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从心理咨询角度谈谈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1.每个人心中都有城中旧事
看到“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朋友圈,师弟在深夜的朋友圈发了这句话。
我忽然感慨的是,童年里的美好其实是可以终其一生温润我们的心灵的。
所以念旧念的是什么,不就是那些个我们觉得“失去的才是最美好的”东西吗,一个是那些个人和事儿,一个是“儿童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和心境。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回忆而写的自传体小说,里面用小姑娘英子的眼睛和笔触写了《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五个小故事。
时间上是从英子七岁开始,一直到她十三岁父亲生病去世这段记忆里的五个故事。
一个人,一座城,余光中曾说,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一个城市对于一个人的烙印和记忆,都融汇在作者的文字和情绪里,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城”,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城中“旧事”,那些留在童年记忆里的真切感受,如“潜意识”一般,虽不时常想起,但也总不会忘记。
林海音在三十年后才写的这段回忆,那些远去的人和事儿,对于“逝去”情结表达得淡淡的忧伤情绪,是送别,也是成长。
2
“让实际的童年过去”
——丧失与哀伤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的离别。五个故事都围绕着“丧失”这个主题来展开。
无论是“秀贞”为了去寻找爱情还是离开;
还是为了弟弟的学业“偷”东西的小偷,被警察带走的离开;
还是为了保住母亲的微笑,促使兰姨娘跟父亲分开的离开;
还是宋妈在失去了儿子和女儿之后,决定重新再有一个孩子的离开;
还是夹竹桃花落了,父亲因病去世的离开。
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分离》、《丧失》的依恋三部曲,从亲子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人一生的重要成长时期情感联结对于儿童作为安全基地的建立的重要性。
一次次分离带来的对于重要他者(人、物、事)的丧失,被迫长大的疼痛,林海音在三十年后,将点缀在当年“英子”的生活里的故事写了出来。
电影版的《城南旧事》,主旋律是李叔同作词的那首经典歌曲《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分离是永恒的话题。
心理学里有一个术语叫“分离焦虑”,是从依恋关系里延伸出来的情绪情感反应。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来自百度百科)
分离容易引发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而这种忧伤的情绪一直在《城南旧事》里回荡,以至多少年后,林海音把它作为重要的记忆记录下来,来完成对于过往的哀悼和告别。
“请不要为了那业已消逝的时光而怅惘,如果这就是成长,那么就让我们安之若素。”
完成告别,Say Goodbye,而后成长。
3
“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单纯而美好
在心理咨询中,倾听和对来访保持好奇,不带偏见的观察和交流是很重要的技术,这并非是八卦之心。
而是用真诚的心去倾听TA的故事,去感受TA所经历的心路历程,去讨论TA根植于内心的真正需求,去看见TA存在于这人世间的价值。
童年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一种对生命中最单纯自然的感情的回忆,和没有掺杂任何的世俗观念,而这些纯粹的情感记忆,成为童年中不可或缺的温暖陪伴。
还记得鲁迅《朝花夕拾》里的少年闰土,月光下的少年,举着叉刺向上,成为少年鲁迅对于逝去岁月的故乡记忆。
我曾经跟着杨庆峰老师的读书会读过保罗·利科的《历史、记忆与遗忘》,我记得我当时从心理学的角度试着分析过,留在记忆当中的是怎样的哲学呈现,我们虽不深深记得,但是却又从未忘记的,到底是什么。
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忽然觉得,留在记忆深处的,是那种对于一段记忆的情绪情感反应,在心灵的深处,以一种意识的形式存在的记忆整体。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城南旧事》第一页就以“英子”的视角所看到的北京城开启了故事的篇章。经过改编的电影,导演也是以“英子”忽闪闪的大眼睛,用了很低的机位跟随者“英子”来进行五个故事的叙事。
英子并不懂疯子秀贞和小偷在人们的眼中意味着什么,出于孩子的天真,带着最初的好奇心,去接近他们,用儿童很真诚的心去倾听他们的故事,并体会到他们那些不被人们所知的真情。
英子对于秀贞和妞儿的同情,不知道怎么去安慰,在大家都在议论着她们被遗弃的故事的时候,英子用手去抚慰这些伤口,并且陪着她们的眼泪。
英子对于小偷的理解,让小偷也能袒露心声,说出自己隐秘的想法,偷是为了能够给弟弟读书,为了能够看得到大海。
感动于英子带给人的温暖和真诚,让“城南旧事”有了温度,虽然当时的京城风雨飘摇,分离的故事,父亲的离开,英子在这些旧事当中也慢慢长大。
英子对于这些底层人民的生活表达出的深情,使整个故事带着一种对于过往挥之不去的忧伤。
但是,这篇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作者通过繁杂的经历而专注于心灵层面的探寻,原来英子内心的真诚、爱与悲悯。
这些情感让童年的城南旧事,在回想起北京旧时光的时候,简单而美好。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