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一个让我痛心的案例:
小林是初三的学生,疫情期间在家上网课。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儿子在玩手机游戏,一把夺过手机扔在沙发上:“老子辛苦挣钱买手机是让你上网课,不是给你打游戏的。”小林拿起手机一言不发,回到了自己的屋子。此后一个月,没有踏出过自己的屋门。
小林家经济条件一般,父母没有多余的钱给他报各种辅导班,小林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省重点初中,算得上是品学兼优。恰巧小林刚听完网课打开手机游戏,爸爸进门就看到了这一幕。
小林的反应也的确过激了一些,但是孩子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叛逆。如果在青春期之前,父母和孩子关系良好,到了青春期亲子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相反,如果在小学低年级父母就感受到非常难管,那么到了青春期可能会遇到“麻烦和叛逆”。
孩子都没问题,我遇见的青春期“出问题”的孩子,也都是好孩子,只是父母的教育思想没有跟上孩子的成长速度。当中年人生活的不易遇见了青春期叛逆,鸡飞狗跳的生活才是生活的不幸!
他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别放弃
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听父母的“唠叨”, 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足以和成人相对抗的身体和思想,实质上是对于“谁说了算”的话语权争夺。但是,孩子处在这个特殊时期又很迷茫,他们更需要的是平等的对话,理性的探讨,朋友式的建议,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说教。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完成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通俗、直白地说:孩子的自我认知(我认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和他人(社会角色)心目中的自己是否一致。如果这种自我感觉与他人心目中的感觉相一致,孩子会展现出惊人的力量。
同样,在整合过程中,孩子也面临着很多矛盾:
1、他人(社会要求)眼中的自己和自我认知的冲突,面临如何整合的问题,同时也容易带来人际关系的困惑,如:师生、同学等;
2、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思考人生的发展,面临人生困惑;
3、同时要应对逐渐增加的学习压力。
这是一个由童年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身体开始快速发育,小脑袋里也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号。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权威人士的指导和探讨。孩子所表现出对于父母的“抵抗”状态,甚至敌对、对抗状态,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倘若孩童将成为成年人,那么这个进展是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来达成的。”作为父母,要能承载来自于孩子的攻击性,并在攻击中幸存下来。
注:幸存,不是指身体的存在,而是指父母亲的功能得以保留,依然能实现父母的功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孩子需要你成为他的合伙人
当孩子小的时候,对父母言听计从,当他们掌握了一些生存技能之后,就会推开父母,尝试独立。多数父母不能承载孩子的攻击,是因为他们拒绝(不愿意)让孩子长大!因为孩子长大就意味着离开,意味着父母亲不再重要!
无论父母是否愿意,我们终将是孩子生命中的过客!唯有爱与包容才能托起孩子的未来,他需要父母成为他的人生合伙人,能够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而不是整天喋喋不休只会说教的“指导者”。
你需要明白:令孩子反感的并不是父母的权威,他们只是对于父母滥用权力、粗暴的规则和没有商量的决策厌恶。他们希望你能:在他困顿时提供经验、调整策略、携手同行,一起面对新的人生阶段。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89291810@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