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带儿子去他同学家玩。
我去送他的时候,本来只想玩一小会儿。
结果,他们玩得非常高兴,儿子就想留在他们家里多玩一会儿。
最后,我就把儿子留在了他的同学家里,自己独自回家了。
从那以后,儿子回了家,就要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每天都扮演僵尸的角色。
刚开始,我没有太留意,时间久了,我发现儿子非常喜欢玩这个游戏。
我也明白了,儿子受同伴的影响是非常深的。
我没有阻止儿子玩这个游戏。
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新奇的。
所以,只要不涉及伤害别人的事,我都会允许他去做。
并且我给儿子买了许多有关植物和僵尸的绘本,他非常喜欢,并且让我天天给他读。
他和小朋友相处得也不错,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
人生避免不了和别人交往。
孩子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接触世界上的人,第一个人就是父母。
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开始上幼儿园。
从他上学的第一天起,实际上他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社交。
当孩子与别人交往时,父母其实没有必要做太多的干涉。
不过,孩子在年龄小的时候,非常喜欢模仿。
当朋友喜欢看奥特曼,他们也喜欢看奥特曼。
当朋友喜欢玩恐龙游戏,她们也喜欢跟着一起玩。
当朋友喜欢说脏话,他们依然会学习……
所以,一个“好”的朋友,或许可以激励孩子更好地成长。
孩子小的时候,
父母觉得孩子太内向,总是自己玩,害怕他不合群,没有人愿意和他玩。
孩子长大以后,
父母觉得孩子太能玩,总是跟着一群孩子,疯疯癫癫地瞎玩,又担心他交到“坏朋友”。
身为父母,的确有点不容易。
那么,关于孩子交朋友的事情,大人的正确姿态是什么呢?
父母记住三个原则,让孩子少走一些弯路。
①
不怕吃亏
有时候,小朋友们之间总会闹出一些矛盾。
大家开心的时候,恨不得和对方玩一天一夜。
大家闹别扭的时候,想和对方一辈子都不见面。
所以,小朋友们之间的“吵吵闹闹”都是正常的,父母不必担心。
试想一下,我们成人之间不也是如此吗?
再好的朋友,再好的关系,有时候也难免互相闹点矛盾,何况涉世不深的小朋友呢?
有时候,我们不能让孩子太计较。
实际上,孩子们之间很少去计较的。
关键是成年人太爱计较而已。
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时间。
没有必要把精力和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面。
但是,成年人往往都是非常在意这些小事情的。
我们老家有个亲戚,他们家是卖鸡蛋的,旁边的邻居恰好也是卖鸡蛋的。
他们平时表面上相处的融洽,其实暗地里,互相竞争,互相看不惯。
不过,他们的孩子们从小在一起玩,算是“闺蜜”吧。
两个孩子从放学开始,就黏在一起,形影不离。
所以,他们也经常因为一些事情吵架。
父母不在跟前的时候,两个孩子吵架以后,过不了多久,又在一起玩了。
但是,有一天,亲戚家的孩子,在路边捡到了一把水枪。
他的好朋友说是他先看见的,应该归他保管,最后闹得不可开交。
因为两个男孩都喜欢水枪,最后为了“争夺”这把水枪,两个人大打出手。
好朋友的妈妈恰好从外面回来,看见了这一幕。
瞬间,这个妈妈不淡定了,直接过去抓住亲戚家的孩子,问:“你怎么打我儿子呢?谁给你这么大的胆?”
这个妈妈特别生气,用拳头吓唬着亲戚家的孩子。
顿时,亲戚家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
亲戚在院子里,听见自己家的孩子,好像在撕心裂肺地哭着。
她朝着哭声跑了过去,结果一看,是邻居家的女主人在欺负自己的儿子。
两个女人像发疯的老虎一般,互相扭打在一起。
最后,惊动了整个村子的人。
从那以后,两家人再也互不来往,一对儿“闺蜜”就被拆散了。
直到现在,听村里的人说,两家的孩子,好像是仇人似的,谁都不理谁。
听完这个故事,不禁叹息。
如果父母始终为孩子“披荆斩棘”,不知是为了孩子,还是害了孩子呢?
