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岁半的小孩叛逆期,怎么去引导

“不要!我不要!”

前天去餐厅里,猛然看到一个两岁半小女孩儿冲着妈妈大喊大闹!

和我的反应一样,周围众人为之一惊,服务生询问后得知,原来是孩子不想吃饭,总惦记着出去玩。

孩子的母亲还算耐心,手指着玻璃窗外的小火车,温柔地对孩子说:你乖乖把饭吃完,妈妈就带你去好吗?

“不要!”

孩子头一撇,用力地推着妈妈递过来的饭匙。

“小火车很颠簸的,没有体力怎么行呢?”

“不要!不要!”

孩子的声音越来越大,无论妈妈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不要!”,场面正难堪时,孩子的爸爸从洗手间回来,一巴掌打破了僵局。

孩子“哇”地一声,哭起来没完没了,父母无奈,只好放下刚一桌饭菜,先陪孩子出去玩。

“哎,一看就是家里惯的,什么都不要!”

吃瓜群众众说纷纭,部分人对小孩子表达不要的方式感到不适,还有一部分认为是家长的教育失职,毕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其实,对于这样小的孩子而言,他们的语言架构并不完整,所以无法使用更多的字,词语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只能“不要!不要!”

成年人也有满腹心事,却难以言喻的时候。

明明有很多话想说,却无法准确地将这些感受形容出来。

同理,语言的单薄,本身就会让孩子产生焦躁的情绪。

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要如何处理,才能避免继续“不要”的僵局?

  • 赞同放在指错前,别急着拒绝。

“原来你是为了这个不想吃饭呀,眼光不错哦,小火车也看起来太有意思了!”

此时的家长,正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的拒绝我听到了,同时,我也了解你为什么说不要了。”

宝贝们一旦感知自己对生活具有一定的掌控力,那么他们就不太会靠耍赖任性的方式夺权。

作为家长千万不能急火攻心,上来就“硬式教育”,这会导致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膨胀,更加听不进话。

因此必须正确引导。家长需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要”,放下至高“权威”,理解“不要”背后的原因。

用光的卫生卷纸筒芯,说不准就能成为宝贝们眼中五彩斑斓的万花筒。

不要轻视他们的世界,认可他们所欣赏喜爱的事物,可以成为引导孩子的第一步,也是最快速安抚孩子情绪的办法。

  • 激发兴趣代替“条件交换式教育”看清教育误区

“那现在我们要加快速度了,和妈妈比赛好不好,咱们两个谁先吃完,谁第一个去坐小火车!”

你吃完饭,我就带你出去玩。

你怎样怎样做了,我就满足你怎样怎样的需求。

听上去是一个不错的命题,但这样长期的交换式教育,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自我!

当家长以自我为中心,用简单的“口令”要求孩子顺从自己的想法,教育就已经出现了问题。

激发孩子的兴趣,带动孩子的行为,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自己,而不是机械式,模式化教养。

同时引导式教育,会给孩子留下一个“出去玩,先吃饭”的潜意识,潜移默化中,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需求。

  • 转移注意力,巧破僵局

“呀,你快看,那个是什么?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想要孩子不再讲“不要”,那么就别说出孩子可以用“不要”回应的语句,如果不能确定,家长可以做一个变通,适当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用新事物引发好奇,或直接挠宝贝的痒痒。

然而有的孩子比较倔强,不吃这套,那么家长可以学着他的样子使性子耍赖,让自己变成一面镜子,或成为他的小伙伴,从而找到化解情绪矛盾的台阶。

  • 灵活教育,严而有度。

平复了孩子的情绪,孩子不哭不闹了,这个时候,就该教育了。

然而,谈及启蒙教育,又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教育,一种则是指错教育。

日常教育做在前,指错教育补在后。

1)日常给出选择项: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生活中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这一点和技巧三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你每句话里都带着不要,那么孩子自然也是满口的不,不要。

但如果你的话语里本身给存在着选择项,那就不一样了。

“你要不要吃饭?”

“你要不要跟我回家?”

