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老师,最近我家孩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变得很容易生气,一天到晚很不开心的样子,以前还会找同学去打球玩游戏,现在都躲在自己房间,也不爱出门,有时看到他,觉得总无精打采的,跟他讲话,也一副不耐烦,老抱怨自己记忆力变差,很累提不起劲,晚上睡不着,上课没办法专心,这次月考退步,觉得自己表现太差了,对不起父母老师。”来访的父母表示不晓得孩子究竟遇到什么困难,还是发生了什么事,推测会不会是功课压力太大了。
如果我说”您的孩子得了青少年抑郁症”,很多父母的反应会是:当学生很轻松了,我们又没给他什么压力,怎么会得抑郁症,会不会只是为了一些事心情不好而已。
抑郁心情和抑郁症并不完全相等,抑郁症是指抑郁症状的来由、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超乎寻常,而随着不同年龄、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一些不同的表现。常见的抑郁症状可分为四大方面表现:
一.心情方面:例如难过、心情低落、抑郁、不快乐、沮丧、空虚、担忧、易怒。
二.认知方面:例如失去兴趣、难以专心、低自尊、负面思考、无法决断、愧疚、自杀意念、幻听、妄想、无价值感、无助无望、记忆力差。
三.行为方面:例如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动、哭泣、社交退缩、依赖、自杀行为。
四.身体方面:例如睡眠困扰、疲累、食欲困扰、体重减轻或增加、疼痛、胃肠不适、性欲降低。
两岁前的小孩也可能以恶梦、夜惊、对立行为或过度恐惧等症状来表现,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也可能以违法、愤怒、易变情绪、对立、好动、物质滥用、性行为等症状来表现。依据DSM-IV(一种精神疾病分类法)所订的抑郁症诊断准则,分类为重抑郁症,低落性情感障碍症,及其他未注明之抑郁疾患。
重郁发作指的是至少两周期间内,同时出现下列症状五项(或五项以上),且呈现由原先功能的改变;而1、2两项症状至少应有其中之一。
(1).抑郁心情,几乎整天都是,几乎每日都有。在儿童青少年可为易怒的心情。
(2).在所有或几乎所有的活动,兴趣或喜乐都显著减少,几乎整天都是,几乎每日都有。
(3).非处于节食而明显体重下降,或体重增加,或每天食欲减少或增加。在儿童,无法增加预期应增的体重即应考虑。
(4).几乎每日失眠或嗜睡。
(5).几乎每日精神运动性激动或迟滞。
(6).几乎每日疲累或失去活力。
(7).几乎每日有无价值感,或过分或不合宜的罪恶感(可达妄想程度)。
(8).几乎每日思考能力或专注能力减退、或无决断力。
(9).反复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自己即将死去)、重复出现无特别计划的自杀意念、有过自杀尝试,或已有实行自杀的特别计划。
低落性情感障碍症指的是几乎整天抑郁心情,抑郁心情的日子比非抑郁心情的日子为多,可由主观陈述或他人观察而显示,为期至少两年。在儿童及青少年可表现为心情低落、易怒,为期必须至少一年。且心情抑郁时出现下列症状两项(或两项以上)﹕
(1).胃口不好或吃得过多。
(2).失眠或嗜睡。
(3).活力低或疲累。
(4).低自尊。
(5).专注能力减退或有困难作决定。
(6).感觉无望。
且在双相情感障碍的两年(儿童及青少年为一年)中,其症状从未一次消失两个月以上,并且在这期间未曾有过重抑郁发作。
有一些抑郁症自量表可以作为诊断之参考,但确实的诊断必须借由完整的会谈评估及一些检查排除其他之可能性,例如甲状腺功能异常,不能单靠量表就下诊断。抑郁症也要与躁郁症、精神分裂症、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对立反抗症、行为规范障碍症、药物滥用反应、适应不良等疾病诊断。
对于抑郁症的成因,近来有愈来愈多证据显示与大脑内神经传导物质及功能失调有关。有一份报告显示脑部核磁共振检查下,发现抑郁的年轻人比起没有抑郁的年轻人有较小的额叶体积比以及较大的脑室体积比。而另一份报告以SPET研究,发现在未受治疗的抑郁病患其左侧前额叶皮质及左侧颞叶皮质之血流量相对较低,经治疗后,此异常可回复正常。目前的医学研究提出”单胺假说”,脑内神经突触间的单胺(例如血清素)过少,导致抑郁状之表现,若能提高突触间之单胺,则可改善这些症状。
关于遗传研究显示同卵双胞胎的情感障碍症共患率为67%,异卵双胞胎为19%,若同卵双胞胎被分开抚养,共患率降为67%,显示基因的影响,但并非百分之百,表示有其他心理社会机转在影响。有报告显示抑郁父母的孩子有较多的情感障碍症(Weissman等人,1984年)及情感障碍症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及其他亲戚有较多的情感障碍症。
另外有关心理社会机制方面,研究显示情感障碍症之孩子被其情感障碍症之父母虐待或忽视的机会较多,而其他危险因子包括双亲均为抑郁症、父母之疾病早发,父母离异、分居或有一人过世。父母婚姻冲突与孩子的适应不良有关。而母亲的抑郁比父亲的抑郁与孩子的精神病态更有相关性。
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药物治疗:目前以单线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之抗抑郁剂治疗为主,若效果不佳,才选用单线非SSRI之抗抑郁剂、三环抗郁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或并用锂盐辅助。至于药物治疗持续时间则需进一步研究,目前则至少使用至症状完全消失后六个月到一年才考虑渐进式停药。
二.心理治疗:例如催眠疗法、认知行为治疗(CBT)、暴露疗法、森田疗法等。
三.家庭治疗:目标首先在重新连结孩子与家庭之关系,确定孩子的安全性,教导父母正向之管教态度、方法。
四.团体心理治疗:例如人际取向团体咨询,借由团体活动,使儿童青少年学习、练习与人际相关的课题。
至于青少年抑郁症的预后,研究显示有较高的危险性成为成年抑郁症,也有较高的比率往后成为躁郁症。青少年抑郁症也有很高的自杀率,这也是需要关注的危险性。希望在多方的努力下,能使得抑郁症的青少年早日怀抱阳光,拥有希望。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