老年人常言道:吃亏是福。
这句话是非常有智慧的。
它并不是人们认为的字面意思,每次受了委屈就咽在肚子里。
我们告诉孩子,不要怕吃亏,不是一味的忍让别人,而是在任何事情面前,不要把自己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用”的争执上面。
这样的吃亏不是纯粹的吃亏,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格局。
②
不去干涉
孩子们长大以后,都有自己的“朋友圈”,他们会结交不同的朋友。
我们一般会鼓励孩子主动结交一些正能量的朋友,不愿意让孩子接触那些“坏孩子”。
这是非常正常的事。
因为我们害怕自己的孩子也变成一个“坏孩子”。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可能听过一个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一直由母亲带大。母亲是一个朴实的妇女,但她很有智慧。
孟子的第一个家住在一座坟墓旁,在他小时候,经常看见别人来送葬办丧事,时间久了,孟子开始学习葬礼祭奠的规矩,有时候还会和小朋友立“坟墓”做祭拜。
孟妈妈知道孩子做这些事情,心里很着急,于是带着孟子搬家了。
孟子的第二个家住在集市的旁边,天天集市上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孟子没事就去集市上闲逛,时间久了。孟子就找一群小朋友,有模有样地学着吆喝叫卖。
孟妈妈觉得小孩子,每天在集市上溜达,学做商人做生意,不太适合。于是,他们又开始搬家。
这一次,孟妈妈选择了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公办的学堂附近。学堂出来的人,都学识渊博,温文尔雅。孟子看见别人都看书,于是自己耳濡目染,在家里看书学习,学习礼仪。
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才放心地说:”这个地方才是最适合我儿子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很重要。我们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也很大。
当我们的孩子,主动交朋友时,父母不必过多干涉。
因为,父母有时候错误的干涉,会适得其反。
唯一能做的是,父母一定要充实自己,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力,这样自己才能吸引优秀的朋友。
当你的孩子在学识、素质、三观等各个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时,自然而然会吸引“聊得来”的朋友。
因为小朋友们也有自己的“价值观”,只有价值观匹配的人,才会愿意和对方交往。
让孩子做那个影响别人的人,让自己强大起来,花若盛开,蝴蝶自来……
③
不怕失去“朋友”
每个人都害怕孤独,不论是成年人也好,还是小朋友也好,都渴望融入到集体当中,渴望有自己的社交圈子。
因为我们都是社会人,需要和别人交往。
但是有时候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当孩子们上学以后,他们会建立自己的“小圈子”,有时候是两个人,有时候是三个人,有时候可能还是一群人。
他们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共同喜欢的事情或者是话题。
时间久了,小朋友们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意见也不同。
所以,友谊也不是一厢情愿的,而是双向的。
别人有权利不和你玩,你也有权利选择不和谁玩。
你不必为了结交朋友,去讨好谁。
不要因为害怕失去一个“朋友”,就去讨好别人,这样得来的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友谊。
当一个人经常让你感到快乐,你可以把他当做朋友。
因为真正的友情是,让你觉得舒服的,而不是委屈的。
第一时间疏远你的朋友.他们并不是真的喜欢你,所以,你不必太难过。
不管你愿不愿意,有些人总是先离你而去,坦然地去面对。
远离消耗你的人,不要害怕失去这样的“朋友”,因为他从来都不是你的朋友…..
写在最后:
友谊是双向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交朋友的权利,
也有失去朋友的可能性,
告诉孩子,
遇见一个好朋友值得庆幸,
失去一个“朋友”也没关系,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苏拉格底
不必强求同学们都喜欢你,
重要的是,不能失去「自己的底线」。
结交优秀的人做朋友,
更重要的是,强大自己。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