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妞在学校的音乐课上学习了两年的口风琴了,不管刮风下雨,她都背着重重的书包,拎着琴匣,飞也似的地跑进校门。钢琴也学习了好几年了,周末我和瓜嫂送她去学琴,然后在附近找个咖啡厅,写东西,聊天,等她下课。
瓜哥幼时没条件学音乐,学校的音乐课就是学学唱歌,后来成了古典音乐爱好者。总觉得有了条件,让孩子学点音乐挺好,培养性情,建立一项兴趣和技能,有助于她以后的个人发展,不求成为大家,有益身心就好。
最近瓜哥闲来翻翻研究大脑的神经科学,才发现音乐对于大脑的发展很有好处,于是拿出理工男写论文的死磕精神,看了很多相关资料,稍微整理后,小小科普一下,分享给友友们。
为什么音乐能让孩子更聪明,因为音乐是一项“全脑修炼”。
音乐是一项全脑修炼
现代脑科学研究大脑,使用各种成像技术,如果大脑某个区域被激活,屏幕上就能看到对应区域被“点亮”起来。
当看到大脑对音乐的反应时,科学家打了一个比方,听音乐时,“大脑就好像在放焰火”;演奏音乐时,更不得了,“大脑就好像在举行一场盛大派对”。而对应到阅读、思考、运动等行为,大脑只呈现部分活化,其余部分还是“黑灯瞎火”。
你可能会以为,音乐不就仅仅是听觉的享受吗?你错了。
音乐本身就包含了旋律和节奏,有的还包含了语言(歌词),这些都是大脑的不同脑区在处理的,这些复杂的、相互关联的信息输入,让大脑像一个功能强大的分布式计算机,各个处理单元之间需要高速信息传输和协调处理。
还没完。音乐的结构感,还能够激活人的空间思维。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听贝多芬的交响乐,就好像在欣赏一座精巧恢弘的大教堂?
另外,音乐还能激活大脑的运动控制区。演奏音乐需要心手配合,而聆听音乐时,你有没有一种体验,手和脚,常常会不自觉地配合音乐打拍子?
激活左右脑,提升语言、推理和辨识能力
喜欢心理学的友友都知道一个常识,人的大脑分左右半球,左半球是侧重语言、推理、逻辑思维的“理性半球”,右半球是侧重情感、直觉、想象力的“感性半球”。看起来语言属于左脑,音乐应该属于右脑。
但世界并不总是非此即彼,一分为二的。
语言是人类意识和智能的基础,语言有国界,但音乐却是跨越国界的,科学家很早就在研究音乐和语言的关系,经过考古发现,7万5千年前非洲草原上的人类祖先,就已经同时具备了语言和音乐的能力,而语言和音乐的能力本身就是同源的——musi-language。而近年的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和音乐并不是被左右脑割裂的,而是协同促进的。
这是因为,音乐和语言其实会共用很多脑区,而且人的左右脑之间,有一条相互连接的“网络总线”——胼胝体。音乐可以促进左右脑的沟通协同,让这条网络总线传输更快,带宽更高。
Gordan Shaw博士发现了“莫扎特现象”,常听古典音乐的人,IQ平均提升9分左右,提升比较突出的是空间思维能力,对于数学、棋类、工程、科学等领域至关重要。
2008年一项对于儿童的研究表明,练习3年音乐的儿童,相比对照群体,在词汇量、推理,以及视觉和听觉信息的识别、对比、关联等方面优势非常突出。
激活边缘系统,提升记忆、情绪和沟通协作能力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左右脑,其实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由海马体、杏仁核等构成的大脑边缘系统。
虽然名字叫“边缘系统”,但是功能却一点不“边缘”。
这里会统合感官带来的信息刺激,进行“编码”后传送给大脑,形成长期记忆。这里会控制人的情绪和本能,做出决策,做出那些不需要大脑思考的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这里还会参与人脑的“奖励系统”,让我们感受到目标的可贵,和成功的快感。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音乐能够强化记忆,在于边缘系统能够在将外部信息变为长期记忆时,优化“编码”能力,给各种记忆元素打上多维度的“标签”——声音的、概念的、环境的、情绪的……就好像图书馆强大的标签检索系统,让记忆存储效率更高,提取速度更快。
多巴胺(Dopamine)是大脑快乐的源泉。研究表明,听音乐时,大脑会配合节奏,期待音乐中情绪高峰的出现,而这个高峰一经出现,“奖励系统”就会产生喷涌的多巴胺,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极致的快乐。
另外,通过研究音乐家的合奏行为,尤其是即兴合奏发现,音乐还能激活与边缘系统连接的下丘脑,分泌更多催产素(Oxytocin),这是人社会行为的催化剂,提高人的同理心、信任感,更有助于建立长久和积极的社交关系。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