如果改成“咱们去吃汉堡还是吃炒菜?”/“我们先回家吃饭,还是先看一会儿动画片?”会不会更好。

2)规律性带娃,规范从自身做起。

例如,三餐准时吃,到点哄睡,几点到几点可以看一看动画片,看一次不超过几小时等等。

家长首先要规范自己,才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产生规律与习惯。

这样孩子就会拥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当孩子出现不吃饭,乱扔东西,看动画无节制等情况,家长则需要指错教育弥补规律养成的bug。

指错的重点落在何处:

1)时机:就是上文中提到的,避免在孩子闹情绪时“硬式教育”

2)态度与内容:忌“居高临下”,忌“父母权威”。

家长需放低姿态,蹲或坐下来,和宝贝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给到一定的尊重,绝非直接命令。

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是因为害怕你,或是无奈之下不得不妥协。要知道知错才能改,不知错要改什么?

家长的语气要柔和且坚定,告诉孩子他应该具体怎样做。

(在这里注意,用“你应该如何做”开头,而不是“我希望你如何做”开启话题)

你需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明知故犯,会有什么危害或后果,最好配合适当的示范。

孩子都是有灵性的,是否用心地对待他,宝贝们都是能清楚感知到的。

不要简单粗暴地对孩子下口令,用心斟酌,看到孩子语言背后的需求,给予最正确的引导,才是家长真正要做的。

教育孩子,还需要新手家长多花些力气。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0)
上一篇 2022-06-29 下午2:11
下一篇 2022-06-29 下午4:27

相关推荐

  • 如何对待网瘾男生爱玩的手机游戏

    如何对待网瘾男生爱玩的手机游戏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对于一些网瘾男生来说,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们每天…

  • 王德顺重返二十岁(年轻时候的王德顺)

    王德顺重返二十岁(年轻时候的王德顺) 婚姻是大多数人生命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些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爱情的终结者,也有人认为,婚姻是爱情的最终成果。 孩子叛逆期怎么引导?…

  • 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

    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手机游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沉迷于其中。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过度的沉迷手机游戏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本文将…

  • 如何对待网瘾如何限制孩子玩手机游戏

    网瘾已经成为一个日益普遍的问题,对于家长来说,如何限制孩子的玩手机游戏已经成为了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玩手机游戏可以给孩子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包括眼睛疲劳、学习成绩下降、社交能力减…

  • 青少年心理治疗方法(青少年心理治疗的重要形式)

    青少年心理治疗方法(青少年心理治疗的重要形式) 我们知道,身体出了问题容易发现,但心理出了问题容易被忽视,心理问题如果不重视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

  • 孩子青春期叛逆骂家长(孩子叛逆期对父母说脏话)

    孩子青春期叛逆骂家长(孩子叛逆期对父母说脏话) 小朋友每成长到一定阶段,都会进入心理转折期,而处于转折期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些叛逆的行为。因此,家长往往会给孩子打上“不懂事”、“…

    2022-07-27
  • 青春期的孩子怎么对待

    如何正确对待青春期的孩子呢? 想要和青春期的孩子好好相处,那么父母必须要清楚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 1、爱面子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爱面子,他们只想展示自己,让自己看起来独一无二,他们…

    2022-06-15
  • 厌学叛逆的孩子,父母最想解决的问题

    厌学叛逆的孩子,父母最想解决的问题(解决孩子厌学叛逆) 最近,我浏览到一则新闻,让我感觉这位父亲真的是很理智,也很伟大。因为很多家长遇到厌学叛逆的孩子,不是吼骂,就是大打出手,而他…

  • 父母不关心孩子心理健康新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然而,在一些家庭中,情况却并非如此。近日,据报道,有一批父母不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对孩子进行虐待。这些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只是…

  • 家长如何陪伴孩子度过叛逆期

    每每跟孩子玩伴的妈妈聊来,总会聊起哪个时期孩子变得不听话,很任性。有时候真想动手打一顿。那孩子为什么会变得任性不听话?这应该就是他的叛逆期到了。 孩子多大是叛逆期?该怎么办? 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