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低(李玫瑾情商高的人都是这样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父母最担心的问题,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绪的波动,父母就会担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这就是需要父母系统学习了解各年龄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如何帮孩子消除焦虑的情绪,帮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心理建设等,左养右学教育赖颂强老师在直播课里都有系统讲解,想学习的家长联系我们。
情绪商数(Emotional Quotient),简称“情商”,是一个在心理学领域当中相对于“智商”而被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于自我意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对于他人想法的理解,以及在理解之后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简而言之,一个情商比较高的人,往往都是对于自己认识十分清楚,同时能够与他人无障碍交流,还能收获他人好感的人。
这个词汇在网络日渐发达以及心理学在人们日常生活之中愈发重要的地位,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经常使用的词汇之一。
即便是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网上也有许多“高情商回复”的网络梗,这种理解其实是将所谓“高情商”理解成了一种在他人比较容易接受的前提之下,将事实表述出来。
但是在此之前,许多人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其实并不算特别到位,尤其是一些家长,他们十分重视对于子女情商的培养,但是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又仅限于自己的认知。
很多成年人会带入自己的社会生活经历,认为高情商就是那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够在职场当中获得领导赏识、甚至等同于“圆滑”。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误解。那么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之中的孩子而言,真正的高情商是怎样的呢?
家庭成员很少交流
在我们清楚什么是“高情商”的孩子之前,我们不妨看一看那些情商不太高的孩子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反面”例子的理解,去思考其应有的状态。
中国人民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常年致力于青少年犯罪心理研究与个体及社会心理相关问题的研究,她对于子女的家庭教育有着比较深刻的见解。在孩子的情商问题上,她的表述也是从反例开始的。
她说道,社会当中那些刑事案件中出现的各种“变态”,无论是杀人的也好,性侵得也好,还是以其他暴力方式伤人的也好,往往都是成长在比较孤僻的环境当中的,他们自己的性格一般也比较敏感脆弱,不愿与外界发生互动。
但是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之中,势必会遭遇一些必然出现的问题。
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学角度来看,个体的性心理成熟往往都是伴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放在个体之上就体现在青春期时,两性都会对于“性”有新的看法,甚至是直接产生性冲动。
但是对于那些生长环境比较孤僻的个体而言,他们无法接触到异性,很多人甚至连同性的好友都没有,所以许多问题难以解决。
长期的缺乏沟通也会造就他们比较极端的性格,所以有一些“变态”其实只是为了弄清楚异性的身体构造,就会选择杀害一个异性,或者是将一个异性囚禁在家中,慢慢搞清楚这些问题。
李玫瑾教授表示,那些生长在缺乏沟通的家庭当中的孩子,也许并不一定有暴力倾向,但是这十分不利于其情商的培养。
很多孩子生长在楼房当中,除了与自己的父母说话之外,几乎不与其他人交流。这种情况下的孩子即便是顺利成长,往往也并没有很高的情商。
父母感情很差
李玫瑾教授表示,家庭生活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子女。她还举了一个例子,自己曾经的邻居家中有一个小孩,平时十分活泼机灵,表达能力也不错,她觉得这个孩子之后成绩肯定不错。
之后却听说这个孩子初中毕业之后就不再上学了,而是早早出去打工。原来是因为其父母感情状态很差,常常吵架甚至是动手打架。
孩子在青春期的关键时候受到这种生活的耳濡目染,也变得十分暴戾,常常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吵,最终因为斗殴难以继续学业。
在那些家中父母情感状态不好,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吵架甚至动手的家庭之中,子女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思考和处理身边人和事的时候,会选择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
这样的人自然不会仔细去体会他人的感受,也就更谈不上拥有高情商了。
父母常常批评甚至是贬低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之中,由于封建家长制度的影响,许多父母会认为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要树立绝对的权威,让孩子对自己百分百的“服气”,所以不乏存在“棍棒底下出孝子”这样的教育理念。
所以在很多家庭甚至学校当中,父母与老师对于孩子的一种态度就是通过批评以及严厉的态度去激发其动力。
然而,一味地施以消极态度,不但不会让孩子顺利成长,甚至会反倒会害了他们。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们而言,来自父母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动力源泉。
心理学当中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Rosenthal experiment)”就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实验并未真地挑选出某些在智力水平上高于他人的学生,但是在这种虚假说法的激励之下,那些“被选中”的学生们还是在一段时间之后有了成绩上的显著提升,这就能够证明激励和重视对于他们的发展是十分关键的。
在日常生活当中,这种“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可以视为是教育子女的一种指导。“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是成年人世界当中都得到广泛接受的定论。
对于未成年的子女而言,来自外界的恶语和中伤危害则是更大的,何况这种话语还是出自最亲近的长辈之口,无疑会导致他们在自我认知方面的一种迷失,对于他者观念判断能力的下降,最终难以拥有较高的情商。
总而言之,根据李玫瑾教授的观点,家庭环境和生长环境是个体成长过程之中十分重要的土壤与温床,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会出现文章当中这样的消极影响,那么其自然是难以拥有较高情商的。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