而儿童的依赖性,表现为增加了对同伴关系的依赖,对父母的依赖表现为希望得到父母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
二、当代儿童具有较强的自尊心
渴望得到理解宽容,追求浪漫轻松、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是儿童的典型特征。
他们害怕被人指责嘲笑他们的幼稚和冲动,反感居高临下的训斥与批评。
在自我评价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不仅体验到自己和家人、老师以及他人各种关系的存在,而且能进一步体验到自己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的存在,进入到“自我发现”的新吋期。
同时,由于孩子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容易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继而引发孤独、抑郁等心理障碍,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存在着片面性和表面性共存的心理特征。
三、当代儿童受泛滥的社会文化潮流影响
性心理的产生、发展逐渐更早,性别意识、性意识在心理上产生断乳现象,进而形成渐趋强烈的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
正是这些意识的形成,促使他们成人感强烈,对自我要求、管理意识强烈,面对家长与老师的教育容易出现幼稚型的情感冲动,从而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做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尊重当代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培育儿童的关键,要合理把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从而为儿童的学习、教育及今后的发展服务。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必须仔细观察儿童、了解儿童,从而把握儿童自然发展中的最佳学习期限与成长敏感期,及时合理地给予心理引导与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儿童健康教育要结合儿童心理特征,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技巧,了解儿童的心理状况,尊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抓住儿童关键期培养教育。
儿童成长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儿童心理学知识辅助他们健康成长,比如儿童更喜欢亲身动手参与并擅长对具体形象的记忆,结合所观察的事物对儿童进行教育可以加强学效果。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喜欢有一定主题和角色的创造性的游戏,并且喜欢源自于社会生活实际的游戏。
在培养儿童的知觉和观察力时要用到较多的感觉器官、用儿童的言语视与视角、用直观的教材和教具。
儿童的注意力容易受新鲜色彩和新奇形象所吸引,而对颜色的爱好随年龄增长而发生变化。
儿童在活动之后渴望得到认可和评价等。
以这些儿童心理学知识为指导,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注重成长教育中提升儿童的参与性,吸引儿童在亲身体验和动手参与中受到教育,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满足儿童心理需求,设计符合其心理特点的激励手段。
要注重多样性,从多角度、多侧面、成系列的设计儿童乐于参与的活动,达到教育效果。
当前社会上有很多面向儿童开展思想教育和实践体验的机构和场所,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组织儿童喜爱参与的各类活动。
综上所述,当代儿童心理特征带有明显特殊性,要在尊重儿童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合理把握儿童不同吋期心理特点,做好家庭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儿童的学习、教育及发展服务,及时合理的给予心理引导与帮助,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琳.遵循儿童心理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成秀娟.对儿童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教育策略探究
[3]吴静芬.关注儿童心理特征优化课堂教学设计
[4]李小融.对当代儿童心理特征的新认识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